王鵬飛 孫守軍 喬士芹
“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的學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生命潛能和發展本能的教育方法。在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本教育,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前置性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先學。課堂上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樂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講臺“讓”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數學課堂充滿著無限的精彩。
生本教育數學課堂自主探究精彩
“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生命潛能和發展本能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它是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提出來的。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本教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快樂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更精彩。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使教師與學生的課堂角色重新定位
生本教育的數學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改變傳統教育中的“你問我答”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從根本上尊重和依靠學生。它需要教師不但要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還應在課堂上盡可能弱化自己的地位,讓課堂成為展示學生自學能力,提升自身素質的平臺,而不是教師自我展示的舞臺,這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對學生有足夠的尊重,又要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正確定位自己的身份。
因此,在生本教育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教師與學生的課堂角色也有所改變。教師課前是設計者,在課堂上是幫助者、促進者。學生不再被看作是一個需要管教、需要告訴的被教育者,而是有著強烈學習本能的生命,他們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組織學生學,服務學生學,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的數學的課堂。
二、先行導學,精心策劃前置性學習內容,造就生本數學課堂的精彩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數學課,關鍵是做好課前準備。在每節課之前老師都要給學生布置前置性學習小研究,學生必須在課前按教師的要求,根據第二天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通過網絡、書本、家長等去了解大量的有關知識和信息,整理資料、自覺預習并記錄預習成果。否則在課堂上將無法進行合作交流與展示。因此,教師要提前策劃好前置性學習小研究的內容,引導學生先學。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課中,老師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三個前置任務:第一,找出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例子;第二,畫幾個平行四邊形,并猜想平行四邊形有哪些性質或結論;第三,如何驗證你的猜想。這三個問題,涵蓋整節的學習內容,且簡單、根本、開放,學生完全依靠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探究,自行獲取知識,學生擁有自由的探索空間,興致必然極高,思維必然十分活躍。因此,本節課上,教材中共呈現平行四邊形的三條性質,結果學生共討論出六條,不僅僅是學生的結論遠遠地超越了教材,重要的是學生的獲取過程與驗證方法多種多樣、百花齊放。學生在課堂上的突出表現,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更加精彩。
三、自由開放的生本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同樣,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這就要把學習交還給學生,即把為教師“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變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簡單地說就是將“教”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學”。
生本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把我們口頭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真正落實到行動中,把學生可以自主學的部分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做,讓學生在探索和實踐中體驗成功、快樂學習。
四、把講臺“讓”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學習的課堂。學生4~6人組成學習小組,通過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后,以小組為單位勇敢地站到講臺上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而教師置身于學生之中,參與討論、研究,在傾聽的基礎上引導點撥,讓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達到教育的“無言之美”。例如,我在上《圓柱和圓錐》的數學單元感受課時,學生在教師設計三個活動方案的引領下,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將講臺作為展示的舞臺,展示時以小組為單位,設有主持組長,組長指派本組人員確定發言內容,指定發言人,組員中有的用語言表述,有的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還有的用自制教具演示等,將自己做圓柱,拆卸成兩個圓形和一個長方形,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探究并歸納出圓柱的特征,和推導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豐富多彩的個性化交流展示、學生之間的自由地質疑爭辯中,學生積極參與了知識形成的過程,自己通過實踐推導出了圓柱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收獲,學習目標就這樣悄然無聲地完成了。在學生的精彩表現中,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收獲了自信。正如老師最后總結時所說:“我只是給了你們一只桶,你們卻把它裝滿了水?!崩蠋煹摹盁o為”,造就了學生的課堂上的精彩。
生本教育尊重了學生的生命本能,關注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強調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本教育,生本教育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著無限的精彩。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3]郭思樂.諦聽教育的春天——郭思樂生本教育思想隨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