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付軍
從今年年初開始,寧夏固原全市縣各中小學就推廣與實施高校課堂策略、有效教學精心做了大量的教學理論學習、專題培訓、考察和調研工作,目的就是“讓每一位參加培訓的老師,把握課堂的教學規律,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學會創建塑造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良好平臺,掌握以學生為本的新型教學模式,學會課前的備課安排,課中的學生課堂傾聽,課后的課堂思路總結”,力爭在下半年將高效課堂教學在全市各縣區中小學起始年級里正式實施、開展。作為參訓教師就參加這次活動和之后去幾所學校的考察學習,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高效課堂推廣實施
一、高效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教學要求而不是一種教學模式
本人是這樣理解的:(1)它是要求廣大一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積極、主動帶有創造性,要更新教學理念而不能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消極被動地去工作;(2)教學模式不能單一、陳舊,不僅要從已有的教學模式中挖掘出新的亮點,還要兼收并蓄采用其他的教學模式;不僅做到百花齊放,還要做到姹紫嫣紅;(3)教師是高效課堂教學實施的關鍵。關于教學模式,國外的學者把它分為:個性教學模式、合作教學模式、行為控制教學模式;國內對教學模式的分類也很多。有的研究者把教學模式分成三類:一類是師生系統地傳授和學習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一類是教師輔導學生從活動中自己學習教學模式,還有一類是折中于兩者之間的教學模式;也有的人把它分為:注入式、啟發式、問題式、范例式和放羊式等。筆者認為教學模式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要依據自己的學科特點在同一課堂里或不同課堂里這些模式的調配使用是否得當。我們不能一味地使用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教下去,那也不科學,我市的大部分高中老師都習慣了用注入式和放羊式教學模式即精講之后,就給學生布置幾個作業做,再也不管。這種模式對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話。比如英語的聽力課頂多就用個啟發式、問題式或是信息加工教學模式而已,合作教學模式用在聽力課上看來是不現實的。另外,筆者認為,搞高效課堂教學不是意味著把過去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并拋棄,這也是不科學的,筆者以為,以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為主,整合其他幾種教學模式為最合理的高效課堂模式,當然,這也只是筆者的看法。
二、教師對這一教學理念要有充分、深刻地認識和重視
作為實施“新”的教學模式的老師,不能習慣于自己以往的那一套單一教學思路和模式,要善于分析、對比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成敗、學生資源以及他們的學情,不能簡單地把教學效率、質量不好歸咎于學生資源太差這一方面。有些老師擔心自己苦口婆心地給學生講解,學生都沒辦法消化所學知識,把時間還給學生那豈不成了搞笑課堂?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認為這些已經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學校原本生源就好,這樣看問題就是形而上學,即容易走極端。我們在培訓期間,看了山東一所中學高校課堂的物理示范課,課堂上,老師開始給學生展示了幾個PPT,做了幾分鐘的講解(其實是對上節課內容的總結),然后就通過投影給學生展示他們課堂上要完成的任務,接下來學生就開始以小組為單位做題討論,大約過了15分鐘后,各組選配的代表分別上臺講題,期間有學生質疑、發問,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最后老師點評。一些同事看后就說這在本地絕對行不通。這位同仁其實太武斷了,物理的一個原理得用一節課,那何不在第二節課里給學生這樣一個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呢?其實我們看的那個示范課視頻里的老師也是這樣做的,只是當時視頻播放效果不好沒聽明白,事后問了位物理老師才得以證實。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做到每一節課都是有效率,而不是為了高效而高效。再者,也不是每節課都要求你這樣上,不然就不是高效課堂?注入式教學就是一本正經的給學生講授知識嗎?92年我在北京景山學校交流學習期間聽了魏書生的一個報告,他說了一個事,就是一位歷史老師用評書的方式給學生授課,惹的領導生氣,但學生大為歡迎,而且該老師的學生歷史成績在當年的高考中是盤錦市最好的。因此“課堂教學是藝術園地,這一園地應該百花齊放”(魏書生)。
三、科學地組建和管理合作學習小組
根據一個班學生的各科學習成績差異,按照人數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小組保證有各科目成績優秀的學生,指定一個兼任紀律組長。一般每一小組分六個人,他們分別在語、數、外、理(政)、化(史)、生(地)六科中有一門擅長,這樣以來,他們無論上哪一科,課堂上都有那一科偏好的學生督促、帶動他們學習,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教師在課堂上顧及不到弱科學生的缺憾。同時,每一科組長又是他這一科課堂教學過程中完成老師指派任務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他們相互促進、相互幫助,既彌補了自己的短板,又鍛煉了自己,有力地保證了高效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對他們提高自主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合作意識,進而為他們提高學習能力和道德素養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四、教師在實施“新”的教學模式時要做到三“數”三“精”
(一)備教案要做到三個心中有數
1.備教材備到心中有數
教什么,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每一課時應采用什么樣的教法、學法。本節課與上節課的知識應如何銜接,如何為下節課要講的知識做鋪墊;怎樣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使學生運用舊知識的遷移來掌握新知識,特別是在處理教學難度較大的教材內容時,要及時補充中間的過渡環節,使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順利進行,以提高教學效果。
2.備學生備到心中有數
通常老師對自己帶的教學班的學生知識水平和個性差異都是了若指掌的,在課堂教學和學習過程中老師怎樣關注都要充分的考慮。還要準備好相關的知識鏈接,以備理解水平不同的學生運用。
3.備自己備到心中有數
要明白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還要廣泛地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不斷鉆研自己的業務并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實自我,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到個性化教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因為一個教師業務能力超強會令學生崇拜、馴服;一個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執著、無私的敬業精神會點燃學生希望的火花、凈化他們被社會不良風氣污染了的心靈,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力地保障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備學案要做到三個精煉
1.學習目標精煉
學生知識的掌握好比蓋房子,多高的樓房都是一磚一瓦壘起來的。一堂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真正給學生留下點東西。
2.合作學習形式精煉
合作學習形式多樣化對學生來講能引發興趣,但是形式多樣化不見得是好事,要根據需要而定,一堂課里什么樣的形式有效就采用什么形式,不為熱鬧,不為演戲,為的是學生能學到東西,能在40分鐘內真正有所收獲。
3.作業、練習精煉
有針對性的作業、練習可以事半功倍,既節省時間又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課堂應是教師和學生共有的舞臺,是教師發揮才能的天地,是學生成就夢想的搖籃。而教師付出的愛、智慧和汗水只有化成肥沃的土壤和甘露,才能成就祖國花朵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