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成
人文素養的靈魂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小學階段是個人素養形成的重要時期,為此,在小學教學中,各學科教師必須注重文化素養在學科教學中滲透,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小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教育策略進行簡要分析,以期給相關教育工作者以有益借鑒。
小學生文化素養教育策略
一、小學生文化素養概述
文化素養是要求一個人對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等諸多學科都有了解研究,并以此得出了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個人素養形成的最佳時機。為此,在小學教學中,必須注重各學科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語文、數學、英語的教學中,忽視了音樂、美術、體育、社會品德等對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影響的學科。人文素養的靈魂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精神內涵顯得格外匱乏,但是人文素養的培養并不是一個學科可以承載的,為只有將科學和人文有效結合,才能實現人文素養教育的成功。
二、注重音樂鑒賞教學,提高小學生人文素養
音樂最大的意義在于它純粹地展現人的靈魂。音樂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音樂鑒賞教學在提升學生音樂審美水平、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在現階段的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正確認識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音樂發展呈現多樣化,西方音樂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在影響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對此,在小學音樂鑒賞課上,教師一方面要讓小學生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理解和感悟不同民族的音樂,開闊學生的視野。
三、注重美術審美教學,讓學生學會感受美
小學美術對小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培養小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更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欣賞能力和精神品味。而現如今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卻仍然不能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不能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仍然是以教師的教學為主,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習為輔,忽視了對小學生個性化的培養。美術是一種創造性藝術,是一門欣賞性藝術,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能夠徹底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愛上美術。有效的美術教學方式能夠使老師與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教學學習,不僅能夠引起學生創作的激情,享受美術創作的快樂,給學生快樂唯美的享受,更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社會情感觀的發展,有益于改善學生的情感思維。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個性特征與社會價值,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摯愛之情以及對美術的熱愛之情,使學生在美術學習和其他各科學習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形成良好的情感價值觀,從而為他們以后建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
四、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作為一種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體,語文不僅可以傳承文化,而且可以傳達社會價值觀,語文的人文性使得語文具有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功能。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就是一門以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構成的課程,作為一門母語教學課程,小學語文教學對促進小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具有重要作用,加之,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較大,而且現代語文教學更加注重突出語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語文教學利用語言文字這一載體以不斷實現知識性和思想性的雙重教學目標,并且利用語言發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古詩教學在培養小學生的思想美、心靈美、語言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審美教育,在古詩教學中,也只是將教學重點放在技能的訓練上,忽視了美育熏陶,嚴重影響了小學生審美品質的培養,不利于完善學生的健康人格。為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感受古人筆下的生動的自然景物的同時,感受到人心、環境的美。
五、注重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數學課本中人文氣息滲透越來越明顯,針對小學生思維特點,小學數學課本大都會采取圖形和色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讓學生透過這些圖片感受人文知識。再比如,在人教版的小學數學“兩位數減兩位數”中,開篇就是歡呼“北京贏了”的圖片,這種圖表結合的展示了數學內容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也接受了愛國教育,感受到了集體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另外,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進一步完善了數學課程內容,刪除了原先基礎數學教學中的偏、難、舊內容,轉而增加了內容更加簡潔明了的內容,并且依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和興趣差異,將數學課程標準界定了高、中、低三種標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愛好。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讓教材內容更加豐富,不斷拓展教材。教師和學生應該對教材中的問題進行開發,給學生將相關的數學故事,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情境中掌握所學數學知識,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
六、注重體育與德育結合,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體育是一項運動也是一項文化,通過體育教學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堅強的體魄,更能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隨著小學教學體制的不斷發展,體育教學除了教授小學生基本的課程與動作技能外,還應該將德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做到以德育人。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集體主義精神以及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與行為意志,掌握學生的整體動態,把德育工作滲透到體育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中。小學生作為一個可塑性極強的個體,只有在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中才能更多地接受道德教育,真正發揮道德教育的價值。為此,將體育與德育相結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進而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
七、結語
小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需要各學科教師的共同努力,從不同角度開展人文教育,讓小學生在掌握相應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成芹.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情趣、理趣與美趣[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8,(Z1).
[2]馮悅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02).
[3]楊冬青,薛華挺.吟誦詩詞曲賦提升傳統文化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08,(05).
[4]鐘櫻,周剛.培育兒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路徑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