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彩慧
【摘 要】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語言現身于校園。本文從“網絡語言及其構成和特點、校園里應用網絡語言的現狀、對策分析”三方面淺談看法。
【關鍵詞】網絡語言 校園 應用現狀 對策 分析
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校園里網絡語言暗潮涌動。到底什么是網絡語言?它有怎樣的構成與特點?校園里使用網絡語言的現狀怎樣?該怎樣應對這個不速之客?就這些問題我試談一談我的看法。
一、網絡語言及其構成與特點
網絡語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語言包括網絡技術專用語、網絡文化專有詞語及網絡交際用語。狹義的僅指網絡交際用語。本文指的是網絡交際用語,從其誕生那刻起,它搞笑滑稽來路不明,卻獨具一格又有章可循。
網絡語言主要由符號、諧音、縮略、混搭、借喻等手法構成,例如7456(氣死我了)、IS(I see 我明白) 、+U(加油)、土豪(網絡上無腦消費的人)……就是這些常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網絡語言,卻別有風味。
網絡語言以其生動形象、幽默詼諧的風格贏得年輕人的喜愛,具體而言有如下幾個特點:
1. 形象生動。網民通過鍵盤創造出一些如“^_^”(微笑)、∧(擠眉弄眼)等符號來表達人的情感,形象、生動、活潑、傳神,讓虛擬的網絡頓生幾分調皮和真實。
2. 幽默詼諧。網絡語言五彩繽紛、幽默詼諧,讓人忍俊不禁又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3. 簡潔明了。網民為了便捷高速交流信息,常創造出一些喜聞樂見、言簡意賅的新字新詞,如網蝶(女網民)、網蜂(男網民),讓網絡充滿愉悅,也滿足了網民獵奇的心理。
4. 標新立異。在確保交流通暢的情況下,拼音、漢字、數字、英語、符號信手拈來、隨心所欲、標新立異,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是對網絡語言最好的詮釋。
5. 輕佻粗俗。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網民素質參差不齊, 網絡上罵人的、粗俗的、輕佻的語言隨處可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網絡污染。
二、校園使用網絡語言的現狀
目前,大多數學生通過網絡聊天、閱讀、游戲以及影視作品、流行雜志認識并使用網絡語言。
很多孩子為了顯示自己的幽默、潮人,或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個性,在課余交談、收發短信、日記作文以及課堂上都愛使用到網絡語言。比如,課堂提問,學生們愛異口同聲:“元芳,你怎么看”。有事向他們了解,就表情夸張:“老師,我是打醬油的(路過的,什么都不知道)。”在一次課堂提問中,一同學開小差,站起來支吾半天說不出來,另一同學大聲說:“老師,他286(智力低下)一個,別理他。”同學們哄堂大笑,這個男生有點尷尬但也瞧著你笑了。這些莫名其妙的火星文讓老師家長云里來霧里去,甚至有些惱火,而孩子們卻興致勃勃、樂此不疲。
靜心想想,孩子們使用網絡語言很多時候是為了追追風,趕趕時髦,顯示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罷了。如昨天流行“神馬”(什么),掛在嘴上的就是“神馬”,而今天流行“土豪”,就尋找機會說“土豪”,跟著流行走,并不太深究其意。網絡語言只不過是他們學習之余的調味品,并不當作一回事,被調侃的同學很多也只是一笑而過。多數校園網絡語言流行一陣,便銷聲匿跡,所以我們用不著如臨大敵。
三、網絡語言應用的對策分析
網絡語言的出現極大彰顯了青少年的個性,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創造欲和被認同感,所以得到他們的青睞。家長老師該如何應對這一新生事物,不是頂與不頂那樣簡單,作為一名中職語文老師,我朝夕與學生們相處,深有感觸,家長老師的所謂權威不能濫用在這上面,而應該:
第一,有一顆理解包容之心。網絡語言不是洪水猛獸,老師家長不必大驚小怪,更不可給孩子們上綱上線貼標簽。網絡語言確實不如傳統語言那樣規范、典雅、語意明確,但是它生動活潑、清新自然,有一定的親和力及生命力,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如一句“美眉”、一個“GG”給予很多“一本正經”所沒有的樂趣;一聲“吃大戶了”,調侃嬉笑,學會分享加深友誼。正是這些真實的活生生的網絡語言,讓青少年少了一份束縛,多了一份自由,讓他們在學習之余宣泄情緒,減緩壓力。因此,老師、家長們應多理解孩子們的Q言Q語,多些包容,少點指責。另外,有些網絡語言流傳廣了、久了,自然而然補充進現代漢語中來,如“給力”“囧”等。因此,對待網絡語言不能一棍子打死,應用包容理解之心,搭建一座通向孩子們的橋梁。
第二,正確引導選擇吸收。網絡語言中漢字、拼音、英語、數字符號,隨意混合,怪字、錯字、別字層出不窮、病句成災。比如,有些學生不分場合愛說“神馬”,不分對象就愛Y(為什么),盲目模仿,一味追風,把網絡語言從網上搬到網下,最后只能自食其果,影響學業,影響生活。另外,部分網絡語言輕佻粗俗,黑話臟話橫行霸道。所以,家長老師們要經常更新語言庫,多多關注學生的用語變化,及時給予正確的疏導引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上網觀,合理使用網絡,恰當使用網絡語言。
第三,打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搭建實現夢想的舞臺。優美的校園環境,濃郁的學習風氣,高雅的藝術氛圍,可以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強對網絡語言的甄別能力。而豐富的社團活動,精彩的文藝會演,又為孩子們在學習之余,減負解壓,發展愛好、展示自我提供一個很好平臺。這樣網絡聊天、網絡游戲就會失去誘惑力,網絡語言的影響自然也會有所減弱。正可謂,“芝蘭入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第四,注重培養學生規范的語言習慣。唐詩、宋詞、名家名作,無不是語言規范的典范,其語言精練、典雅、簡潔規范,是學習語言最好的范文,語文教師一定要堅守陣地,不盲從流行,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多讀名著經典,認識漢語的獨特魅力,體會傳統語言的典雅美、韻律美、內涵美,正確看待網絡語言,引導學生說規范話、寫規范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