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馨萍
一、前言
對高中物理主體性教學進行探究不僅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亦是我國中學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客觀需求。在我國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講授下雖然知識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其學習的主體性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體現。隨著時代的進步及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眾多學者紛紛著手對不同學科主體性教學進行探究,并積極地將其應用于實踐之中。然而對高中物理主體性教學的研究卻尚處于初級階段,因此筆者在充分研究國內外相關理論成果的前提下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這一問題展開探討,以期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提供些許借鑒,從而更好地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
二、實施高中物理主體性教學的具體要求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必須以彼此的尊重、關懷、信任、體諒為基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可以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民主的學習氛圍。正如知名學者羅杰斯所說過的:“良好的教學必須充分依仗一種相互理解與信任的師生關系,依仗健康、和諧的課堂環境。”要實施主體性教學,良好的師生感情是必備的條件。
2.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
自身的需求是人類所有活動的根源所在,學生對教學的各種合理需求亦是其教學行為產生的必要動機。當代教學理論研究指出,學生內在的心理狀態對教學效果有著巨大的影響,當外界的眾多教育轉化成學生的自身需求時方能發揮一定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充分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以提升其學習的主體性。
3.提升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
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對學生學習有著極大的影響,在學習的自我選擇中學生會自覺地選擇自己認為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而自動規避較難的任務,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其學習目標制定的高度也會優于常人。再者,自我效能感對學生恒心與毅力有著一定的影響,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在遭遇苦難與挫折時會表現出更強的毅力,能持之以恒,在遭遇困難時能更加沉著、冷靜,堅信自己能夠成功,并敢于面對失敗。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重視提升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以有效發揮其學習的主體性。
三、開展高中物理主體性教學的有效措施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心理學調查顯示:問題是學生思維展開的源頭,學生只有在問題的探究中才能獲得良好的發展。而作為有著極強思維邏輯性的物理學而言,問題就猶如其心臟一般,良好的問題可對學生產生極佳的引導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使其積極自主地投入學習中。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創設問題情境:一是結合與學生的認知沖突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二是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三是以學生難以理解與解釋的物理現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自信心來源于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即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自信心被看成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許多取得非凡成就的人物在總結自己成功經驗時,都十分強調自信心的重要性。而在實施物理主體性教學中樹立學生自信心,讓學生體驗成功快樂也非常重要。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幾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一是幫助學生體驗成功。教學中教師可通過一定的誘導幫助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例如,設定較為簡單的實驗條件,誘導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從而幫助其樹立自信心。
二是在恰當的時機給予學生積極肯定的評價與鼓勵,激發學生自信。
三是樹立合適的學習目標。高中生彼此間存在著競爭心理,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設定一個有可能超越的學習目標,有效激發其學習信心。
四是引導學生對自己學習中取得的進步開展積極的歸因,使其自我認可,產生自信。
3.創造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有效地學習不應只是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進行串聯,而應由學生自主參與知識體系的構建,主動參悟所學知識的意義與作用,這種方法獲得的知識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在日常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機會,并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使其通過自身的感悟獲得對物理知識的認知,構建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知識體系,從而構建真正有效的物理主體性課堂。具體做法可有以下幾點:一是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時間,讓其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進行自主探究。二是讓學生作為問題的發現者,通過自身參與,發現并提出問題,培養探究思維的同時提升學習主動性。三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還應及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其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便利。
綜上可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積極開展主體性教學不僅可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我們應積極探究這一教學方法,并主動將之付諸實踐,從而為促進物理教學的整體發展提供動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