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菲
摘 要:對影響高中體育俱樂部活動開展的師生關系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途徑。教師是建立師生之間關系的基礎,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幫助教師提高活動質量,而且也是學生提升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更好的活動效果。因此,高中體育俱樂部活動中的師生關系已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
關鍵詞:高中體育俱樂部;師生關系;體育教師;高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5.009
學校體育俱樂部是指學生利用課余活動時間,以個人興趣愛好為基礎,以學生自己的組織力量為主體,通過體育技能練習和比賽,力求促進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發展為目標的運動團體。其特點是:培養學生主觀性學習,教師輔助性幫助練習,教與練的密切配并合貫穿于整個活動中。體育俱樂部的形式不僅幫助學生細化項目,使技術和體能得到科學、系統、完整的全面提升。同時,通過選擇自身喜愛的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的主觀鍛煉意識,堅持長時間的身體鍛煉,從而奠定終身體育的習慣。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活動中所形成的相互作用關系,是教育實踐成敗的重要因素,對于活動具有重大意義。體育活動是以運動為基本手段,向學生傳遞體育運動的知識、技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運動能力,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并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培養道德品質的—門課程。由此可見,體育俱樂部活動中師生的人際交往過程的成敗,直接影響了學生在俱樂部中學習技能和提高身體素質的有效性。
1、 影響高中體育俱樂部中師生關系的因素
高中生一般處于十四五歲至十七八歲年齡段,這一年齡階段通常稱之為青年初期。該時期學生的生理發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年齡相對滯后。并具有獨立性、平衡性、逆反性等表現。在情緒方面較初中階段更為強烈,情緒內容復雜且廣泛,有一定的連續性和突發性。在學習新技能方面也比較精確、深刻、全面,能夠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因此,教師在活動中的教學能力、素質對師生之間的關系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1.1教師在俱樂部活動中與學生的溝通和協調能力
高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矛盾與教育高中學生心理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各種錯綜復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使得學生在活動中呈現出了不同的個體。因此要想了解和引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更重要的是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關心每個人在俱樂部活動中的技術能力、身體素質。給予每個學生合理的練習目標,身體力行的參與他們的鍛煉,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找回自信,并客觀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在活動后,要及時聽取學生的反饋,相互間交流建議和情感,相互默契配合,必然能為體育鍛煉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
1.2教師的言談舉止
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是學生最直觀的學習榜樣。教師的語言是最有感染力的,缺少激情就會使學生覺得體育活動沉悶。在體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以簡練的語言、大方得體的舉止渲染氣氛感染學生,更要以講語言的說服力和組織性相連接。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向完善階段,他們會憑第一感覺去評價教師,同時留意教師的說話方式和一舉一動,所以教師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教書育人首先要嚴以律已,為人師表,要以自身的榜樣行為感染學生。
1.3教師的教學態度與運動技能
教師的教學態度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構建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是提升教學效果的基礎。教學的態度很多時候是源于教師的內心,它是構成我們人性的一部分,是完善教學質量的重要驅動力。而運動技能則是教師指導俱樂部學生更好完成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俱樂部活動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培養學生自我鍛煉意識的一個團體。教師需要有精湛的技能以及良好的組織能力,將學生凝聚在身邊,并通過一系列的示范,提升學生對教師的欣賞和崇拜感,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樂意跟你學,從而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運動質量。
2、在高中體育俱樂部活動中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建議
2.1教師事必躬親,創造和諧師生關系
體育俱樂部是一個較特殊的活動模式,即同等于體育課堂,又趨向于半專業化鍛煉。因此,在活動中教師的專項技能要能夠滿足學生的所需,特別在對待不同體質、技術層次的學生時,教師要有良好的示范和直觀的講述。一方面,教師的身體力行能激勵學生在活動中因運動強度和負荷所產生的倦怠心理。另一方面,通過共同鍛煉來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將“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宗旨落實到實處,讓學生得到真正的提高。通過活動中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技術層面的悉心指導,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和諧與融洽的活動氛圍。
2.2提高自身素養,豐富活動形式
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活動主要施教者,在整個活動內容的安排上要遵從教育大綱的指導綱領,無論在思想還是傳授能力方面,都要以 “素質教育”、“健康教育”為出發點和目標。通過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完善,以及實踐經驗的累積,將多元化、啟發式、靈活性的活動形式引入課堂,建立全新的鍛煉形式去替代以往的枯燥、乏味的練習方式。從而打破應試教育的框架,形成自主、平等、活潑、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過程中真正享受體育的魅力,從而調動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特別是通過教師的一系列示范展示,深化學生心中的崇拜感,樹立正確、積極向上的形象,從過去的強壓模式逐步轉變成自學互助的和諧形式。
2.3尊重差異,關心學生
體育活動是差異甚大的群體鍛煉形式,每個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從身體素質的強弱、運動技能的高低,以及對體育活動不同程度喜好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教師應該尊重并接受學生的差異,并通過組織實施方案最大程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通過練習加強學生自信心、創造精神、競爭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高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一系列變化,耐心地給予技術和情感上的幫助,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鼓勵和關愛,從而促進學生奮發練習的積極性,和對教師的信賴感、尊重感,提高對體育活動的濃厚興趣。endprint
2.4建立公正合理的評價機制
由于學生個體的生理條件、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等存在著客觀的差別,而傳統的體育活動方式,“教師和學生只重視掌握運動技術能力的教與練,身體素質的高或低,而忽視以鍛煉身體為目的學與練”。且根據現有的體育成績評價標準,很多仍然停留在數據指標上,這種評價不僅為師生關系的發展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讓大部分同學對體育產生了抵觸情緒,從而失去了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應以發展學生的身體健康為目標,將體育評價由之前的硬性指標轉移到縱向評價上,強調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后自身的進步程度,也可以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作為評價參考依據之一。這樣不僅使學生對自身的體育能力能全面掌握、清晰判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師生關系的和諧的發展。體育的評價指標的最終目的,不但是要反應學生當下身體素質和技能等級,更多的是間接促進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以及對于終身體育的意識形成。科學、系統、公平、合理、多元化的評價是今后的體育發展的一個趨勢,幫助教師全面性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體育成績的“優良”標準逐步向健康向上的人格發展。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體育活動開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下,才能圓滿完成教學的最終目的。無論教學的方法、手段如何新穎、創新,也不能脫離課堂教育中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要想提高教學的質量和完成教學的目標,教師就必須將學生看為主體,通過溝通與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充分營造課堂良好的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圍,使師生關系起到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消除惰性、勇于思考的層面,將終身體育的思想傳遞給學生們。
參考文獻:
[1]吉麗慧.淺論體育俱樂部活動中的師生關系[J].山西師大體
育學院學報,2008.3:92-93.
[2]王博武,袁玉濤等.體育活動注重教育情感構建和諧師生關
系[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7:59-60.
[3]禇 義.新課程標準新師生關系[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8.3:148-149.
[4]王松.淺談師生關系及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改革,2010.6.
[5]蘇賢貴.淺談師生關系對中學體育活動效果的影響[J].寧德
師專學報,2004.3:332-333.
[6] 陳鳳姣.師生關系之重要性.中國作家網, 2010.
[7]杜少輝.體育俱樂部活動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J].活動與
管理,2006.6: 137-138.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