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初中階段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較好地適應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為學生的終身學習以及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關鍵詞:初中閱讀教學;問題;策略
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語言知識,獲取文章提供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能,成為有獨立閱讀能力的人。很多老師都發現在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成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下面,我們就先從學生閱讀的幾大障礙談起。
一、學生常見的閱讀障礙
(一)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效的閱讀與良好的習慣是分不開的。好的讀者在閱讀時,盡管腦力活動非常緊張復雜,但除了眼球轉動和手指翻動書頁外,幾乎沒有其他任何身體部位的動作。而閱讀能力弱的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習慣,需要加以糾正。具體表現如下:
1.很多學生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筆等指著字行,并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手指或其他指字物體。可是事與愿違,這種方法恰恰降低了閱讀速度。
2.有的學生在閱讀時一邊看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實踐證明,聲讀比默讀慢得多,而且不利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有的學生是在讀單詞,而不是讀文章,沒有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閱讀理解思想內容的基本單位是詞、意群組成的句子。如果過分地強調孤立的詞的識別過程和詞的用法,將會阻礙學生對讀物內容的理解,而且將會大大降低閱讀速度。
4.過分復視。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閱讀時,有復視現象,即在讀文章時,反復尋找先前讀過的信息,而不是繼續讀下去,獲取完整的意思。
(二)語言障礙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生詞。一個詞又往往有多種意義。詞的含義又只能在上下文也就是語境中去確定。因此,詞的意義和轉換仍是初中生在英語閱讀中的一個障礙。
(三)文化背景知識的障礙
閱讀是一種言語活動。它需要語言知識,還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結構。一個擁有和閱讀材料相關的背景知識的人往往更容易理解文章。文化背景知識是閱讀的無形障礙。部分學生由于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有時很難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表現在對故事性、笑話類文章的理解上。
(四)閱讀技巧的欠缺
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閱讀技巧的訓練也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巨大障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不能對不同體裁的閱讀材料進行區分,進而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針對教材提出的問題,學生往往采取一讀到底的方式,大大影響了閱讀的效率。
二、英語閱讀教法的探究
(一)充分備課,化解難度
教師在面對一篇閱讀材料時,切忌把它當作語言點的堆砌而粗暴地以自己的“講”代替學生的“讀”。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化解閱讀中的難點,但不能剝奪學生在閱讀中去體會、收獲的權利。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呢?首當其沖要做好的就是備課的環節。
備,要有策略。教師,學生對閱讀活動的準備如何,將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一篇課文,學生不講技巧的重復地讀,則如喝白開水一樣沒味道;而難點較多,學生毫無準備,課上教師的講解則如拔苗助長,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要認真研究文章,了解文章的重點和大意,預見可能出現的難點和障礙。比如說,如果一篇文章對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那么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在before reading的環節中設計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前對該內容有所了解,降低閱讀理解的難度。
根據不同類型的文章,教師在備課中可以設想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要挖掘文章中思想的閃光點,即對學生學習及生活有積極意義的思想內容,在教學中自然地滲透,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不但強化語言知識,而且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品質。
(二)加強對學生閱讀習慣和方法的指導和培養
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閱讀習慣和方法的培養,逐步讓學生養成觸類旁通的閱讀能力。下面列舉幾種針對初中生行之有效的閱讀技巧。
1.帶著問題讀文章。先看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有了更強的目的性,帶著問題精讀有關的句段,了解有關的數據和事實細節,這在時間上占了很大優勢。而且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可采用重點式的選讀法,迅速而準確地找到答案。
2.學會找主題句。議論文和說明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段落大多有主題句(Topic sentence)。主題句一方面是段落的中心議題,另一方面也說明該段落與文章中心的關系,主題句自然是閱讀中注意的重點。一般來說,每段的首句就是該段的主題句,然后圍繞這一主題再具體地陳述。另一種情況,主題句出現在文中或段尾,即先作具體的陳述,然后歸納文章的主題。
3.深層理解,正確推理。在閱讀理解中,往往會出現不同層次的問題。相對較簡單的,如,記憶性問題、應用性問題等,只要讀懂文章就能找到答案。對于更深層次的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照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態度、意圖,區別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起輔助作用的次要內容,了解文章的弦外之音,從而進行正確的推理。
(三)多渠道拓寬,加大學生的閱讀訓練
提高閱讀效率的最有效的一點,那就是持之以恒地堅持閱讀練習。閱讀量越大,永久記憶中儲存的信息就越豐富,易于形成閱讀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環。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依靠課文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拓寬自己的閱讀渠道。比如,堅持每天閱讀初中階段的英語報紙、雜志。適合初中生的分級讀物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開闊他們的視野。
總之,閱讀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發現,認真摸索,善于總結,始終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一任務貫穿于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安德森.第二語言閱讀探索:問題與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圣智學習出版公司,209-07.
[2]魯子問.中小學也英語閱讀教學與實踐,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11.
作者簡介:周靜娟,女,1981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重慶市巴蜀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