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確實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空、方向和內容,力求在每堂課上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有所思、有所獲,有展示自己的空間,從而修正、提升自己學習的具體內容和方向。
關鍵詞:課堂教學效率;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展
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自主高效的課堂是我們一直探索實踐的方向。受益于我們備課組集體備課和聽評課的啟迪,我感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確實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空和方向、內容,力求在每堂課上都讓各個層次的孩子有所思、有所獲,有展示自己的空間,有修正、提升自己學習的具體內容和方向。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備課圍繞重難點,突破如何激疑設惑
數學學習是促進學生智力思考、增長學生數學知識、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學科,課堂是我們實現目標的主陣地。只有在課前熟讀教材、教參,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并且深入思考如何創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有疑而思、有惑而教的境界,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在備課時,除去課堂的預設之外,更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每一節課,尤其是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什么,學生可能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我們怎樣在課堂上引領學生,觸動學生對重難點的感知,學生又可能出現解決重難點的哪些方法,面對這些方法,我們如何引領學生進行討論、總結,最終明確正確的方向。
二、上課抓住學生精力最集中的時期,進行新知的教學
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的特點,上課要快速導入正課,尤其是新授課最好直奔主題,抓住學生注意力最集中、求知欲最旺盛的前15分鐘,讓學生進入情境,思考問題。比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統計部分時,讓學生體會一格代表5個單位的必要性時,我們在備課時思考,給學生一份一格代表1個或2個單位的統計圖(不出示任何數據和內容,僅一張空白的仿佛田字格圖),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統計圖,大家預設學生會涂得五花八門:有繼續向上添格子,想用原來學過的一格代表1個或2個單位來完成統計圖的,還有數格子在那不動筆的,也有想到一格代表5個單位甚至10個單位就夠了,動手涂起來的。總之,要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做的過程中產生困惑,從而開始討論。
但是本節課的課始有一個看馬路車輛錄像,或是到馬路邊統計過往車輛種類和輛數,讓學生感知小組學生分工統計才容易完成任務,我考慮到提出來此項內容費時很多,本節課到底要突出哪個重難點,必須有所取舍,否則完不成。大家討論重點突破的是讓學生體會一格代表5個單位的必要性,而非對于動態情況的統計,最后決定舍去動態統計的前奏,直接出示統計好的統計表,直奔讓學生動手完成統計圖的內容。
三、教師總結提升,讓學生更上一層樓
經過學生的思考、討論所獲悉的知識內容,在學生的腦海中已經初步成形,但這只是淺層次的感知,教師要在這個時候進行及時的總結提升,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重難點有更清晰明了的認識。
比如,在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時,在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認知,探究出具體的口算方法之后,教師引領學生進行總結提升:“我們是把兩位數減兩位數轉化成兩位數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或者是把兩位數減兩位數轉化成整十數減整十數和一位數減一位數,求出結果。總之,我們是把學習的新知識轉化成了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問題,‘轉化是一種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我們要善于思考應用。”經過這樣的總結提升,學生不但收獲了口算的方法,而且收獲了學習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緊扣重點,關注學生的差異,力求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獲
在每節數學課的后半部分,練習是重要的鞏固環節,用來檢測一節課學生的掌握情況。讓我感觸尤為深刻的是宋老師講《找規律》時,基礎練習完成一題之后,巡視詢問“誰做得不對了?現在明白了嗎?”不會的學生說明白了,她就請他再講一遍;學生說不明白,她就讓會的學生再講一遍,教教有困難的學生。這樣當堂力求每個學生都能學會基本的內容,堂堂課下來,學生想有不會的地方都難啊!
課堂是實施教育的主陣地,只有我們把每堂課都作為學生成長提升的空間,學生才會逐漸成長起來!
作者簡介:金紅,女,1980年3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東省東營市育才學校,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