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對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往往以“粗心”這個原因一帶而過。經過深層分析后發現錯誤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據此,從三方面入手,改進計算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計算;錯誤;對策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能力的高低對學生學好數學知識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回顧學生計算中的種種錯誤,剖析原因,反思教學,發現這樣一些問題:
問題一:計算教學課中部分學生對于計算的興趣不濃,學習積極性難以發揮。
分析:計算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內容,長時間反復訓練使學生的思維停留在固定的一個層面上,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問題二:計算中出現錯誤時,許多學生會說:“我粗心算錯了。”經過進一步調查發現,有一些的錯誤原因是對算理的不理解或方法選擇不當造成的。
分析:細心挖掘不難發現,這些學生的行為不僅僅是忽視自己的錯誤這么簡單,在這背后體現出的是缺乏對于學習的鉆研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其次方法運用不靈活,該簡算時不簡算。
問題三:有驗算要求的計算題,驗算只是流于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和目的。
分析:驗算是提高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學生自覺性和責任感的必要過程。許多學生不驗算的根本原因在于怕麻煩,不愿意驗算。
針對以上的幾點問題,引發了我對計算教學的一些思考,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提升數學素養,梳理如下幾點思考:
一、給計算著點色彩——增添計算生活的背景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計算的最終目的。在計算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會局限于講透算理,注重方法,而忽略了計算的真正價值。筆者認為,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具體問題著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給枯燥的計算題添上豐富多彩的“外衣”,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計算的強烈需求和欲望。
二、給計算搭個舞臺——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
交流是溝通的重要形式,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由于計算是練習性非常強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只練不說,無形之中剝奪了孩子表達的權利,沒有了表達的機會,也就不存在交流,學生的積極性從何而來呢?因此,課堂中我們要留給學生多一些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學生反思自我的計算過程,在相互關注、評價的過程中體現個性的獨特計算方式。
三、給計算搭一座橋——引導計算的歸類整理
首先教師應該準備一本記錄本,每次批改作業后,從中發現共性錯誤并找出典型錯例并記錄下來,分析錯誤原因和種類,提出解決辦法。每次記錄抓住要點,既可以解決問題,又可以為以后的教學提供經驗。
其次,在課堂中要引導梳理,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知識體系。課堂中可以這樣設計練習:(1)針對性練習。就學生近期的錯誤進行針對性練習,并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計算錯誤的根源。(2)對比性練習。把與本階段相關的特別容易混淆的計算進行融合,讓學生在混合計算中提高能力。(3)應用性練習。小學數學學習的核心是解決問題,計算最終是解決問題的手段。通過熟練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技能水平。
在計算教學中,幫助學生找明錯因,歸類處理,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清晰方法,使計算方法結構化,知識體系模塊化。明確問題,針對性攻克,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徐蓉,女,1985年5月出生,江蘇常州人,常州星辰實驗學校教師,主要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