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經歷認識多邊形的過程,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等平面圖形,并能正確地識別這些圖形。
2.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的名稱,能識別這些圖形。
2.初步體會什么是邊數,感知不同圖形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展示我國古代一些精美的建筑以及裝飾的圖片,引入書中的窗格圖案。(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多么聰明啊,用一個個簡單的圖形就能組合成精美的窗格圖案。)
師:窗格里面的圖形非常多,你能找到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嗎?
生:三角形。
教師示范用筆描一描,描幾個三角形,感受三角形有三條邊。
[設計意圖:豐富的古代建筑圖形,讓學生感受圖形的奇妙組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感受數學的魅力。并借此引入學過的三角形,溫故而知新,為下面的四邊形、五邊形等埋下伏筆。]
二、互動新授
1.找、描圖形
談話引導學生找出邊數相同的圖形,邊找邊描,并及時反饋,按照學生的成果,一一展示,按照四條邊的圖形、五條邊的圖形、六條邊的圖形的順序讓學生說出這些圖形。
[設計意圖:利用窗格圖中豐富的圖形,讓學生擁有充分的活動空間,有利于學生在找、數、想、描、說、評等一系列的活動中充分地感知不同圖形的特點,為后面概括圖形特征以及圖形命名提供了堅實的感性支撐。]
2.認識四邊形
利用學生的找、描成果展示出兩張四邊形,概括出“像這樣有四條邊的圖形是四邊形”。然后再回頭找一找窗格中的四邊形。接著看看我們周圍的建筑和裝飾也有四邊形,并引導學生回想長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邊形。
[設計意圖:以窗格中的圖形為原型,抽象概括出“像這樣有四條邊的圖形是四邊形”,再回頭找一找其他的四邊形,從而使學生對四邊形有了更為感性的認知,并把四邊形引入到學生身邊和以前學過的圖形當中,從而加深對四邊形的認識,并初步感受不同圖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3.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
課件出示一個一般的五邊形和正五邊形,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幾條邊,讓他們猜一猜是幾邊形。
學生交流后明確這兩個圖形是五邊形,都有五條邊。
讓學生在窗格圖中找描一下五邊形,再出示一個一般六邊形和正六邊形。讓學生想想它們是什么圖形,并及時反饋。
[設計意圖:在對四邊形的認知有了共鳴后,對五邊形和六邊形的認知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在數邊數,說出幾邊形,再找邊數相同的圖形的活動中,讓窗格中的五邊形、六邊形顯露無遺,進而加強了學生對多邊形概念的認知學習,更進一步地積累了學習圖形類的經驗。]
4.分類游戲
課件展示不同的圖形讓學生分類,并完成統計表格。
[設計意圖:通過數一數、做標記、分一分再歸類等形式,不僅加強了對多邊形基本特征的感知,也讓學生學習到簡單的統計分類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課件展示釘子圖,讓學生參與如何利用釘子圖圍出我們今天學習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并引導思考,釘子圖中哪些釘子可以不要,哪些釘子卻少不了。從而初步感知圖形中邊的重要性以及頂點的必不可少性。
四、總結評價
今天的學習后,有什么收獲和疑問呢?并引導思考:如果有八條邊、九條邊……你會知道他們叫什么圖形嗎?
[設計意圖:課件展示其他多邊形,讓學生對以后的圖形學習充滿期待。]
【實踐思考】
本節課首先利用古代精美的建筑物,讓學生感受數學圖形的美。再利用他們熟悉的三角形,以“邊”為切入口,將他們帶入今天的圖形學習中。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在找和描的活動中,讓學生對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有了直觀的認識。
當學生對多邊形有了更多的了解后,再通過圖形的分類,更加明確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知道該如何識別這些圖形。接著利用釘子圖感受邊對于圖形的重要性,也讓學生初步了解頂點的不可缺少性。最后在其他多邊形的展示下,讓學生感受數學圖形的美,讓他們對以后的圖形的學習充滿期待。
豐富的互動和活動是學生學習認識圖形的動力之一。圖形的認識是一個既抽象又感性的認識。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所以本節課中設計了豐富的互動和活動。比如,利用找一找、數一數、描一描、猜名字、畫圖形等方法,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交流和反饋,不僅積累了學習數學的方法,特別是圖形認識的學習,也培養了他們合作交流的態度,增強了他們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作者簡介:劉張,男,1985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人民路小學西校區,主要研究小學數學教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