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華
摘 要:社會主義正義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一部分,是人類社會一直堅持的價值追求。在新的歷史時期,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社會主義正義與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和黨的發展有機結合、協同進步,在理論深度和具體實踐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有益經驗,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價值理念。
關鍵詞:社會主義正義;內在思維;發展原則;當代價值
一、 社會主義正義的內在思維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觀,社會主義正義是指對社會價值進行分配行為的合理性,是對人民是有益的符合歷史潮流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判斷,與人民的實踐步伐一致。馬克思主義認為,正義是一種基于實際的生產力,尋求公平正義不能以犧牲公平和正義的實現水平和生產力發展為條件;另外,實現公平正義,必須對生產力的發展進行保護和增進[1]。并且,“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主要的還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不同發展水平上,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思想認識的人,不同階層的人,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認識和訴求也會不同。” [2]
二、 社會主義正義的發展和原則
1.經濟領域
經濟發展是締造物質財富的范疇,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表現。要在經濟建設領域堅持正義的發展原則,首先,要創建權利、機會和規則平等的環境 ;其次,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政策;最后,著重考慮再分配的公平性,集中體現社會主義經濟的優越性。
2.政治領域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不可能滿足平均平等的要求。但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卻不被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所限制,人民當家做主有利于激發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要在政治建設領域堅持正義的發展原則,一是,要加快確保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各項制度;二是,要保證各項與民主相關制度的實行;三是,要有機地結合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
3.文化領域
首先,樹立尊重人人平等、尊重人的尊嚴、尊重法律等價值理念,促進社會正義的思想支持。其次,建立利他主義和不損己的思想道德體系和行為規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同時也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4.社會領域
一是,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消除目前基本養老保障制度在所有制、行業和地區存在的差異,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二是,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生產力逐步建立自成一體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從而促進生產力的健康發展。
三、社會主義正義的當代價值
社會主義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和保障每個社會成員的物質權利、民主自由、發展機會的基本依據,是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存續和發展的保證。在中國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的新的歷史時期,實現社會主義正義主要表現為,社會各方利益已得到了妥善的合理的協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已得到了正確的有效的處理。
構建當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義觀,需要以公平正義原則作為指導,公正正義原則是一種通用的價值標準或一種核心價值觀念,為社會各領域的普遍約束力。
四、結語
中國正處于社會發展的轉型期,社會存在面臨著文化焦慮、價值多元化等現象,面臨著如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高人的自由民主權利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等焦點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的偉大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要基于馬克思主義正義觀為指導,不斷推進各項具體制度的落實,在物質生產、文化建設、生態保護、社會和諧方面不斷取得更大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吳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國社會[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2]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J].求是,2014(01).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