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學社團肩負著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思考人生,延伸課堂教學,銜接課外興趣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空間,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學生一定的文學藝術鑒賞能力和文學創作能力,從而推動校園文學建設,促進素質教育。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完善規章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強春蕾文學社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了“春蕾文學社領導機構”,由劉付超校長任總顧問,陳強、楊昉、黃誠廣三位副校長任顧問,辦公室副主任關維紅任社長,梁冬青老師任總編輯,辦公室主任李國、政教主任黃瑞銀、團委書記劉曉冬任聯絡策劃,科組長張志青、陳漢英兩位老師和梅永秀、余春雨、羅永興、蔡春柳老師任編委,學生任副社長、副總編輯、主編及副主編。文學社下設新聞部、審稿部、排版部、美術部、外聯部、校對部、發行部、網絡部,這些部門的骨干均由學生擔任。領導機構健全,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并且建立和完善了《春蕾文學社章程》等規章制度。我們還把“加強校園文學社團建設”納入學校工作的總體規劃和學校年度計劃、學期計劃與管理目標,制定了《春蕾文學社工作計劃》,使社團建設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加大了監督考核力度,使社團工作各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學校領導要求各部門落實責任,在工作中做到“六個到位”,即計劃要求到位、活動場地到位、受教育學生到位、輔導教師到位、檢查評比到位、總結獎勵到位。同時,我校還開設了校園文學校本課程,以《中國校園文學》、《春蕾報》、《春蕾》副刊等為校本教材,使文學社團工作有序有效地進行。
二、精選人才,造就一流的文學社骨干隊伍
指導老師和文學社骨干是文學社的靈魂和統帥,他們關系到文學社的成敗興衰,對文學社的宗旨能否實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精選的做法如下:1、張貼宣傳廣告,印發《招聘啟事》等資料,公開招聘社干、社員,并派社干到各班去宣傳發動;2、組織申請加入文學社的同學參加筆試,成績合格者即可吸收為社員;3、組織競聘社干的同學面試,確定社干候選人,并對候選人的情況進行調查摸底;4、組織候選人參加競選演講,邀請學校領導、指導老師、文學社社干和學校團委會、學生會、廣播站干部做評委,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新一屆社干。
三、“內強外援”,夯實基礎,擴大影響
社員是文學社的血液,也是文學社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只有以文學社為陣地,提高社員們的素質,讓他們在文學社里成人成才,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這也符合語文活動課所追求的目標和大語文教學觀,即語文教學由課堂延伸到社會,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人生,形成良好的“情商”。因此,“內強”和“外援”尤為重要。
所謂“內強”,即聘請本校有豐富創作經驗的領導和老師舉辦文學、書法、美術、音樂、科技、攝影等講座,開闊社員的視野,輔導他們進行創作,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據不完全統計,16年來,我社先后邀請了六十多位領導、老師舉辦各種講座500多個。定期舉辦“春蕾杯”現場作文大賽,至今已舉辦了七屆“春蕾杯”現場作文大賽,既營造了濃郁的文學氛圍,又錘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培養了文學新人。此外,我社還成立小圖書閱覽室,學校出資訂回《散文選刊》、《詩選刊》、《微型小說選刊》、《中華詩詞》、《讀者》、《書法報》、《中國校園文學》等10多種報刊,為社員提供豐富的精神糧食。
所謂“外援”,即聘請校外的作家、記者、書法家、畫家、攝影家、音樂家、科技專家等前來舉辦文學、新聞、書法、美術、攝影、音樂、科技講座,提高全體社員的鑒賞水平、創作水平、制作水平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素質。16年來,我們先后邀請了幾十位專家前來舉辦各種講座或指導。如原文化部副部長陳昌本;原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原中國教育學會全國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定遠;原《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社長杜衛東;原廉江市教育局局長陳井基;廉江市教育局局長鄭美務;廉江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李偉;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廉江市委辦主任、廉江詩社社長關維榮;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廉江詩社副社長潘錫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廉江市文聯副主席吳張英;廉江市作協主席、《九洲江》主編董堅;湛江市文聯副主席、湛江市書協主席劉名偉;廉江市文聯主席羅烈;廉江市書協主席楊培禮等等。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