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
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環境。多年來,我校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和家長學校建設工作,并把此項工作納入學校日常管理。
一、抓隊伍建設,提高家庭教育指導者的能力
1. 教師隊伍建設
為了讓年輕的班主任能夠快速成長,少走彎路,我們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培訓、指導活動,以提高班主任隊伍的業務能力,開拓視野,改進方法,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的高素質班主任隊伍。
班主任工作研討活動。每個學期由級組里的“優秀班主任”組織召開了“面對面 解困惑”沙龍活動,讓新、老班主任老師聚在一起,互相探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技巧,分享成功的喜悅,共商解決的良策。
文化論壇。每個學期,我們都會舉行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和“讓我們一起來分享溝通的技巧”兩次文化論壇。大家在一起圍繞主持人所提出的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都用身邊的事例詮釋了最高尚的師德:有的是老師一個學期連續好幾次到學困生家里家訪(李惠芳老師),有的是冒雨送學生回家,有的是學生因為頑皮受傷了,及時處理,還墊付醫藥費(薛主任等),一件件,一樁樁,細小之中見偉大,平凡之中見深情。而在“如何學會溝通”的討論中,通過交流老師們明白了真誠是前提,方法是技巧,以心換心,這樣才能與學生和家長溝通成功。
2. 家委會隊伍建設
每個學年,每個班級通過家長自薦和班主任推薦,精心挑選出十多名經常積極支持學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家長代表組建成班級、年級和學校三級家委會。家委會成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每期參加一次座談會,經常與家長聯系、溝通,把自己的家教經驗傳授給其他家長,幫助其他家長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
二、抓制度建設,規范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進一步規范學校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確保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和家庭教育質量的穩步,多年來,學校逐步建立與完善了各類家庭教育制度。
1. 親子活動制度。學校開展了“在陽光下運動”親子趣味活動、“講文明、樹新風”家庭禮儀知識競賽、親子讀書征文賽、“慶六一”親子游戲活動、感恩勵志專家報告會等等,努力為家長和孩子創設交流與溝通的時間與空間,深受家長的歡迎。
2. “家長熱線”制度。為了方便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學校和老師的電話號碼都會向家長公布,老師隨時接聽家長電話,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家庭教育實際問題,聽取家長對學校發展的意見與建議。
3. 家訪工作制度。家訪是長期以來教師與家長個別交流的主要途徑。為了提高家訪的質量,學校要求每位教師都參與家訪活動,每個學年,每班學生的上門家訪率達100%。確保了教師在第一時間對自己的學生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使家長在第一時間對老師有一定的了解,從而使家校能有效攜手。
4. 家委會例會制度。由家委會主任和學校分管家庭教育的領導召集,每學期召開一次校級家委會例會,學校向家委會委員反饋學校開展的一些重要活動等,委員則向學校反饋家長的一些建議、提出新的舉措等。例會制度推動了我校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提升了我校家庭教育的質量。
5. 家長開放制度。每學期,學校都會舉行一次半日教學開放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包括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隊會課等學科的課程供家長聽。家長們聽課后對課堂教學進行各項指標的評價。
許多家長認為這種教學開放活動非常好,對家長輔導孩子的學習有極大的啟發。家長們普遍認為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學生的學習氛圍濃厚,教師的準備工作充分,課上得很精彩。同時,家長對課堂教學也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議。
有了制度就必須執行。根據制定的制度,學校加強了對教師的考核和反饋,每次家長學校活動結束,班主任都會認真的寫活動反思;每次教學開放活動后,學校會對所有家長的評價進行匯總、總結;每學期結束,我們還會對所有任課教師的家訪情況進行考核。通過制度和考核機制,規范了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管理。
三、抓學習共享,提升家長的家教智慧
1. 積極轉化優秀家庭教育成果。學校從網絡、報刊、書籍等地方查找到了許多適合于自己學校家長的家庭教育成果,如《60名高考狀元的家教奧秘》、《教你讓孩子快樂的九大秘方》、《感恩勵志成長寶典》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邀請教育專家來學校為家長現場授課。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促使家庭教育逐步走向科學化。
2. 每學期一期《學校·家庭》簡報。每學期,學校都會下發一期的《學校·家庭》簡報,讓每位家長及時了解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讓家長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學校,使家校教育達到同步,產生教育的合力。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