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城
依山郡小學座落在深圳龍崗中心城。老師、同學們推開窗戶都能看到一座山,這座山有一個不起眼的名字叫“大窩嶺”,山下有一個樓盤叫招商依山郡,我們的校園就在美麗的依山郡花園內。
依山郡的“山”不只是眼前的一座山,更是我們師生心目中的每一座山。因此,我們認真解讀了山文化并深切感到學校管理過程中山文化的滲透價值。
一、閱山之形象:高而大
學校在制定長遠發展規劃時就以“高而大”作為指導思想。我們認為:制定長遠發展規劃一定要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以新時期的戰略眼光來規劃學校的長遠發展。至今,學校已制定了兩個五年規劃(《2009-2014年依山郡小學發展規劃》《2014-2019年依山郡小學發展規劃》)。同時,規劃的制定要從大處著眼,把握好發展的機遇,發展的宏觀策略,以及循序漸進的發展步履。這一“高”一“大”的理念就是緣于“山之形”。在執行規劃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來審視學校工作運行的軌跡。
在學校以教書育人為龍頭的多項工作落實過程中,我們采用了以小促大的措施。換言之,即以精細管理從小處抓準抓實,來促大目標的達成。抓小是過程,促大是目標。這樣的操作,能有效地促進學校的各項工作和諧發展,齊頭并進。
二、閱山之色彩:綠且紅
我們提出的要求是:從管理的層面說,求一個“活”字,讓我們的依山郡小學呈現一個生機勃勃的局面,一個力求上進的整體;從教學的層面說,所有學科呈現綠色課堂,教學過程營造了活力四射的氛圍;從育人為先的層面說,我們把生命教育、賞識教育、激勵教育、環保教育的理念綜合起來,付諸于德育工作之中,促進學校育人機制的形成。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紅也是山最美的色彩,春為花紅,秋為葉紅。紅也是勝利之色,象征著我們學校辦學五年的成功,象征著秉承山文化辦學所取得的成果。學校在山文化的引領下,營造出令人陶醉具有香味四溢、趣味盎然、情味綿綿的“三味校園”來:
學校每層樓都被精心地粉刷著色彩:一樓“山之詩”,以代表欣欣向榮、生命萌動的春天草綠色為主色調。每首膾炙人口山的古詩隨處可見;架空層九條柱子鑲鉗著“高山流水”、“仁者樂山”、“華山論劍”等帶“山”成語的典故。二樓“山之名”,以給人清涼感覺的夏天淺藍為主色調。國內、省內、市里、區里具有代表性的名山,你隨處可尋。三樓“山之藝”,以給人秋收希望的淡黃色為主色調,與山有關的名歌、名畫展現無遺。典雅、質樸的“藝山園”墻壁上,刻畫著十幾種“山”字的不同書法體。四樓“山之史”,以給人成熟穩重的冬季深藍色為主色調,展現著世界名山的歷史、地理、人文科學。
三、品山之韻律:雅又靜
學校依據山韻之雅,提出了以“雅”標志校園的和諧理念。于是在教師節,就有了生敬師之雅:孩子們自制節日賀卡精美而充滿童稚,卻深深地表達著對老師崇高的敬意;教師之間,藍青結對,互幫互助,各學科教研組,各年級備課組,更是關系融洽,不僅業務能力大有長進,而且工作心情十分舒暢;干群之間形如朋友,誰有困難大家幫;家校之間家長支持學校的工作,學校理解家長的繁忙。但在為把孩子教育成優秀現代小公民上,家校雙方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這也是一種十分和諧的局面。
山韻之靜落實到學校的工作中體現在兩大方面:第一,決策層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依法依章踏實辦學,不浮躁、不虛華。建校五年來,無論大事小事學校領導班子總是能正確對待,冷靜處理。第二,師與生都能潛心靜意地學習。學校給每位教師訂閱了專業雜志發放到人,讓他們方便隨時閱讀。學校還設定教師閱覽室,供老師隨時自由取閱。
四、品山之精神:遠并穩
學校領導層所做的任何一項決策,都從發展龍崗和諧教育,培養四有新人的層面作思考。五年來,我校發展群策群力,六十多位教職工手拉著手,肩并著肩,在尋求依山郡小學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而有效的步履,才營造了我們學校今日的輝煌。
然而,山的精神還是質樸的,沉穩的。這個“穩”字,更是我們辦學歷程中時時關注的主旨之一。學校求發展,我們力求步伐沉穩,去粉飾去鉛華,一步一個腳印;學校創品牌,我們力求實事求是,不張揚不虛妄,摸索著行事;學校求優質,也是求平安,用“穩”字鞭策每個人,為學校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 鄒韻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