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仲文
體育大課間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所在學校經過多年實踐與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課間體育活動基于學校融合文化背景下,走出了一條“傳承·創新·融合·發展”的發展之路,彰顯“和樂活動”特色。大課間體育活動力與美統一,亦莊亦諧,促使師生們在和樂活動中強身健體、在和樂活動中提高綜合素質。學校成為“全國十城市大課間活動”展示學校,先后獲得了廣東省傳統特色項目學校、廣州市傳統特色項目學校、連續六年獲得廣州市大課間評比一等獎和荔灣區大課間評比特等獎等多項榮譽。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施,促進全面素質教育,豐富校園文化,促進師生身心健康,提高了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大課間體育活動在學校全面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對學校辦學特色的創設,對學生健康促進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研究探討其可持續、科學發展的方法和途徑。筆者認為,要使大課間體育活動可持續、科學發展,應從以下方向實踐操作的探討。
一、構建多元的學生體育參與評價體系
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評價體系的構建中應注意側重于學生參與態度的評價。從運動參與積極性與團隊中的協作、以及克服困難精神。并逐步推行到對學生的個性化評價以及增加運動處方。提出教師的建議以及家長的意見反映,根據每個學生特點不同做出個性化診斷,診斷內容包括學生身體、心理、個性品質的評價以及提出改進意見。以使學生與學生家長對該生的體育態度、體育狀況、運動能力、心理素質有較全面的了解,以獲得家長與社會對大課間體育活動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多的支持。以達到學校與家庭教育“融合”的最佳效果。
二、構建與多學科的融合活動內容
目前,大課間體育活動設計的內容為體育課、課外活動、校外體育鍛煉展開了平臺。如何使這一平臺的外延更廣而達成全面素質教育的效果,是大課間體育活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筆者認為,大課體育活動應與學校相關科目整合聯系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育人功能。與體育課結合,鞏固體育技能技巧,把體育課與大課間活動有機結合,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與英語學科整合,用英語作為活動指揮用語,提高學生聽力,形成良好的英語氛圍。與音樂、語文學科整合,把聽歌、詩歌、朗誦結合起來,寫體育日記、活動感想、活動繪畫、攝影進行交流,上升到文化層次。
三、從學校體育特色打造的方向,創新活動內容
從大課間體育活動可持續發展去思考,大課間體育活動應立足本校實際,結合學校體育特色,融合地方特色,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認知特點以及鍛煉興趣,終身體育要求,不拘一格,形式多樣,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變表演性為實用性方向,團體操的表演形式應變為多元、具特色的大課間活動。讓大課間體育活動,由一般性的體育活動向技能性、應用性的體育活動發展,落腳于終身體育,著眼學生未來發展。
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應逐步構建分級實施內容(注:小學宜在高年級中實施),讓德育內容、心理教育、藝術教育、體育課堂學習融合于課間活動中。如有全校統一的廣播操,又有在同一音樂,但各班的自編操(小學高年級提倡)、或武術拳操、或醒舞步、或形體健美操等。
又如將體育教材內容,融合到課間活動的體育元素部分,用小游戲的方式呈現于活動中,如摸高接力、運球接力、跳短繩接力、立定跳接力、8字跳大繩比賽等等。讓引導同學們把體育課堂所學遷移到活動中來,使體育課堂得到課外的延伸。
四、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與社區、家庭的融合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最有說服力的全面素質教育,是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最好契機。學校應考慮在合適的時間中,(如每學期家長會、學校開放日、或節假日,如兒童節)。邀請家長到學校觀摩大課間體育活動,并逐步創設家庭合作的活動形式,讓家長參與到孩子們鍛煉行列中,從而獲得其子女在學校中人際交往,心理素質、體育能力的直觀信息,爭取家長的支持,收獲家校教育融合的效果。
與此同時,還可以布置家庭體育作業。倡導學生家長根據學校提供的作業,自主選擇,母子合作,全家參與,共同完成家庭作業。通過這些措施去有效實現家、?;?,共同教育孩子,促進家庭和諧。
五、探索室內活動
積極探索室內體育活動的開發。讓大課間體育活動實現全天候,不間斷。如雨天中,開發走廊操、原地操、課桌操、雙人操、角力、反應小游戲等等。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