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兆英
一、善于創設教學情景
如何讓學生喜歡生物學,快樂地學習生物?我認為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一生物學第一節課,我帶學生觀察校園,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東西認真記錄下來,說一說哪些是生物,每種生物有哪些特征。學生表現積極,在校園邊觀察邊記錄,十分投入。在課堂上,學生爭先恐后舉手發言。程意同學觀察能力非常強,她觀察到很多生物,包括水溝里、土壤里、地面上的……通過觀察與討論,學生明白了認真觀察、細心發現是學好生物學的關鍵。學生覺得生物學很有趣。當我上第二節生物課時,學生表現很活躍,探究的氣氛十分熱烈,親其師自然信其道。在教學條件艱苦的情況下,教師要善于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簡單的條件下學到不簡單的知識,體會到不一般的樂趣。
二、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
生物學知識源于大自然。農村中學的學生,他們和大自然很親近,并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把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物學聯系起來。例如學習鳥卵的結構。學生對雞卵很熟悉,卻不知道雞卵的結構。上課時,我出示一個熟雞卵和一個生雞卵。我先把熟雞卵從外至內一層一層剝開,讓學生說一說每部分的名稱,他們都能回答,但不規范,當我講解每部分的生物學名稱時,學生認識得很快。小雞是由哪部分發育而來的?有的說是卵黃,有的說是卵白和卵黃。我把生雞卵打爛殼,倒在一個盤上,讓學生觀察并認識其結構。通過實物的觀察,學生對雞卵的結構及其功能就非常明白了。原來小雞是由胚盤發育而來的。接著我出示兩只雞卵設問:“這兩只雞卵都能孵出小雞嗎?誰有辦法判斷?”少數學生舉手發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會了如何挑選受精雞卵,對鳥卵的結構也明白了。教師把生物課堂教學同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學生學到了“活”知識,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教學設備落后的農村,教師要因地制宜地創設條件,為學生提供操作的活動場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探究實驗種子的萌發條件。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為學生提供黃豆種子和卷紙,班長組織同學設計實驗方案,每個學生帶回二個同一型號的礦泉水瓶。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同心協力,小心操作,嚴格控制變量,每天定時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原因,共同交流、總結。學生通過親自探究,獲得了第一手材料,很快完成了實驗報告。探究實驗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鍛煉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給學生自主學習空間
在生物學探究活動中,老師提倡不同的選擇(如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結論,或不同的解釋,只要符合事實的,都應受到鼓勵。例如食品安全的教學。我提前組織學生從報紙中搜集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安排學生詢問家長或通過洗菜等活動尋找答案,并讓每個學生帶回一個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罐等。在課堂上,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表達了自己對食品安全的看法和做法。我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人類的哪些活動影響到食品的安全”,并指導學生觀察包裝盒或包裝罐,教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防腐劑、色素、香精,使學生認識食品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笆裁词蔷G色食品”,我讓學生閱讀課本并舉例說說自己的想法。通過一系列分析、討論、交流,學生深深地認識到:防治環境污染才能做到食品安全。在本節教學中,學生充分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五、重視學生心理差異
學生心理差異主要表現為在認知方面的差異和人格方面的差異。學生的個性和智力發展水平千差萬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例如:在全體學生中開展生物與生活的知識競賽,評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若干名。在生物興趣組中,開展生物實驗競賽、生物模型制作競賽、生物繪圖競賽等。以此選拔和培養優秀的青少年,使他們在生物學科中脫穎而出,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責任編輯 潘孟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