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艷
摘要:指出了低碳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人類社會的又一次重大進步,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在PSR概念模型的理論框架下,構建了遼寧省的低碳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嘗試了綜合評價遼寧省低碳經濟的發展水平,為政策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遼寧;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28003
1引言
自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低碳經濟”這一概念后,許多學者對低碳經濟展開了研究。在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時代背景下,遼寧省由于長期偏重的工業結構和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得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經濟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可以成為遼寧省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轉折點,同時也給生態文明建設帶來契機。因而,如何科學客觀地評價出遼寧省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對于該省低碳經濟發展的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2低碳經濟內涵及特征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其涉及到能源利用、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等多方面內容。
低碳經濟具有經濟性、技術性和目標性三大特征[1]。首先是經濟性,低碳經濟應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和機制來發展,摒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和生活消費模式,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科學地發展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在不降低人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深挖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其次是技術性,以技術創新和交流為動力,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時,降低碳排放量。目前阻礙遼寧省低碳經濟發展的是總體技術水平的落后;最后是目標性,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是控制碳排放,維持生物圈碳平衡,減緩氣候溫室效應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展任務繁重,亟需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低碳技術和清潔能源等手段,逐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終實現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程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4(2)94~98.
[2]劉宏,孫倩,王海.遼寧省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
[3]葉依常,黃明鳳.低碳經濟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1(8):47~49.
[4]胡大立,丁帥.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22):160~164.
[5]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生態經濟,2011(1):45~48,57.
[6]韓晶,李小麗.我國省域低碳經濟發展水平比較研究[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3,6(6):125~131.endprint
摘要:指出了低碳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人類社會的又一次重大進步,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在PSR概念模型的理論框架下,構建了遼寧省的低碳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嘗試了綜合評價遼寧省低碳經濟的發展水平,為政策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遼寧;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28003
1引言
自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低碳經濟”這一概念后,許多學者對低碳經濟展開了研究。在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時代背景下,遼寧省由于長期偏重的工業結構和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得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經濟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可以成為遼寧省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轉折點,同時也給生態文明建設帶來契機。因而,如何科學客觀地評價出遼寧省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對于該省低碳經濟發展的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2低碳經濟內涵及特征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其涉及到能源利用、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等多方面內容。
低碳經濟具有經濟性、技術性和目標性三大特征[1]。首先是經濟性,低碳經濟應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和機制來發展,摒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和生活消費模式,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科學地發展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在不降低人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深挖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其次是技術性,以技術創新和交流為動力,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時,降低碳排放量。目前阻礙遼寧省低碳經濟發展的是總體技術水平的落后;最后是目標性,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是控制碳排放,維持生物圈碳平衡,減緩氣候溫室效應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展任務繁重,亟需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低碳技術和清潔能源等手段,逐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終實現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程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4(2)94~98.
[2]劉宏,孫倩,王海.遼寧省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
[3]葉依常,黃明鳳.低碳經濟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1(8):47~49.
[4]胡大立,丁帥.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22):160~164.
[5]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生態經濟,2011(1):45~48,57.
[6]韓晶,李小麗.我國省域低碳經濟發展水平比較研究[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3,6(6):125~131.endprint
摘要:指出了低碳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人類社會的又一次重大進步,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在PSR概念模型的理論框架下,構建了遼寧省的低碳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嘗試了綜合評價遼寧省低碳經濟的發展水平,為政策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遼寧;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28003
1引言
自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低碳經濟”這一概念后,許多學者對低碳經濟展開了研究。在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時代背景下,遼寧省由于長期偏重的工業結構和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得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經濟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可以成為遼寧省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轉折點,同時也給生態文明建設帶來契機。因而,如何科學客觀地評價出遼寧省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對于該省低碳經濟發展的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2低碳經濟內涵及特征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其涉及到能源利用、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等多方面內容。
低碳經濟具有經濟性、技術性和目標性三大特征[1]。首先是經濟性,低碳經濟應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和機制來發展,摒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和生活消費模式,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科學地發展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在不降低人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深挖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其次是技術性,以技術創新和交流為動力,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時,降低碳排放量。目前阻礙遼寧省低碳經濟發展的是總體技術水平的落后;最后是目標性,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是控制碳排放,維持生物圈碳平衡,減緩氣候溫室效應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展任務繁重,亟需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低碳技術和清潔能源等手段,逐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終實現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程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4(2)94~98.
[2]劉宏,孫倩,王海.遼寧省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
[3]葉依常,黃明鳳.低碳經濟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證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1(8):47~49.
[4]胡大立,丁帥.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22):160~164.
[5]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生態經濟,2011(1):45~48,57.
[6]韓晶,李小麗.我國省域低碳經濟發展水平比較研究[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3,6(6):125~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