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其
摘要:根據國家林業局,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的若干文件精神,針對武義縣林場職工住房歷史與現狀,闡明了林場危舊房改造的目標、實施模式和落實機制,指出了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林場;危舊房;改造;探討
1引言
武義縣林場始建于1957年,經浙江省林業廳批準成立,列入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管理,獨立法人,一級核算,二級管理,實行場長負責制,歸口縣林業局管轄,場部設于武義縣城。下轄14個林區,林區分散呈南北分布,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主要為帽子山林區。全場共有職工169人。經營總面積48248畝,其中林業用地47479畝,界定省級生態公益林35277畝,生態公益林比重達75%,森林蓄積量13.4萬m3,森林覆蓋率93%。2010年,省林業廳根據國家林業局林計發〔2009〕135號文件,下發了浙林計[2010]47號《關于做好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作的通知》,武義縣林場職工危舊房改造工程由此開始實施。
2職工住房的歷史與現狀
2.1職工住房的歷史
20世紀60、70年代,為響應國家“消滅荒山,綠化祖國”的號召,實施了綠化造林運動,一批有志青年來到林場,為了林業生產和護林防火的便利,在14個林區都建有職工生產生活用房,主要是磚木、土木結構的簡易平房,配套設施和居住條件都相當落后。后來部分職工移居在百花山林區形成了棚戶區,少數居住在白溪林區和其他林區,戶均住房面積25m2。長期以來,廣大林場職工居住在山區,以場為家,為培育保護森林資源、推進生態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2職工住房的現狀
職工住房由于建造年代久遠,房屋簡陋,結構陳舊,功能不全,配套設施不足,有些墻體地面開裂,房屋漏水現象非常普遍,現已不能滿足日常生產生活的需要。房屋均為平房,與周邊農村農戶住房相比明顯落后,與新農村建設極不相稱,儼然是被遺忘的角落,住房條件與社會經濟發展極不適應。通過調查,林場危舊房改造對象戶數共有125戶,其中:在職職工48戶,退休職工77戶。
3危舊房改造目標與方式
3.1危舊房改造的目標
按照國家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有關要求,以滿足基本居住需要為目標。根據《武義縣林場危舊房改造實施方案》的規劃,建設一個占地面積9568m2的職工住宅小區,新建住房125套,建筑面積14650m2。確定戶型新建標準為3室2廳1衛1廚,每套建筑面積99.2m2,戶均附屬用房18m2。磚混結構6層樓房,1層為附房,2~6層為住房。
3.2危舊房改造的方式
危舊房改造利用林場白溪林區自有土地,拆除原有的危舊平房,新建住宅小區。危舊房改造采取統一規劃,集中建設,符合條件的職工自愿報名申請參加。除了上級補助款外,建房資金職工自籌。供地方式為國有劃撥,新建住房產權屬職工建房戶。
4危舊房改造的運行模式
4.1建立危舊房改造工作機構
林場作為危舊房改造項目實施主體,制定了《武義縣林場職工住房建設與分配方案》,成立了危舊房改造實施工作小組。下設政策處理、工程質量監管、財務監管小組,小組成員由管理人員、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構成。政策處理小組負責工程前期政策宣傳,土地、房屋、青苗等的政策處理工作;工程質量監管小組負責項目的報批、上級政策落實和工程施工全過程監管工作;財務監管小組負責工程款的收支監督工作。設立危舊房改造銀行資金專戶,定期公布信息,做到公開透明,接受職工監督。
4.2統一規劃集中建設
危舊房改造項目工程委托武義縣建筑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工程預算單位為浙江佳誠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危舊房改造施工工程和工程質量監理均通過縣招投標中心進行招投標,施工工程由浙江恒瑞建設有限公司承標,工程監理由武義縣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承標。確保了危舊房改造項目工程住房結構、外觀一致,質量可靠,按時完成改造任務。
4.3投資規模與資金籌措方式
按照縣林場危舊房改造投資計劃,建設住房125套,合計建筑面積14650m2。計劃投資1565萬元,其中:中央補助1萬元/戶,計125萬元;省級補助1萬元/戶,計125萬元;縣級財政補助0.5萬元/人,計84.5 萬元;職工自籌資金1230.5萬元。
4.4建房款計算及交納辦法
4.4.1建房款計算方法
建房款交納分為二部分,抽簽選房之前為預交款,之后為結算款。預交款計算時,建筑面積按設計單位出具的圖紙設計面積為基準,暫按1000元/m2估算,預交款每戶為10萬元(不包括上級補助款)。結算款計算時,建筑面積以政府主管部門測量報告為準,以決算的工程成本價為建房投資總額,按照規定程序,參考屬地有關樓層差價,確定各套住房價格和附屬房價格。
4.4.2建房款交納方式
建房款交納,采用先預交房款后開工建設的方式進行。
(1)預交款。預交款交納時間截止日為2010年11月30日。沒有在截止日前交清預交款的,視為自動放棄危舊房改造權利。在截止日前交清預交款的,與林場簽訂購房協議。
(2)結算款。房屋竣工驗收合格,房屋價格評估核定,職工抽簽選房后,在1個月內一次性結算,多找少補。
所有購房款一律交入林場危舊房改造項目銀行資金專戶,交款人憑銀行交款憑證到場財務室開取收據。
4.4.3住房分配程序
工程竣工決算房屋定價后,進行住房抽簽分配。采用二輪抽簽辦法,第一輪抽簽確定各戶順序號,第二輪按照各戶順序號先后次序抽簽確定各戶套房的樓棟、單元、樓層和房號。各單元的附屬用房配套給本單元住戶,采取抽簽方式確定各戶附屬用房。各戶抽簽確定住房后,必須交清結算款,方能領取所簽房屋鑰匙,在抽簽后一個月內未交清結算款的,所簽房屋由林場收回處理,并在分房工作完畢后退還職工預交款,不計利息。endprint
4.5危舊房改造的成效分析
武義縣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于2012年10月竣工。危舊房改造新建小區命名為“武林家園”。工程各項程序實行陽光操作,工程資金使用和工程質量進展情況公開透明,真正做到了讓職工放心。125套住房已全部落實到戶,確實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惠民工程,得到了廣大職工的一致好評。
危舊房的改造建設,既改善了職工居住條件,解決了林場職工住房困難,減輕了職工負擔,又形成了職工集中居住區,密切了職工關系,提升了職工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增強了廣大職工的凝聚力,激發了廣大職工生態建設的積極性,維護了林場社會的和諧穩定,促進了林場各項工作的開展。同時,危舊房改造改變了林場住房的落后面貌,優化了生活環境,提升了武義城市形象,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5危舊房改造存在的問題
5.1政策優惠工作難度較大
雖然危舊房改造有諸多優惠政策,但由于有些工作人員政策不清楚,要爭取各項優惠政策全部落實到位,工作難度較大。
5.2相關配套設施費用高
由于林場危舊房改造用地為林場自有土地,位于縣城郊區,離村鎮生活區較遠,配套設施不齊全,供電、供水、通訊、電視等設施配套資金負擔較大。
5.3建筑成本上漲
隨著建筑材料價格上漲,同時勞動力價格上揚,建房成本增加。使建設進度放緩,工期任務加重。
5.4資金籌措困難
林場職工原本以場為家,長期工作生活在生產一線,工資收入不高,其他收入幾乎沒有,家庭經濟條件差的不少,籌措改造資金比較困難。
6對策與建議
6.1加強組織領導
組織領導是危舊房改造順利進行的保障,政府要成立林業、發改、建設、財政、國土等部門領導參加的“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領導小組,加強領導,以確保危舊房改造各項政策的落實。
6.2落實優惠政策
有關部門要按照省政府浙政發(2010)1號文件有關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精神,加強工作人員對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項目政策的宣傳了解,加快審批進度,將危舊房改造各項審批收費減免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6.3完善配套設施
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地點為林場職工的棚戶區,原來的配套設施幾乎沒有到達,因此,要完善危舊房改造用地周邊配套設施,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網絡和有線電視部門要給予大力支持,落實減免優惠政策。
6.4加大資金扶持
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積極幫助林場困難職工籌措改造資金,地方政府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銀行、公積金管理等金融機構要給予相應的信貸支持。
6.5加強項目管理
危舊房改造要堅持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發揚民主,尊重職工意愿,發揮政策處理、工程質量監管、財務監管小組的作用,建立有關制度,做好住房建設、分配和住宅小區管理工作。
6.6加大宣傳力度
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積極宣傳中央及各級政府加強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的各項政策、措施和意義,促進有關部門重視支持危舊房改造工作,落實相關政策,引導林場職工提高認識,積極配合。同時,妥善處理和化解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確保國有林場社會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 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做好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有關工作的通知(林計發〔2009〕135號)[R].北京:國家林業局,2009.
[2]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林漁場建設的若干意見(浙政發[2008]32號)[R].杭州:浙江省人民政府,2008.
[3] 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住房保障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政發[2010]1號)[R].杭州:浙江省人民政府,2008.
[4] 浙江省林業廳,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做好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作的通知[R].杭州:浙江省林業廳,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