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銳
摘 要: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工具,是建立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詞匯是語言最重要的組成要素,隨著我國社會、科技、經濟、文化等的發展及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頻繁,新的詞匯或詞匯中新的含義應運而生,這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對少數民族的漢語言教學也具有重大的影響與意義。
關鍵詞: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新詞新義;重要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21世紀,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變得日趨頻繁,同時大量的外來文化涌入中國,大量的新詞新義涌現出來。這既影響了我們的語言,也讓我們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詞匯高達7000多條,然而我國少數民族接觸到的新詞匯卻較少。在少數民族教學中普及新詞新義尤為重要,把社會大眾認可的新詞匯融入到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中成為了教育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少數民族漢語詞匯教學概述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大量新的新詞新義涌現并且廣泛流行,這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有的詞語很早就有,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詞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而有的詞就漸漸被冷落,無人提及。所以這些詞沒有一定的穩定性,這給少數民族漢語教材的編寫及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帶來困難。
漢語教材是學習漢語的依據,有了教材,才會使漢語教學事半功倍。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詞匯是構成語言的重要部分,但是教科書中新詞新義的整合與編寫卻困難重重。一些詞匯在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銷聲匿跡,而一些詞語便會賦予新的含義,富有時代氣息。這需要不斷更新教材版本,吐故納新,以順應時代潮流。
據調查,許多少數民族院校使用的是對外漢語教學教材,而統計發現,教材中新詞寥寥無幾,這對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新詞新義是大為不利的。另外,還有部分學校與地區使用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編基礎漢語》教材,其中的新詞新義也非常少,這樣對少數民族新詞新義的教學毫無意義。所以,為了使少數民族的漢語學習富有時代氣息,必須對新詞新義的教學提高重視。教材的編寫更要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并且能夠反映社會熱點和最新發展,這樣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主動接觸與關注社會上產生的這些新的詞語與新的說法,同時與身邊的人進行交流。
二、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應對措施
1.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少數民族漢語的主要學習者是學生,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讓他們明白新詞新義的重要性,認識到學習新詞新義是順應時代潮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學習新詞新義,才能把學習的熱情與主動性激發出來,從而積極學習,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2.以教學制度與方法保障新詞新義的教學
以前,教師只會教授課本上的內容,卻很少有時間講解新詞新義。有計劃、有系統地教學新詞新義,需要教學制度與方法做保障。把課本上的知識準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是教師的職責,但是僅僅注重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樣不利于學生對新詞新義的理解與應用。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工具,平時教師可以用新詞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與應用,讓學生體會到一些詞匯的含義與語境。同時,教師的授課方式要新穎,要把富有時代氣息的東西帶入到課堂中,把語言與生活緊密連系到一起,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3.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學習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不應該僅僅學到課本上那些固定的、死的東西,其實更應該學到的是學習的能力與方法,提高自己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為未來新詞新義的學習奠定基礎,這同樣是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中不能忽視的問題。另外,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不僅僅從課堂上學習知識,同樣可以學到課堂外面的知識,做到由課堂內向課堂外延伸,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新詞新義的學習,不僅要靠努力,而且也要講究方法,這樣會提高學習效率。只有不斷改進教育思想,才能使少數民族漢語教育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少數民族漢語新詞新義的教學要想有一個真正的改變,除了改革教材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想的改變,只有兩者結合才能使少數民族學生新詞新義的學習更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接受新文化的能力與適應時代潮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夏迪婭·伊布拉音,烏買爾·阿皮孜.少數民族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詞語[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6(3).
[2]王新慧.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與其他語言教學的異同[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5(2).
[3]蔣夫爾.數民族漢語教學如何突破[J].中國民族教育,2004(3).
[4]張鳳麟.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簡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