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斌
多媒體教育是一種綜合運用聲音、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的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把許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和復雜的化學反應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清楚地展示出來,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種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然而,當前在化學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時存在一些誤區,化學教師應防止這些誤區出現,更好地發揮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的作用。
一、多媒體在高中化學教育中存在的誤區
1.課件內容沒有精選,播放速度太快,教師“滿堂灌”變成“電腦+屏幕”模式
有的教師在備課時,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材料,不加取舍地在課堂上應用,使課堂變成了“電腦+屏幕”模式。因為課件內容沒有精選,信息量太大,播放課件的速度太快,常常是學生還沒弄清楚就一閃而過,浮光掠影,教師從過去滿堂講課變成“電腦+屏幕”的滿堂“電灌”。如果教師將搜集到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材料不加取舍全部制成課件,必然會造成教學內容的擁擠,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無法很好地把握課件演示的節奏,不僅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囫圇吞棗,而且還會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思維疲勞,產生急躁和焦慮的學習心態。所以,多媒體的運用必須與新課程教學理念相結合,整合學科課程的特點,課件知識量要適度,演示的節奏要適中,才能發揮多媒體在輔助教學中的優勢。
2.多媒體技術演示實驗無法完全達到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觀察能力。“化學實驗是化學的靈魂”,也是化學教學的核心。因此,化學演示實驗也是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時間或為了提高實驗的成功性,一律采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化學實驗,根本無法達到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一是無法真實反映實驗現象,導致通過實驗來揭示化學現象本質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降低課堂效率;二是使學生失去提高能力的機會,無法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尤其是認真觀察一些可能出現的副反應、不該出現的現象,因而錯過通過視覺、嗅覺、聽覺等來形成感性的認識,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化學思維的形成,這些是多媒體無法取代的。學生由于沒有親手進行實驗操作,就不可能感受實驗的探究過程,不可能有成功與失敗的體驗,也無法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學生的學習與實驗能力就自然得不到鍛煉和提高,長期“模擬實驗”無法體現化學實驗的科學探究功能。
3.教學課件形式豪華化
在制作課件過程中,有些教師沒有充分理解媒體元素的特性,不清楚運用多媒體技術主要是解決課堂教學中的什么問題,能夠達到什么要求或程度,而是只注重多媒體課件的表現形式,追求過于艷麗的色彩、新穎獨特的動畫插圖、美觀好看的按鈕、變化多樣的文本等華麗的外表,這些豪華的外表強力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從而使教學內容受到了冷落。這種不重視課件的教育性和實效性,而把課件制作技術放在第一位的做法,反而會弄巧成拙,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二、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1.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不斷地探取新的知識。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技術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和形象。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可以實現動態畫面展示,將抽象問題形象化,將微觀方面宏觀化,深奧問題淺顯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使“教”與“學”更加容易。如在講到人類面臨的自然危機時,可以實時播放環境污染、臭氧層空洞和酸雨等畫面,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主動探索的欲望。這種導入新課的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能揭示化學的本質,同時降低學生的思維難度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盡管如此,但效果不佳,因為大部分學生仍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多媒體的使用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若恰當地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發展,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把聲音、圖片和文字等形象地展示出來,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反復觀看圖中的事物,從各個角度觀察分析,有的放矢,使學生的觀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細致,慢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晶體結構”時,可設計NaCl、CO2等結構模型,通過不同角度透視、觀察,使學生從課本插圖中對晶體結構的平面感覺上升到真實的三維立體空間感覺,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同時也輕松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化學反應過程也比較抽象、難懂,利用多媒體制成動畫就可事半功倍。通過多媒體技術直觀、形象和立體的展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和思考。這樣學生就能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增強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制習題,進行習題訓練,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多媒體技術提供了強大的交互功能,利用該功能編制習題,節省板書時間,且可視性強,能夠及時出示答案,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效果,有助于教師及時采取措施改進教學方法,鞏固教學成果。
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人機互動優勢,做到“講、練、議”三者完美結合,通過課堂練習,及時進行教學反饋。一節課既能鞏固學生知識,又能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很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給了學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在練習鞏固中使用多媒體展示,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做到高密度的集中知識訓練。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學習效率。既鞏固了新知識,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還反饋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獲,每個學生都能從中體會到不同程度成功的喜悅。教師可以減少大量的板書書寫,從而將有限的時間有效用于對知識點的講解、剖析和師生的雙邊交流上,學生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思考的狀態,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原本45分鐘的課堂時間被計算機拓寬和延長了很多。
4.避免實驗操作錯誤演示所帶來的不良后果
在實驗教學中,保證實驗的安全性和規范性是首先應考慮的問題。但某些實驗常因一步操作錯誤而導致實驗失敗或實驗事故發生,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還會傷及學生。為此,教師可將有些易因某一操作錯誤而引發實驗失敗或實驗危險事故的情況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演示模擬整個實驗錯誤或事故過程,從而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如在加熱KMnO4制備O2(用排水法收集)的過程中,在實驗結束后,如果學生錯誤地先移走酒精燈會使水槽中的水回流致使試管炸裂產生危險。教師可以把它制成多媒體課件來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形象具體地展示實驗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樣就降低了實驗的危險性。
三、結論與建議
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運用得越來越廣泛,對教學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其分析問題和觀察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但是,我們也不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多媒體僅僅是一種黑板的變換形式。實際上,在教材中,有些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來展示,因為它比傳統的黑板更加直觀,而有的理論知識卻離不開板書,教師一步一步的演算過程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地把多媒體引進教育教學過程中,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繼承傳統教學的優點,努力把化學教學設計的更加完善。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心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教學實際需要,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各展所長,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