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俊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結核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肺結核病患者80例,給予口服抗結核藥物加服中藥養陰潤肺湯進行治療,2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痰菌轉陰率、血常規、肝功能以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2個月后,所有患者的X胸片均有顯著好轉;痰涂片檢查轉陰率為100%,無痰涂片陽性病例;明顯吸收38例(4750%),吸收23例(2875),有效率為7625%;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結論采用中西醫結核治療肺結核病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不良反應少,可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耐藥性肺結核;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2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0-0046-02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侵襲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屬于中醫學“癆瘵”、“肺癆”范疇,臨床主要癥狀為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等。而目前結核病的形勢越來越來嚴重,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近幾年結核的發病率趨勢明顯提高,每年將近300萬人死于結核。既往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結核病,早期能改善臨床癥狀,中期有效防治抗癆西藥的毒副作用,晚期提高機體免疫力,并促進病灶的吸收,控制耐藥結核菌[1]。本次采用中西醫結核的治療方法治療了40例難治性肺結核,取得了比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肺結核病患者80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肺結核診斷標準(WS288-2008)》[2]確診的肺結核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537±48)歲。
12觀察指標與統計學處理
121觀察指標每個月檢查X胸片、痰菌涂片、血常規以及肝功能,并評價2組治療效果。
122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討論
肺結核在中醫學中稱“肺癆”,中醫理論認為肺癆是人體正氣虛弱以致外感癆蟲,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弱疾患。其病位主要在肺,并與脾、腎等臟有關,基本病機主要在陰虛肺熱。肺癆的致病因素不外乎內外因兩類,一則感染癆蟲,宋代前即有“癆證有蟲,患者相繼,誠有是理”的說法。《仁齋直指方》亦有“瘵蟲食人骨髓”之論。二則正氣虛弱,如唐《外臺秘要·灸骨蒸法圖》指出:“嬰孺之流,傳注更苦。”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虛損癆瘵》說:“思慮過度,郁熱熏蒸胸中,因而生熱,而成癆瘵。”肺體受損,傷陰耗氣,病久則導致脾虛、氣血不足、陰精虧耗,臨床表現多以氣陰兩虛為主,如乏力、低熱、盜汗、咳嗽、消瘦、納差等。中醫治療以益氣、滋陰、養肺為主。筆者采用養陰潤肺湯結合西醫進行治療,方中天門冬、麥門冬為君藥,能夠滋陰養肺;沙參、蜂蜜能夠養肺滋陰;生地黃、百合、山萸肉、阿膠可以養肺益腎;太子參、黃芪、茯苓、山藥、五味子等益氣健脾;甘草調和諸藥;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芪可以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結核病患者痰菌的轉陰以及病灶的吸收,改善結核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炙甘草、天門冬、麥門冬、南沙參、生地黃、山萸肉、蜂蜜、山藥、茯苓以及五味子等也能夠調節免疫力。諸藥共用,具有養陰、益氣、潤肺的效果,并能夠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本次結果顯示,治療2個月后,所有患者的X胸片均有顯著好轉;痰涂片檢查轉陰率為100%,無痰涂片陽性病例;明顯吸收38例(4750%),吸收23例(2875),有效率為7625%;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總之,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肺結核可以明顯提高痰轉陰率以及治療效果,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海英,黃海霞中藥治療結核病研究概述[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1,27(4):285-287
[2]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肺結核診斷標[S].2008
(收稿日期:2014-08-16)endprint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結核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肺結核病患者80例,給予口服抗結核藥物加服中藥養陰潤肺湯進行治療,2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痰菌轉陰率、血常規、肝功能以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2個月后,所有患者的X胸片均有顯著好轉;痰涂片檢查轉陰率為100%,無痰涂片陽性病例;明顯吸收38例(4750%),吸收23例(2875),有效率為7625%;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結論采用中西醫結核治療肺結核病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不良反應少,可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耐藥性肺結核;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2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0-0046-02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侵襲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屬于中醫學“癆瘵”、“肺癆”范疇,臨床主要癥狀為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等。而目前結核病的形勢越來越來嚴重,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近幾年結核的發病率趨勢明顯提高,每年將近300萬人死于結核。既往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結核病,早期能改善臨床癥狀,中期有效防治抗癆西藥的毒副作用,晚期提高機體免疫力,并促進病灶的吸收,控制耐藥結核菌[1]。本次采用中西醫結核的治療方法治療了40例難治性肺結核,取得了比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肺結核病患者80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肺結核診斷標準(WS288-2008)》[2]確診的肺結核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537±48)歲。
12觀察指標與統計學處理
121觀察指標每個月檢查X胸片、痰菌涂片、血常規以及肝功能,并評價2組治療效果。
122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討論
肺結核在中醫學中稱“肺癆”,中醫理論認為肺癆是人體正氣虛弱以致外感癆蟲,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弱疾患。其病位主要在肺,并與脾、腎等臟有關,基本病機主要在陰虛肺熱。肺癆的致病因素不外乎內外因兩類,一則感染癆蟲,宋代前即有“癆證有蟲,患者相繼,誠有是理”的說法。《仁齋直指方》亦有“瘵蟲食人骨髓”之論。二則正氣虛弱,如唐《外臺秘要·灸骨蒸法圖》指出:“嬰孺之流,傳注更苦。”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虛損癆瘵》說:“思慮過度,郁熱熏蒸胸中,因而生熱,而成癆瘵。”肺體受損,傷陰耗氣,病久則導致脾虛、氣血不足、陰精虧耗,臨床表現多以氣陰兩虛為主,如乏力、低熱、盜汗、咳嗽、消瘦、納差等。中醫治療以益氣、滋陰、養肺為主。筆者采用養陰潤肺湯結合西醫進行治療,方中天門冬、麥門冬為君藥,能夠滋陰養肺;沙參、蜂蜜能夠養肺滋陰;生地黃、百合、山萸肉、阿膠可以養肺益腎;太子參、黃芪、茯苓、山藥、五味子等益氣健脾;甘草調和諸藥;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芪可以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結核病患者痰菌的轉陰以及病灶的吸收,改善結核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炙甘草、天門冬、麥門冬、南沙參、生地黃、山萸肉、蜂蜜、山藥、茯苓以及五味子等也能夠調節免疫力。諸藥共用,具有養陰、益氣、潤肺的效果,并能夠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本次結果顯示,治療2個月后,所有患者的X胸片均有顯著好轉;痰涂片檢查轉陰率為100%,無痰涂片陽性病例;明顯吸收38例(4750%),吸收23例(2875),有效率為7625%;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總之,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肺結核可以明顯提高痰轉陰率以及治療效果,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海英,黃海霞中藥治療結核病研究概述[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1,27(4):285-287
[2]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肺結核診斷標[S].2008
(收稿日期:2014-08-16)endprint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結核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肺結核病患者80例,給予口服抗結核藥物加服中藥養陰潤肺湯進行治療,2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痰菌轉陰率、血常規、肝功能以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2個月后,所有患者的X胸片均有顯著好轉;痰涂片檢查轉陰率為100%,無痰涂片陽性病例;明顯吸收38例(4750%),吸收23例(2875),有效率為7625%;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結論采用中西醫結核治療肺結核病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不良反應少,可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耐藥性肺結核;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2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0-0046-02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侵襲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屬于中醫學“癆瘵”、“肺癆”范疇,臨床主要癥狀為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等。而目前結核病的形勢越來越來嚴重,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近幾年結核的發病率趨勢明顯提高,每年將近300萬人死于結核。既往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結核病,早期能改善臨床癥狀,中期有效防治抗癆西藥的毒副作用,晚期提高機體免疫力,并促進病灶的吸收,控制耐藥結核菌[1]。本次采用中西醫結核的治療方法治療了40例難治性肺結核,取得了比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肺結核病患者80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肺結核診斷標準(WS288-2008)》[2]確診的肺結核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537±48)歲。
12觀察指標與統計學處理
121觀察指標每個月檢查X胸片、痰菌涂片、血常規以及肝功能,并評價2組治療效果。
122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討論
肺結核在中醫學中稱“肺癆”,中醫理論認為肺癆是人體正氣虛弱以致外感癆蟲,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弱疾患。其病位主要在肺,并與脾、腎等臟有關,基本病機主要在陰虛肺熱。肺癆的致病因素不外乎內外因兩類,一則感染癆蟲,宋代前即有“癆證有蟲,患者相繼,誠有是理”的說法。《仁齋直指方》亦有“瘵蟲食人骨髓”之論。二則正氣虛弱,如唐《外臺秘要·灸骨蒸法圖》指出:“嬰孺之流,傳注更苦。”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虛損癆瘵》說:“思慮過度,郁熱熏蒸胸中,因而生熱,而成癆瘵。”肺體受損,傷陰耗氣,病久則導致脾虛、氣血不足、陰精虧耗,臨床表現多以氣陰兩虛為主,如乏力、低熱、盜汗、咳嗽、消瘦、納差等。中醫治療以益氣、滋陰、養肺為主。筆者采用養陰潤肺湯結合西醫進行治療,方中天門冬、麥門冬為君藥,能夠滋陰養肺;沙參、蜂蜜能夠養肺滋陰;生地黃、百合、山萸肉、阿膠可以養肺益腎;太子參、黃芪、茯苓、山藥、五味子等益氣健脾;甘草調和諸藥;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芪可以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結核病患者痰菌的轉陰以及病灶的吸收,改善結核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炙甘草、天門冬、麥門冬、南沙參、生地黃、山萸肉、蜂蜜、山藥、茯苓以及五味子等也能夠調節免疫力。諸藥共用,具有養陰、益氣、潤肺的效果,并能夠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本次結果顯示,治療2個月后,所有患者的X胸片均有顯著好轉;痰涂片檢查轉陰率為100%,無痰涂片陽性病例;明顯吸收38例(4750%),吸收23例(2875),有效率為7625%;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總之,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肺結核可以明顯提高痰轉陰率以及治療效果,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海英,黃海霞中藥治療結核病研究概述[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1,27(4):285-287
[2]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肺結核診斷標[S].2008
(收稿日期:2014-08-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