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宇+劉端勤
摘 要:介紹了丹江電廠檢修現狀,針對電廠開展狀態檢修工作的環境進行分析,為下一步開展狀態檢修工作提供想法和思路。
關鍵詞:丹江電廠 狀態檢修 探討
中圖分類號:TM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c)-0218-01
從理論上講,狀態檢修是比計劃檢修更高級的檢修方式,利用先進的狀態監測技術、可靠性評價以及專家診斷系統,識別故障的早期征兆,判斷故障的部位、嚴重程度以及發展趨勢,并根據分析診斷結果制定檢修計劃,提高設備的安全運行可靠性。隨著國家實施水電發展戰略,通過實施狀態檢修以保障水電機組的安全可靠運行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1 丹江電廠檢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丹江電廠自投產發電以來,水輪發電機組的機電設備檢修工作主要按照《發電廠檢修規程》(SD230-1987)以及《發電企業設備檢修導則》(DL/T 838-2003)開展,實行的是計劃檢修模式,當機電設備運行到了規程規定的檢修周期時,一律進行檢修。
在多年的周期性檢修過程中,逐步發現計劃檢修模式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之處。
(1)缺乏靈活性。設備計劃檢修的原則是“到期必修,修必修好”,致使設備檢修按部就班開展,靈活性較差,致使檢修管理工作難以進一步提高深化。
(2)盲目性較大,缺乏經濟性。各臺機組、設備的設計制造和運行方式各不相同,一律按計劃檢修會造成一方面該檢修的設備因未到檢修周期而得不到及時處理,使一般缺陷擴大成事故,造成經濟損失,另一方面運行狀況良好的設備到期必須檢修,有時還會造成好的設備被拆壞,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
(3)過多的檢修拆裝,加速了機電設備的拆裝磨損,特別是對設備進行的破壞性試驗(如機械甩負荷、逸速、電氣設備的耐壓試驗等),將會人為地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
2 國內外狀態檢修現狀
國外從20世紀80年代起加強了對狀態檢修技術的研究,研發出了許多在線監測設備和故障判斷裝置,同時在理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較大進展。美國艾迪斯通電廠在1986年通過采取40多種在線和周期監測、診斷技術對該廠的設備狀況進行評估論證,取得明顯效益,機組的檢修周期由原來的4~5年大修一次延長至6~8年一次,檢修時間也由原來的8周縮短到4周,延長設備壽命10%~15%。
隨著我國的電廠設備制造工藝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電廠對改進機組檢修方式的需要,國內水電站已具備逐步開展狀態檢修的條件,例如水口水電廠、葛洲壩電廠、十三陵水電廠等電廠已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部分開展設備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工作,不斷積累經驗,逐步由計劃檢修向狀態檢修過渡,通過實施狀態檢修減少設備運行故障及故障擴大化造成的損失和維修費用,通過縮短設備的大修時間獲得成本效益。
3 丹江電廠開展狀態檢修工作的環境分析
3.1 已具備的基本條件
(1)為保障自身的電力安全生產,丹江電廠自發地逐步通過購置狀態監測裝置、采用監測技術手段實現部分電力設備的狀態監測功能,與已有設備運行經驗相互參照,為開展狀態檢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2)目前國內部分電力企業已開展狀態檢修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逐步總結出一些寶貴的經驗,他們的經驗可以為丹江電廠狀態檢修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作用。
(3)國家電網公司頒布的《國家電網公司設備狀態檢修管理規定(試行)》和《國家電網公司關于規范開展狀態檢修工作意見》兩個管理文件、《油浸式變壓器(電抗器)狀態檢修導則》、《SF6高壓斷路器狀態檢修導則》等技術標準以及國家能源局頒布的《水電站設備狀態檢修管理導則》(DL/T 1246-2013)可以為丹江電廠狀態檢修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上的指導。
3.2 存在的問題
(1)從國內電力企業狀態檢修工作現狀看,多為各企業自發行為,國家雖然逐漸重視狀態檢修工作的發展,但行業內部缺乏詳細的技術規范、標準,開展狀態檢修的電力企業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技術指導較少,只能不斷探索、緩慢發展。
(2)狀態檢修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是人員問題。設備狀態分析、故障診斷是一門跨多個專業的技術,缺少理論基礎和豐富經驗的積累,都無法很好勝任這項工作。在現有傳統計劃檢修模式下,電廠目前技術人員素質還難以完全滿足狀態檢修工作的要求。
(3)狀態檢修不僅僅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技術,也是一套管理體系。電廠目前的設備檢修管理以及考核模式主要沿用計劃檢修的管理方式,如不進行轉變,將難以適應狀態檢修工作的要求。
(4)因丹江電廠建設較早,部分早期制造的設備水平達不到開展狀態檢修工作的要求,需要進行資金投入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或購置新設備。
4 丹江電廠狀態檢修開展應采取的思路
丹江電廠是一個老電廠,雖然經過數次設備改造,但設備的監測手段和自動化程度不具備直接開展狀態檢修的條件,而且固有的傳統檢修思維、管理模式一時難以扭轉。丹江電廠狀態檢修工作的推動建議從以下幾點做起。
(1)水電站狀態檢修是一套管理體系。要想推進狀態檢修工作,需要企業對自身的設備檢修管理體系進行改進,可以通過推進標準化管理,完善檢修技術以及檢修管理體系和相關規章制度,做到檢修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使狀態檢修能夠在制度上得到保障。
(2)做好各類設備的運行數據和檢修臺賬的、報告、總結等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時對相關數據進行補充和完善,方便掌握設備運行狀態,提高故障判斷和分析能力。
(3)加強技術人員的素質培養和專業技能培訓,使其能夠滿足狀態檢修工作需要。
(4)合理利用現有的監測儀器,適當配置運用較為成熟的監測設備和檢測技術,逐步建立、完善電廠的狀態檢測、診斷、分析技術。加強以實時監測與診斷為核心的狀態檢修研究,應用計算機輔助決策技術和信息融合技術實施狀態檢修的智能決策。
(5)密切關注設備狀態檢修技術的發展和檢修管理水平的發展動態,充實本單位的檢修管理思路,收集其他采取狀態檢修水電廠的運行信息,汲取經驗和教訓,改善自身的管理。
5 結語
水電廠狀態檢修是一個長期的,需要融入日常運行、維護的工作,開展狀態檢修不是全盤否定計劃檢修,而是在定期檢修的基礎上有序地擴大狀態檢修設備的比例,向綜合優化檢修方向過渡。水電廠狀態檢修也不是購買幾臺監測設備就可以實現,隨著狀態檢修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只有不斷改進和創新,加強水電廠基礎運行數據的收集、分析、總結,才能進一步深化和發展水電廠設備狀態檢修管理。
參考文獻
[1] 李成家,李幼木.正確認識水電機組的狀態檢修[J].水電站機電技術,2001(2): 34-35.
[2] 劉曉亭,劉昱.水電機組狀態檢修的實施及關鍵技術[J].水力發電,2004,30(4): 41-44.
[3] 黃中良.二灘水電廠水輪發電機組狀態檢修初探[J].廣西電力技術,1999, 22(3):1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