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摘 要:通過國家對環境發展的規劃可以看出,林業生態建設可以凈化環境污染、美化生態環境,給人和大自然和平相處的機會。當前我國正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發展生態林業正是展現了中國夢的精神實質。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如何科學的進行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確保社會環境穩定進步,成為了我們需要探討的內容。
關鍵詞:林業 生態環境 建設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a)-0118-01
因為宇宙之間的相互聯系,尤其是人類所生存的地球屬于太陽系的一員,地球自身就是自轉并圍著太陽進行公轉,太陽和月亮對地球造成了影響,再加上相互間的作用力所影響,令地球出現了不同的自然現象,例如:地震、地陷、地裂、火山爆發、山體滑坡、暴雨、臺風等等現象,以上都是地球乃至相關的自然力作用而產生的。人類的不同活動,令本來的自然生態遇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并且提高了自然生態惡化的現象。比如:開礦采伐森林引發的地表破壞而使得水土流失,引發地裂、地陷、山體滑坡現象,工廠排出的氣體、煙霧對與大氣層和氣溫都會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酸雨的形成,污水會對海洋、河流、湖泊造成污染,而令魚類和微生物類出現大批死亡等現象,正體現出人類的各類活動加快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威脅。
1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1.1 現狀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長期以來都是國民經濟最關鍵的構成部分,因為近幾年來,社會的發展尤為迅速,人口增加速度也有所提升,使得物質的需求翻倍提高,也令自然界的資源無法滿足人類的所需。所以,為了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林業生態建設也一定要進行調整和改善,不可以還沿用先發展、后治理的方法,一定要本著經濟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方式。并且,當前林業建設以標準林為基礎,要加強林業生態建設以及環境的保護,嘗試在林業生態發展以及林業經濟發展當中尋求平衡,令社會發展以及國民經濟建設邁向更加良好的道路。當前,由于我國社會和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已經呈現出惡化的現象,自然生態系統由于被過度索取而導致污染,很多自然資源都瀕臨短缺或后繼乏力的狀態,而林業資源也是其中一項。通常來講,林業是可再生資源,只要通過合理、科學的規劃,就能夠繼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幫助。可是,我國林業的現狀為:林業生態系統的退化速度已經超出了建設速度,局部雖然有所好轉,可是整體上已經開始惡化,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主體缺位、供體錯位、載體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需求。林業生態環境的惡化使得每年都出現較大的經濟損失,以往林業的經濟模式已經無法實現當前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因此必須改變,一定要以生態建設為主實施發展策略。
1.2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經濟意義重大
森林作為大陸生態系統的主要環節、作為林業經濟的重要載體。培養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成為了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經濟建設最重要的目標。完善的林業生態系統不但可以持續供應生態效益,也可以持續供應經濟效益。而遭受破壞的林業不但在物質生產方面明顯退化,并且其他效益的功能也相繼降低。我國當前森林生產力僅僅是潛在生產力的1/3,所以開發、恢復、提高林業生產力的可能性是有的,也是必須的。并且,林業生態環境能夠支持符合經濟體系的發展,能夠協助建設以及發展多樣化的經濟結構,以成熟健康的市場經濟為條件,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以及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是共同體,假如單方面強調任意一方的效益,就可以讓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經濟建設喪失推動力和生命力。所以,可以在建設功能性完整的林業生態系統的同時,建立以林業資源為基礎,以商品林基地為主,以林業商品產業以及綠色旅游產業為一體的林業產業體系,可以進行一些例如木材、花卉、草坪、林果等深加工產業,逐漸構成相對發達、綠色、系統的林業產業。
2 加快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發展的對策
2.1 加強生態效益補償
為了不斷完善林業生態建設工程,而且將其當做服務于后代的公益工作來進行,我們要持續完善生態效益補償體系,也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展現出林業的生態化發展。許多政府也相繼開展了林業產權的改革,重新對當前的生態林業發展問題進行審視。對于林業產權的改革,應當加強生態公益林補償基金的關注。地方應當通過我國的森林資源保護法來規定適合當地狀況的森林效益補償基金,對林業的開發者的生態保護責任進一步明確,制定受益人也是補償者,創建完善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持續開拓生態公益林的補償基金集資的方法。針對當地旅游、礦山、水利、電力等單位,要依照規定上繳一些資金,而且把這些資金使用在林業生態建設和保護工程當中。而對于一些有害于生態環境的單位或個人,就要進行一定的經濟懲罰,這樣才可以對生態環境進行補償。
2.2 改善生態應用技術
各級政府和相應單位要提高合作,共同研究生態系統,對當地的林業生態系統進行監測。認真執行當地的林木苗種的培育工作,協調當地林業結構,通過高科技來提升林木質量。通過高科技技術轉變林木加工的產業構造,將發展木材工業總體水平作為主線,持續開發林木資源和相應工業產業的附加值,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利于競爭環境。提高當地林業經濟結構的調整,通過優良的、適合當地生態系統的林業資源來加快林業生態建設的進步。
2.3 建立社區林業思想
社區林業指的是通過農村社區為基礎,把林業當成對象,引領農民進行林業建設。這樣的林業發展形勢可以讓農民擔負起一些責任,也可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轉變以往就林論林的落后觀念,通過農村社區,鼓勵農民融入到林業建設當中,并將此當成當地社會發展規劃的關鍵部分。如此一來,以農村社區為主的新型林業生態建設關系就可以建立。
2.4 開展生態旅游業
因為社會的發展,使得人類對于自然環境的認識又有了新的變化。并且森林生態旅游發展尤為快速,為林業生態環境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式,也給國企的經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途徑。人們越來越重視林業生態旅游。因此,各地要通過本身的狀況來加快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規定相應的發展對策,提升設施質量。
3 結語
由此可見,林業的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是緊密相連的,不僅要通過林業資源來發展經濟,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還要通過保護林業資源來保護生態平衡。通過協調發展,才可以有節制的運用林業資源并推動林業經濟,才可以實現林業經濟發展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對環境造成的破壞。
參考文獻
[1] 張文江.關于我省林業生態建設的幾點建議[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1(8).
[2] 胡艷榮.新平縣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
[3] 梅建波.甘肅省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