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立萍+王振岳+毛澄潔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說”是其中一項重要技能。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初中畢業時應達到五級要求,其中包括能夠在口語活動中做到語音、語調自然,語氣恰當。但現實中,許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課標中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2012年3月,我們開始嘗試將“口語伙伴”網絡口語平臺應用于英語口語教學。通過近兩年的實踐,學生在英語口語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提高了語言的準確度。在每篇課文學習的初期,學生們按照作業要求進行逐句跟讀訓練,教師利用網絡口語平臺中的語音分析技術,記錄學生的發音情況,從語音、語調、節奏、音量等方面給學生打分,讓學生根據各項的分數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經過反復的訓練,學生在課文學習的開始就能夠用最準確的語音、語調朗讀課文。“the”在以元音開頭的單詞前和非元音開頭的單詞前的讀音是不同的,以前學生經常忽略這種差異,在練習過程中,學生發現,如果不注意“the”在以元音開頭的單詞前的讀音,朗讀這句話的得分就會很低,因此,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學生都會特別注意,形成習慣之后,讀的時候也就能夠很自然地注意它的發音,從而形成了準確的語音。
形成了語感。英語語感對促進英語學習者的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提升和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而語感必須以大量的語言實踐為基礎,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形成。網絡口語平臺恰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隨時隨地進行自助式朗讀訓練的環境。只要有網絡,學生就能隨時打開電腦進行朗讀訓練。在多次跟讀訓練后,學生所掌握的單詞句式、語法現象日益豐富、充盈。在一次題為“最難忘的記憶”寫作訓練中,有幾個學生寫的是被朋友幫助的經歷,其中在寫自己的感受時都用上了一句“Suddenly, I felt the touch of something warm, bright and lively”. 這句話是在“A beautiful smile”這篇課文中出現的,我問他們怎么想到這句話的,他們說自己也說不清楚,就是覺得多次朗讀課文,當想寫感動之類的話時,這句話一下子就跑到腦子里來了。可見,語感對于語言學習的神奇力量,以及朗讀對于提高語感的重要性。
跨越了朗讀的心理障礙。美國教授克拉申說過:“學習外語,一方面是C.I.(Comprehensible Input)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消除心理障礙的問題。”網絡口語平臺能夠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心理障礙。首先,學生通過網絡口語平臺不斷地輸入地道的英語表達,也就很自然地輸出正確的表達,從而取代了再從中文翻譯成英文的心理過程,因此,自然脫口而出的就是地道的語言。再有,網絡口語平臺提供的是自助式口語學習,能讓羞于在課堂上發言的學生在家進行訓練,避免了怕說錯話的心理,尤其是不自信的學生,似乎在這個環境中也找到了一種安全感,從而增強了表達的欲望。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注意到班上有一名叫李何晴的學生,如果讀書比賽之前在網絡口語平臺上反復練習的話,就會發揮得比平時還好;如果沒有事先練習,就連平時會讀的詞也會讀得結結巴巴。可見,通過朗讀訓練,學生產生了自信并鞏固所學,從而發揮得更好,慢慢地產生了表達的欲望。
口語活動得到了豐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通過活動可以使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增加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此項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創辦了一個“升級”游戲。在這個游戲中,學生達到一定的分數之后,可以得到一個模擬的軍銜。于是,我們制定了一個口語伙伴升級榜,在年級的公告欄上公布后,學生對這個活動表現出很高的熱情。有的學生爭當口語伙伴小助手,主動幫老師統計分數,更換升級棒圖標。有的學生看到自己的級別低了,就拼命地多朗讀來爭分。
在基于“口語伙伴”網絡平臺的英語教學研究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新型的英語口語訓練模式,激發了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增強了自信心。學生在語音、語調以及語感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不斷地探索與研究尋找有效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的途徑。
■ 編輯 吳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