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質教育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使其內化為人的氣質、人格與修養,使其成為受教育者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品質。同時通過人文素質的培養進而達到人文能力、人文精神的全面發展與提升。
因此“培育人文精神,涵養人文品格”是人文素質教育教學的根本宗旨。但是高校教育領域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人文教育與培養過弱問題,所以一定要扭轉這種局面,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培養。尤其古代文學課程是關涉人文素質、人文精神最為集中、最為突出的課程之一,因而在古代文學課程中強化人文素質教育與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本著“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以提高大學生人文與科學素養為切入點”的指導思想,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更新教學理念、完善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內容、建設師資隊伍、營造文化氛圍在內的人文素質教育新構想。
一、更新教學理念
這是人文素質教育的前提基礎。古代文學更新傳統模式的重要內容是更新教學理念,既成觀念應做開放性拓展。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理念,既要熔文學專業的考據、詞章、義理于一爐,又要集文思、史思、哲思、藝術、審美等方面于一體。在教學中,教師以人文的視角理解教材、運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把人文素質教育內容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由人文知識教育到人文素質、人文精神的形成,需要教育、濡染與培養,必須經過一個長期的內化涵養過程,最終才能達到人文能力、人文精神的全面發展與提升。所以教學理念作先導,這是人文素質教育的前提基礎。
二、完善課程體系
依據人文素質教育理念,在原有課程體系基礎上修改和完善,無需另建一套課程體系,而是使新增設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與原有的課程相互照應,融于同一個大的課程體系中,形成一個有機的課程整體,使課程結構更合理、更科學。具體如下:一是在通識課程中增設最基本的人文素質教育必修課程,如人文素質教育通論、現代社交禮儀、美學與美育、中國通史、古典名著導讀與鑒賞、實用書法書寫與欣賞、世界名曲欣賞等,并給予相應的學分。二是結合學科課程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如古代文學教師可以結合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等在教學中對文學院以及全學院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三是根據專業特點開設與其相對應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可以在專業必修課中增設相應的專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并給予相應的學分,如開設哲學史、戲劇史、教育史等。
三、調整教學內容
這是強化大學生素質教育與培養的關鍵。文學是民族文化的魂魄,中國古代文學披露的是華夏民族的精氣神、炎黃子孫的奮斗史、華夏江山的正氣歌,其中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財富。古代文學教學內容要彰顯人文素質的精華。既要固守文化傳承,使古代文學的精華得以繼承和發揚,培養深厚的人文底蘊,還要強化古代文學中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古代文人提出眾多創新思想:“守舊無功”“質疑問難”“濯去舊見以來新意”“不泥古”等。古代文學中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精神上的根基和文化價值取向,古代文學把創新作為新型人文人才的培養目標,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與時俱進。更要關注情商教育,培養現代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境界,發展健康個性,塑造健全人格,使之成為學生面對社會壓力、人生挫折的動力源泉。
四、建設師資隊伍
教師是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主導,師者深厚的人文素質儲備,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師者應具有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蘊,融文學、史學、哲學、藝術、審美、天文、地理等各領域為一爐,以敏銳深邃的時代感受,形成對生命、對生活、對社會的獨特體悟。教師的人文素養,便是教之內功、師之根本。師資隊伍建設,要注意師資來源,應盡量從本校現有的授課教師中挑選,個別的可外聘;師資培訓,可采取校內、校外兩種方式。從事必修課和專業課講授的教師可參加校外舉辦的高級培訓班或培訓中心的學習。一般的授課教師要參加校內普通培訓班的學習,以了解人文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內容、基本方法等知識,提高全體教師的人文素養和教育水平。
五、營造文化氛圍
重視社會實踐環節,拓展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空間。校園環境的文化氛圍,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培養具有強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開展多元文化活動,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塑造,個性得到發展,精神得到升華。
如請專家學者作系列人文講座或學術報告,引導學生提高人文素養;以校報、校園網和廣播站為載體,開設人文教育專欄,拓展校園文化活動空間;建立人文社團,如新聞、文學、楹聯、藝術等協會或社團;開展健康向上、格調高雅、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包括開展古典名著讀書報告會、經典誦讀和演講比賽等活動。老師還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空間來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使學生從中學習知識、開闊視野、美化心靈、娛樂身心,是培養學生人文底蘊、塑造學生人文情懷的有效途徑。
總之,當今社會在古代文學中強化人文素質教育與培養,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使古典的精華力量在現代社會依然熠熠生輝,這樣才有利于學生人文能力、人文精神的全面發展與提升,具備良好的心智水平,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與社會。
(劉松梅 白城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 137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