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展“一睹你的風采”活動,幫每個老師全程錄制一堂課,然后讓老師睹一睹自己的“風采”。錄像帯雖然不公開,但要求在“純自然”的狀態下,不預先通知。學校一片嘩然,但學校目的很明顯,讓每一位老師成為觀察自己課堂的主人。
在所有的教研活動中,老師只有聽別人的課、評別人的課,哪有聽自己的課,與自己較真的?學校領導可謂是用心良苦,這其實要求每一位老師進行“反思式觀課”,用心的老師甚至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反復地觀看自己的課,從不同方位審視自己,實事求是地剖析自己的成功之處和失敗之舉,并鑒此修正和完善自己。
筆者那堂課,筆者前后認認真真地看了5遍,用兩個字來形容——“慚愧”。從外在形象到課堂語言到教學環節到整個課堂的駕馭,不知道令人滿意的地方在哪里,一向自信的筆者,第一次認識到自己的不自量力。通過反思,這堂課給予筆者的沖擊力,絕對勝過十個教師給筆者的評課建議。
一、形象
筆者知道自己身材矮胖,但也不至于丑陋。錄像里出來的樣子簡直是慘不忍睹。筆者怎么能每天以這樣的形象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呢?筆者必須把減肥提上議事日程,這不僅是外在形象問題,更是健康問題。
教學語言也是形象教學的一部分。“聽懂了沒有?”這句居高臨下的口頭禪,45分鐘出現了十幾次,讓筆者無地自容,這不但浪費了學生的時間,而且讓人聽了很不舒服,影響到學生的心情,甚至還會改變學生對筆者的看法。教學神態總體來講挺自然的,但是后排一個男生因為一個簡單問題沒有答出來,筆者那即刻晴轉陰的面部表情讓人不寒而栗。怪不得,學生一直和筆者保持一段距離。
二、環節
老舍的《想北平》,文字舒緩而熱烈,對北平的思念鐫刻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筆者想,文學世界就是永遠的伊人,而我們語文老師就是擺渡人,帶領著學生向彼岸探進。
經典的文學作品,更要注重的是品味和鑒賞。《想北平》既有對北平日常生活的細節描寫,也有對北平強烈的思念之情。在閱讀中感受,在感受的基礎上鑒賞,在鑒賞之后探究,最后做必要的拓展。這樣,筆者的教學設計就自然生成四個環節:感受性閱讀,鑒賞性閱讀,探究性閱讀,拓展性閱讀。
啟示一:預習必須檢測。在感受性閱讀環節,也就是教學一開始,筆者就設置了一個問題:北平留給了作者怎樣的印記?這些印記有何特點?想借此引導學生進入作品。請兩個同學上黑板,一個男生在黑板上的答案顯然不盡如人意。站起來補充的同學,給出的答案,也有一直敲在邊鼓上的。其實這個問題沒有難度,但必須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才能較快地進行。本來準備10分鐘完成的內容,用了15分鐘。所以對學生進行預習效果的檢測,非常必要。
啟示二:啟發式引導的重要性。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也是“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在探究性閱讀這一環節中,筆者設置了一個問題: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想借此引導學生和文本之間對話。安排了3分鐘進行小組討論,兩個小組代表的答案有些可笑;接著筆者就以《春夕》中的詩句“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來進行引導性解讀,又安排了2分鐘進行小組討論,又請了兩個小組的代表回答,雖然答案分析得較淺,但思路已經很明朗。最后筆者給出寫作背景,答案的形成水到渠成。
啟示三:課堂太“滿”,取舍不當,導致整堂課缺乏該有的“從容”。梯度式的小問題設置太多,連環問題雖然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卻也有老師取代了學生的質疑,使學生被動地受制于筆者的思路,因為時間關系,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能保證,思路打不開,探究的效度難于真正達成。“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得不到真正落實。課堂教學中,教師做“辛勤的灌溉者”,要求就是要把那富有營養的水澆灌在思考的根苗上。顯然,灌溉者這個角色,筆者當得并不出色。回顧整個課堂,拓展性閱讀這一個環節可以刪減一些內容,省下的時間放慢鑒賞性閱讀與探究性閱讀的腳步。讓學生真正地在鑒賞和探究中領會文本所傳達出來的美。留白是一種藝術,太滿的課堂往往失去該有的靈動。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備課時首先必須就一堂課如何突出重點做出深入思考,然后大膽地取舍,力求整個課堂像三秋樹般清爽,二月花般明媚。
三、學生的反映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定是善于觀察的。因為是借班上課,所以對班上的學生不熟悉。但是,筆者深知他們不同的面部表情會傳達出他們對課文不同的認知程度。在進行文本研讀時,一個簡單的問題,讓有的學生露出慌亂的神情,筆者就知道他預習得很不充分。在鑒賞性閱讀階段,一個問題:作者是如何寫出對北平的愛的?很多同學,疑惑地望著筆者,根本不知道思考的角度在哪里,筆者首先就一個方面進行示范性賞析,受到啟發后整個課堂馬上活躍起來。當筆者把整堂課上下來,宣布下課時,筆者看到許多同學如釋重負地呼出一口氣。筆者慚愧地認識到,自己的課堂太累人了,太滿太實的課堂讓學生好像在戰場上,緊張嚴肅而毫無樂趣,課堂的語文味蕩然無存,“慢慢走,欣賞啊!”成了一句空話。從學生的反映中,筆者看到了自己這堂課的得失,深刻地領悟到靈動地處理課堂內容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一堂反思式觀課給筆者的啟示。筆者真切地希望學校多舉辦一些類似的活動,這確實能對教師的成長起到很大的作用。
(朱錦娟 江蘇省海門中學語文教研室 226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