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先偉++劉明
摘 要:目的 探討中醫治法中四字格術語的翻譯策略。方法 通過對比研究世界衛生組織(WHO)主持制定的《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制定的《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標準》以及Dr.Wiseman主編的Paradigm Online TCM Dictionary三本中醫詞典,找出三本詞典中共同出現的屬于中醫治法范疇的四字格術語,分析這些四字格術語的翻譯結果、語法特點和邏輯關系。結論 只有深入分析每個術語的內部表達所隱藏的邏輯關系和英語動詞的準確使用才能得出恰當的翻譯結果。
關鍵詞:中醫治法 四字格術語 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220-01
中醫術語中四字詞組多、語法結構緊密而復雜。朱德熙將詞組分成偏正詞組、述賓詞組、述補詞組、主謂詞組和聯合詞組[1]。中醫治法四字術語中主要是偏正詞組、述賓詞組和聯合詞組。目前只有少數人僅對中醫的四字格術語翻譯進行了研究(如:張登峰、丁年青、余梅芳、龔謙等),尚未發現對中醫治法中的四字格術語進行探討的文章。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所有數據均采自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以下簡稱標準①)、世界中醫藥聯合學會制定的《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標準》(以下簡稱標準②)、Dr.Wiseman編著的Paradigm Online TCM Dictionary(以下簡稱標準③)以及《中醫大辭典》(第二版)[2]。
1.2 方法
三本中醫詞典中共同出現的屬于中醫治法范疇的四字格術語共計105條,本課題對比研究了這些術語在三本詞典中給出的翻譯結果,分析了這些術語的語法結構特點和邏輯關系。
2 結果
治法中四字格術語的基本語法結構特點是偏正結構、述賓結構、聯合結構。
2.1 偏正結構
偏正詞組是由修飾和被修飾成分構成。根據充當中心語成分的語法特點,可將偏正詞組分為定中詞組和狀中詞組[3]。在治法中出現的12條偏正詞組都是狀中詞組,即修飾語是狀語,中心語的成分一般都是謂詞性成分。如:辛溫解表,《中醫大辭典》解釋為:是指用性味辛溫的藥物發散風寒,解除表證的治法。三本英譯詞典給出的翻譯分別為:release the exterior with pungent-warm(標準①);releasing exterior with pungent-warm(標準②);resolve the exterior with warmth and acridity(標準③)??梢?,偏正詞組中的狀中詞組翻譯時介詞選用“With”。
2.2 述賓結構
述賓詞組字面意思就是由術語和賓語組成的一個詞組。在中醫治法中述賓詞組總共有14條,如:和解少陽,《中醫大辭典》解釋為:和法之一,為疏通表里,治療少陽病的治法。三本英譯詞典給出的翻譯分別為:harmonize and release the lesser yang (標準①);harmonizing lesser yang(標準②); harmonize the lesser yang(標準③)??梢娛鲑e詞組翻譯為動賓結構短語可與原文達到形式上的統一,譯文具有較好的回譯性[4]。
2.3 聯合詞組
聯合詞組顧名思義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結構相同的詞組構成。本文研究的中醫治法中出現的79條聯合詞組在漢語語法中都是兩個動賓詞組的聯合。雖然形式上都是動賓聯合,但是通過比較三本詞典中動賓聯合詞組的翻譯,發現對同一詞組在不同的詞典中翻譯的基本句式不同。如:發汗解表,三本詞典的翻譯分別為:promote sweating to release the exterior(標準①);inducing sweating to release exterior(標準②);promote sweating and resolve the exterior(標準③)。前兩個翻譯的回譯是“發汗的目的是為了解表”,發汗與解表是目的關系;后一個翻譯的回譯則為“發汗和解表”,發汗和解表是并列關系。由這個例子可知,對聯合詞組邏輯關系理解的不同,導致了翻譯的不同。三本詞典中共同出現的屬于中醫治法范疇的79條聯合詞組邏輯關系分為目的關系和并列關系兩種。
表示目的關系的動賓聯合詞組的前一部分表示治療方法,后一部分表示治療目的。如:溫腎納氣,《中醫大辭典》解釋為“用溫性藥物補助腎陽以治療腎不納氣導致的虛喘證的治法”,三本英譯詞典給出的翻譯分別為:warm the kidney to promote qi absorption(標準①);warming kidney to improve qi reception(標準②);warm the kidney to promote qi absorption(標準③)。
表示并列關系的動賓聯合詞組前后兩部分是獨立并存的,表示同時運用兩種治療方法或者同時針對兩種病癥或不同部位的病邪,彼此之間是相對獨立的,沒有從屬之分。如:清營透疹,《中醫大辭典》解釋為“清營分熱結合透疹的治法”。三本英譯詞典給出的翻譯分別為:clear the nutrient aspect and promote eruption(標準①);clearing nutrient aspect and promoting eruption(標準②);clear construction and outthrust papules(標準③)。前后兩部分結構相同,通過并列連詞“And”連接。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翻譯中醫治法四字格術語時,應認真分析術語的語法結構和邏輯關系,確定翻譯的基本句式,正確把握術語的中醫內涵,恰當的選用動詞翻譯,這樣才能更好地翻譯術語,將傳統中醫推向國際化。
參考文獻
[1] 趙金銘.漢語句法結構與對外漢語教學[J].中國語文,2010(3):217.
[2] 李經緯等.中醫大辭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 龔謙.中醫術語的基本結構類型及翻譯[J].中國科技術語,2012(5):19-22.
[4] 丁年青,余梅芳.中醫四字格術語邏輯關系分析與翻譯策略[C]//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22分會場—— “中醫藥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論壇”論文集.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