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和坤 柳麗 李海兵
摘要:把在某奶牛場開展的奶牛TMR飼養技術試驗情況與傳統的飼養方式進行了比較和分析,總結了TMR飼養技術推廣效果的多項技術指標,以供參考。
關鍵詞:奶牛;TMR日糧;應用效果;技術指標
中圖分類號:S82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9-0009-02
切割成一定長度,并和精飼料及各種礦物質、維生素等添加劑用特制的攪拌機進行充分攪拌混合而調制成的一種營養相對平衡的日糧。2012年,項目組在連云港某奶牛場開展了奶牛TMR飼養技術試驗,根據奶牛營養需求將飼料原料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精料補充料:主要有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維生素飼料、添加劑等組成;第二部分是低水分粗飼料:主要是農作物秸稈等粗飼料,第三部分是高水分粗飼料:主要是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等;三部分飼料分別預先制成,再按一定比例加入混合機進行混合制成奶牛TMR日糧,現將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由于試驗場奶牛是分成六個養殖戶飼養的,項目組根據實際情況將把該公司奶牛分成2個群進行飼喂TMR,即根據奶牛泌乳狀況分為泌乳牛群組和干奶牛群組。整個泌乳牛群只使用一個TMR日糧,干奶牛群使用另一個TMR日糧。在全混日糧的配制和分發方面簡便易行,且節省勞力和避免由轉群所造成大的應激。為了彌補分群少的不足,按全群平均產奶量設計一個TMR,然后對于個別高產的奶牛補飼額外的精飼料。
1%奶牛復合預混合飼料、精料補充料配方以及TMR配方見表1、表2、表3:\
選擇奶牛場養殖戶的產奶牛2012年248±5頭、2013年293±4頭作為試驗樣本。 2012年3月和2013年3月。 試驗奶牛場實行相同的奶牛飼養管理制度。飼養奶牛飼料原料也基本保持一致。
以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入庫驗收單為依據,主要檢測脂肪、蛋白質、乳糖等指標。奶牛場采用全自動擠奶設備,每一頭奶牛的擠奶后都有專人負責記錄每一頭奶牛的產奶量。
2 結果與分析
2013年3月份產奶牛平均每天為247.95頭,日均產奶量為22.67kg/頭,所產奶平均脂肪含量為3.78%,蛋白質含量3.15g/100mL;2013年3月份產奶平均每天為293.63頭,日均產奶量為24.01kg/頭,所產奶脂肪含量3.97%蛋白質含量3.26/100mL。
2.1 產奶量
由圖1、圖2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平均產奶量為22.67 kg,其中3月15日平均產奶量最低為21.87 kg,3月27日平均產奶量最高為23.41 kg,2013年3月份平均產奶量為24.01 kg,其中3月1日平均產奶量最低為23.03 kg,3月3日、9日平均產奶量最高為24.56 kg2013年3月份平均產奶量比2012年3月份提高5.91%,振動幅度之間變化不大。
2.2 脂肪
由圖3、圖4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值為3.78%,基本上維持在3.5%~4.0%,2013年3月份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值為3.97%,基本上維持在3.9%~4.1%,2013年3月份牛奶脂肪含量比2012年3月份高出0.19個百分點,提高了5.03%。
2.3 蛋白質
從圖5、圖6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牛奶中蛋白質的平均值為3.15g/100mL,2013年3月份蛋白質平均值上升到3.26g/100mL,比2012年3月份高出0.11g/100mL,提高了3.5%。從圖5、圖6可以看出2013年3月份乳中蛋白質維持在3.10~3.20g/100mL之間,而2013年3月份乳中蛋白質維持在3.20~3.30g/100mL之間。
3 小結與討論
3.1 奶牛數量
2012年3月份和2013年3月份奶牛數量不一致,這是由于奶牛產犢牛數量和剛開產奶牛數量發生變化所致。奶牛數量里有小數點這是由于該公司奶牛擠奶時間分成早、中、晚三次,有些奶牛少擠或漏擠了擠奶次數,這樣就造成了奶牛數量有小數點的現象。由于奶牛樣本數量多,本次試驗忽略了奶牛的胎次、年齡等方面的區分。
3.2 試驗比較時間的差異性
2012年3月份和2013年3月份之間間隔長,但對某一奶牛場在同一批人管理下,奶牛的飼養管理應基本一致,當時項目組也設計了時間相對較短前后兩個月的比較試驗,但考慮到飼料原料變化過大,可能對試驗影響更大。
3.3 試驗奶牛飼料原料
在相同的月份里,奶牛所需飼料原料基本保持一致,特別是奶牛的粗飼料,這樣對奶牛中的脂肪、蛋白質的研究更有意義。
3.4 技術指標
使用三合一TMR技術與沒有使用該項技術比較,結果顯示,平均產奶量提高5.91%;牛奶脂肪含量高0.19個百分點,提高了5.03%;蛋白質高出0.11g/100mL,提高了3.5%。
4 小結
項目組在該奶牛場開展的TMR飼養技術試驗結果顯示:奶牛TMR飼養技術的應用與傳統的飼養方式相比,增加了奶牛對飼料干物質的采食量,提高了產奶性能,降低了奶牛消化和代謝疾病的發病率。
摘要:把在某奶牛場開展的奶牛TMR飼養技術試驗情況與傳統的飼養方式進行了比較和分析,總結了TMR飼養技術推廣效果的多項技術指標,以供參考。
關鍵詞:奶牛;TMR日糧;應用效果;技術指標
中圖分類號:S82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9-0009-02
切割成一定長度,并和精飼料及各種礦物質、維生素等添加劑用特制的攪拌機進行充分攪拌混合而調制成的一種營養相對平衡的日糧。2012年,項目組在連云港某奶牛場開展了奶牛TMR飼養技術試驗,根據奶牛營養需求將飼料原料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精料補充料:主要有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維生素飼料、添加劑等組成;第二部分是低水分粗飼料:主要是農作物秸稈等粗飼料,第三部分是高水分粗飼料:主要是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等;三部分飼料分別預先制成,再按一定比例加入混合機進行混合制成奶牛TMR日糧,現將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由于試驗場奶牛是分成六個養殖戶飼養的,項目組根據實際情況將把該公司奶牛分成2個群進行飼喂TMR,即根據奶牛泌乳狀況分為泌乳牛群組和干奶牛群組。整個泌乳牛群只使用一個TMR日糧,干奶牛群使用另一個TMR日糧。在全混日糧的配制和分發方面簡便易行,且節省勞力和避免由轉群所造成大的應激。為了彌補分群少的不足,按全群平均產奶量設計一個TMR,然后對于個別高產的奶牛補飼額外的精飼料。
1%奶牛復合預混合飼料、精料補充料配方以及TMR配方見表1、表2、表3:\
選擇奶牛場養殖戶的產奶牛2012年248±5頭、2013年293±4頭作為試驗樣本。 2012年3月和2013年3月。 試驗奶牛場實行相同的奶牛飼養管理制度。飼養奶牛飼料原料也基本保持一致。
以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入庫驗收單為依據,主要檢測脂肪、蛋白質、乳糖等指標。奶牛場采用全自動擠奶設備,每一頭奶牛的擠奶后都有專人負責記錄每一頭奶牛的產奶量。
2 結果與分析
2013年3月份產奶牛平均每天為247.95頭,日均產奶量為22.67kg/頭,所產奶平均脂肪含量為3.78%,蛋白質含量3.15g/100mL;2013年3月份產奶平均每天為293.63頭,日均產奶量為24.01kg/頭,所產奶脂肪含量3.97%蛋白質含量3.26/100mL。
2.1 產奶量
由圖1、圖2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平均產奶量為22.67 kg,其中3月15日平均產奶量最低為21.87 kg,3月27日平均產奶量最高為23.41 kg,2013年3月份平均產奶量為24.01 kg,其中3月1日平均產奶量最低為23.03 kg,3月3日、9日平均產奶量最高為24.56 kg2013年3月份平均產奶量比2012年3月份提高5.91%,振動幅度之間變化不大。
2.2 脂肪
由圖3、圖4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值為3.78%,基本上維持在3.5%~4.0%,2013年3月份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值為3.97%,基本上維持在3.9%~4.1%,2013年3月份牛奶脂肪含量比2012年3月份高出0.19個百分點,提高了5.03%。
2.3 蛋白質
從圖5、圖6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牛奶中蛋白質的平均值為3.15g/100mL,2013年3月份蛋白質平均值上升到3.26g/100mL,比2012年3月份高出0.11g/100mL,提高了3.5%。從圖5、圖6可以看出2013年3月份乳中蛋白質維持在3.10~3.20g/100mL之間,而2013年3月份乳中蛋白質維持在3.20~3.30g/100mL之間。
3 小結與討論
3.1 奶牛數量
2012年3月份和2013年3月份奶牛數量不一致,這是由于奶牛產犢牛數量和剛開產奶牛數量發生變化所致。奶牛數量里有小數點這是由于該公司奶牛擠奶時間分成早、中、晚三次,有些奶牛少擠或漏擠了擠奶次數,這樣就造成了奶牛數量有小數點的現象。由于奶牛樣本數量多,本次試驗忽略了奶牛的胎次、年齡等方面的區分。
3.2 試驗比較時間的差異性
2012年3月份和2013年3月份之間間隔長,但對某一奶牛場在同一批人管理下,奶牛的飼養管理應基本一致,當時項目組也設計了時間相對較短前后兩個月的比較試驗,但考慮到飼料原料變化過大,可能對試驗影響更大。
3.3 試驗奶牛飼料原料
在相同的月份里,奶牛所需飼料原料基本保持一致,特別是奶牛的粗飼料,這樣對奶牛中的脂肪、蛋白質的研究更有意義。
3.4 技術指標
使用三合一TMR技術與沒有使用該項技術比較,結果顯示,平均產奶量提高5.91%;牛奶脂肪含量高0.19個百分點,提高了5.03%;蛋白質高出0.11g/100mL,提高了3.5%。
4 小結
項目組在該奶牛場開展的TMR飼養技術試驗結果顯示:奶牛TMR飼養技術的應用與傳統的飼養方式相比,增加了奶牛對飼料干物質的采食量,提高了產奶性能,降低了奶牛消化和代謝疾病的發病率。
摘要:把在某奶牛場開展的奶牛TMR飼養技術試驗情況與傳統的飼養方式進行了比較和分析,總結了TMR飼養技術推廣效果的多項技術指標,以供參考。
關鍵詞:奶牛;TMR日糧;應用效果;技術指標
中圖分類號:S82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9-0009-02
切割成一定長度,并和精飼料及各種礦物質、維生素等添加劑用特制的攪拌機進行充分攪拌混合而調制成的一種營養相對平衡的日糧。2012年,項目組在連云港某奶牛場開展了奶牛TMR飼養技術試驗,根據奶牛營養需求將飼料原料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精料補充料:主要有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維生素飼料、添加劑等組成;第二部分是低水分粗飼料:主要是農作物秸稈等粗飼料,第三部分是高水分粗飼料:主要是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等;三部分飼料分別預先制成,再按一定比例加入混合機進行混合制成奶牛TMR日糧,現將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由于試驗場奶牛是分成六個養殖戶飼養的,項目組根據實際情況將把該公司奶牛分成2個群進行飼喂TMR,即根據奶牛泌乳狀況分為泌乳牛群組和干奶牛群組。整個泌乳牛群只使用一個TMR日糧,干奶牛群使用另一個TMR日糧。在全混日糧的配制和分發方面簡便易行,且節省勞力和避免由轉群所造成大的應激。為了彌補分群少的不足,按全群平均產奶量設計一個TMR,然后對于個別高產的奶牛補飼額外的精飼料。
1%奶牛復合預混合飼料、精料補充料配方以及TMR配方見表1、表2、表3:\
選擇奶牛場養殖戶的產奶牛2012年248±5頭、2013年293±4頭作為試驗樣本。 2012年3月和2013年3月。 試驗奶牛場實行相同的奶牛飼養管理制度。飼養奶牛飼料原料也基本保持一致。
以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入庫驗收單為依據,主要檢測脂肪、蛋白質、乳糖等指標。奶牛場采用全自動擠奶設備,每一頭奶牛的擠奶后都有專人負責記錄每一頭奶牛的產奶量。
2 結果與分析
2013年3月份產奶牛平均每天為247.95頭,日均產奶量為22.67kg/頭,所產奶平均脂肪含量為3.78%,蛋白質含量3.15g/100mL;2013年3月份產奶平均每天為293.63頭,日均產奶量為24.01kg/頭,所產奶脂肪含量3.97%蛋白質含量3.26/100mL。
2.1 產奶量
由圖1、圖2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平均產奶量為22.67 kg,其中3月15日平均產奶量最低為21.87 kg,3月27日平均產奶量最高為23.41 kg,2013年3月份平均產奶量為24.01 kg,其中3月1日平均產奶量最低為23.03 kg,3月3日、9日平均產奶量最高為24.56 kg2013年3月份平均產奶量比2012年3月份提高5.91%,振動幅度之間變化不大。
2.2 脂肪
由圖3、圖4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值為3.78%,基本上維持在3.5%~4.0%,2013年3月份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值為3.97%,基本上維持在3.9%~4.1%,2013年3月份牛奶脂肪含量比2012年3月份高出0.19個百分點,提高了5.03%。
2.3 蛋白質
從圖5、圖6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牛奶中蛋白質的平均值為3.15g/100mL,2013年3月份蛋白質平均值上升到3.26g/100mL,比2012年3月份高出0.11g/100mL,提高了3.5%。從圖5、圖6可以看出2013年3月份乳中蛋白質維持在3.10~3.20g/100mL之間,而2013年3月份乳中蛋白質維持在3.20~3.30g/100mL之間。
3 小結與討論
3.1 奶牛數量
2012年3月份和2013年3月份奶牛數量不一致,這是由于奶牛產犢牛數量和剛開產奶牛數量發生變化所致。奶牛數量里有小數點這是由于該公司奶牛擠奶時間分成早、中、晚三次,有些奶牛少擠或漏擠了擠奶次數,這樣就造成了奶牛數量有小數點的現象。由于奶牛樣本數量多,本次試驗忽略了奶牛的胎次、年齡等方面的區分。
3.2 試驗比較時間的差異性
2012年3月份和2013年3月份之間間隔長,但對某一奶牛場在同一批人管理下,奶牛的飼養管理應基本一致,當時項目組也設計了時間相對較短前后兩個月的比較試驗,但考慮到飼料原料變化過大,可能對試驗影響更大。
3.3 試驗奶牛飼料原料
在相同的月份里,奶牛所需飼料原料基本保持一致,特別是奶牛的粗飼料,這樣對奶牛中的脂肪、蛋白質的研究更有意義。
3.4 技術指標
使用三合一TMR技術與沒有使用該項技術比較,結果顯示,平均產奶量提高5.91%;牛奶脂肪含量高0.19個百分點,提高了5.03%;蛋白質高出0.11g/100mL,提高了3.5%。
4 小結
項目組在該奶牛場開展的TMR飼養技術試驗結果顯示:奶牛TMR飼養技術的應用與傳統的飼養方式相比,增加了奶牛對飼料干物質的采食量,提高了產奶性能,降低了奶牛消化和代謝疾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