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紅霞
摘 要:目前,通過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和畢業生的求職情況,顯示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很難一畢業就適應會計工作崗位,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不能運用到實際會計工作中,這些問題說明我們會計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從如何認識這些問題,以及采取怎樣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是會計專業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會計教學 存在問題 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b)-0149-02
1 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和畢業生的求職情況調查,反映出會計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 教材選取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在會計專業課的教學中,現行的教學模式通常是一門課程選取一本教材,有時再加一本習題冊,沒有相關的輔助配套輔導資料,而我國目前的會計教材大都千篇一律,各門課程的側重點不突出、教材質量不是很高,而且,教材內容陳舊,滿足不了實際的需求,這就導致了學生只能“就教材論業務”,知識面狹窄,使學習的視野受到了限制。而實際工作中的業務不一定與教材所列示的經濟業務完全相同,導致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實際業務。
1.2 教學過程不完善,不利于學生鞏固知識
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環節,而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是以理論性內容為主,缺少實踐環節的操作,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課后輔導方面的安排也存在不足之處。具體不足之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沒有給出學生具體的教學安排,不利于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
在一門新的課程講授之前,教師一般很少給學生列出這門課的具體教學安排,如,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學計劃、參考資料、作業安排及課后輔導時間等,只是在講授新課之前,大致介紹一下這門課的結構體系,然后依照課表按部就班地按教學周講授,使學生只是跟著老師講哪聽那,對這門課沒有形成一個整體認識,不便于把握課程的重點和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
(2)教學中注重教給學生“是什么”,而忽略了教給學生“為什么”。
從教學內容上看,主要注重教授學生“是什么”的理論性間接知識,注重結論,輕視推論,傳授正確知識,告知標準答案成為教師和學生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勢,長期訓練的是求同訓練,求異思維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得不到開放和訓練。
(3)教學內容以理論為主,實踐教學欠缺。
目前,會計教學過程是一個傳輸基本原理和相應理解的過程,使學生無法把枯燥的理論與顯示業務相聯系,雖然大部分學校都設置了實習課程,但大多是以仿真、模擬的教學軟件或是在實驗室進行手工操作為主,學生很難親自到企業中操作實際業務,對會計循環過程只能是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感性認識,導致了畢業后學生動手能力差,不能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4)課后沒有安排給學生輔導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教師講完課后就離開教室,沒有給學生具體安排課后的答疑、輔導時間,學生只有在上課的時候才能見到老師,在課余時間遇到問題很難得到教師的輔導,不利于知識的鞏固和創新。
1.3 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利用欠缺
從教學方法上看,以滿堂灌的方式為主,雖然多媒體教學被普遍適用,但仍是教師放幻燈片,學生被動的做筆記,沒有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和自由發揮的空間,案例教學法、互動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很少運用,使學生感到學習內容枯燥、興趣不高,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
1.4 考核形式以閉卷為主,其他考核形式較少
從考核方式上看,當前的必修課程考核方式以閉卷為主,形式單一,學生即使是平時不學習,單憑期末突擊也能過關,考后對學過的內容幾乎全部忘掉,沒有真正掌握,畢業時大部分學生感嘆四年大學什么也沒學會,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1.5 會計專業教師實踐經驗欠缺,對會計實踐教學不利
會計專業的教師應該既具有理論知識,又具有實踐經驗,而我們現在的教師大多是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不足,一些教師雖然在教會計課,而自己卻沒當過會計,不了解企業經營業務和基層會計實務;一些高校會計專業與產業界聯系不緊密,師生與業界缺乏基本的業務交流,會計專業課教師產業背景的缺失,對會計實踐教學極為不利。
2 提高會計教學的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解決。
2.1 教材選擇要“一主多輔”,內容豐富
在教材選擇方面,一方面要選擇一本主要教材(應選擇著名高校的教材,會計界權威人士編寫),給學生提供多種輔導書,引進世界公認的西方會計教材,有利于學生了解并熟悉西方會計的思維模式和最新的研究成果,適應國際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豐富教材內容,將重要的學術期刊作為會計教材的補充,如《財會月刊》、《會計之友》、《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上的優秀論文作為教學輔助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生了解專業發展趨勢和最新的學術成果,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豐富的素材,從而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起到推動作用。
2.2 完善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1)開課之前,將教學安排詳細告知學生。
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把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學計劃、參考資料、輔助教材,作業安排及課后輔導時間等,一一告知學生,使學生對這門課形成一個整體認識,有利于把握課程的重點知識和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
(2)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之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教學法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與自己過不去的批判性思考,隨時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質疑思考的方法。可以克服教師講解,學生記憶,課后學生針對教師的講解做練習的機械記憶教學法的弊端。endprint
(3)給學生提供實地實習的機會。
會計學院與企業、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合作,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因為這些單位是會計專業畢業生主要的求職領域,另一方面企業會計比較貼近現代財務會計。讓學生利用假期等空閑時間,去企業實習,去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實習,接觸真實的業務,找出理論和實際的區別,當遇到問題時,可以向老師和老會計請教,逐步積累實戰經驗,實現畢業后能很快適應會計崗位的目的。
2.3 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要借鑒美國大學會計學教學的先進模式和手段,由“教師中心說”向“學生中心說”轉變,使課堂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的場所或平臺。
在教學內容引入階段,可以采用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將學習任務與問題掛鉤,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講授原理階段,可以采用講授法和案例法,運用生動的比喻,利用多媒體采用適當的圖例,使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形象,例如,在講解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時,可以把六要素比喻成六個家庭(畫出六個房子比喻六個家庭),把會計科目比喻為每一個家庭的家庭成員(每個房子中畫幾個卡通人物,每個人就是一個會計科目),同時,引入典型的案例,增強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在進行實訓階段,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讓學生扮演出納、核算會計、工資會計、總賬會計等不同的角色,擔當不同的工作崗位,使學生了解會計工作的流程,通過角色互換,可以讓學生體會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團隊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在課后輔導階段,可以利用網絡這個平臺在線答疑,建立qq群或通過發郵件方式,進行交流討論,每周安排一次固定的時間進行面授,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找出多種解決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4 考核方式多樣化
改變過去期末一次閉卷考試的形式,從培養目標出發,在“應用性”上設置考試科目,貼近主要學習環節,消除學生作弊動機,構建以引導并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的新型考核方式。增大學生平時的成績認定,就會計專業而言,可以由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專題研究、讀書報告、論文撰寫以及實驗效果等幾個方面組成,然后根據各項指標的重要程度來設定相應權重,最后評定每個學生的綜合成績。這樣,既可以杜絕相互抄襲現象,又能做到設計成績評定合理、公平,激發學生挑戰有難度的設計課題,從而促進其創新的提高。
2.5 會計專業教師合伙開設會計服務機構
會計專業課教師,要成為“雙師型”教師,鼓勵教師考取從業資格、初級、中級及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合伙開辦會計咨詢機構,進行代理記賬、財務咨詢、代理報稅等業務,這樣既可以增加會計教師的實踐能力,又能樹立會計專業教師的社會形象,讓需要會計人才、會計服務的企業,自愿到大學去尋求會計人才和會計服務,通過這種方法,把教學、科研和經濟緊密聯系起來,實現大學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學生也有了穩定的實習基地。
參考文獻
[1] 張曉嵐,謝愛娟,唐晨,等.高級財務會計案例教材建設的調查統計分析[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2(1).
[2] 陳敏,黃斌,肖美英.創新思維導向下會計學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改革探索[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3(6).
[3] 陸勇.會計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3(21).
[4] 張才杰.我國會計教學改革的方向你和方法研究[J].職業教育,2013(2).
[5] 趙君.基于同時教育理念的會計課程教學方法綜合應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