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軍
腦室外引流(EV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手術,主要用于治療顱內壓升高,但由于引流管與外界相通,易發生顱內感染[1]。據報道有27%的患者在腦室外引流后出現與手術相關的感染[2]。一旦發生感染,病死率及致殘率較高,且感染后需要重新放置或者更換引流管,延長了住院時間。同時頻繁使用抗生素,會增加相關費用和并發癥[3]。有關EVD感染的影響因素尚無統一結論,本研究通過分析影響EVD感染的相關因素,旨在降低術后感染率。
1.1 研究對象 2003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神經外科行腦脊液(CSF)外引流的患者310例,排除年齡lt;18歲、手術前有CSF感染病史及數據收集不完全者,共有228例患者入選。患者年齡18~89歲,平均(56.4±15.2)歲。
1.2 方法 標準消毒后,以Kocher點為中心在周圍切開皮膚,使用單級電凝在硬腦膜鉆孔。患者采用2種引流管,一種為內徑2 mm、外徑3.7 mm全密封式腦室引流管(Medtronic Inc.,Minneapolis,MN,USA),引流管經過皮下潛行后,出口位于手術切口旁5~7 cm,另一種為普通8~12號導尿管,引流管出口在手術切口上。根據患者引流后是否感染分為CSF感染組53例,未感染組175例,患者感染的判斷標準為:(1)術后體溫持續升高,有腦膜刺激癥狀。(2)引流的腦脊液有炎癥改變、顏色混濁、絮狀沉淀甚至是膿性腦脊液混濁。(3)CSF培養為陽性,腦脊液中白細胞數gt;10×106/L,同時患者臨床上有畏寒、發熱及血象升高等表現。同時記錄患者的人口統計學資料、臨床診斷、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引流種類、CSF采樣次數、CSF滲漏情況及手術時間。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EVD感染的影響因素,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一般臨床數據比較 CSF感染組與未感染組年齡、性別和EVD原因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表1 2組一般臨床數據比較
2.2 與感染相關的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CSF感染組的CSF滲漏、導管置留時間及后顱窩手術的構成比高于未感染組,但CSF采樣次數低于未感染組(Plt;0.05或Plt;0.01),見表2。

Table 2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CSF infection between two groups表2 2組有CSF感染有關的單因素分析
以表3中的變量為自變量,賦值見表3,以CSF是否感染為因變量(是=1,否=0),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導管置留時間gt;11 d、有CSF滲漏是CSF感染的危險因素,CSF采樣次數lt;1次是保護因素,見表4。

Table 3 Independent variable assignment of CSF infection表3 CSF感染有關因素賦值表

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SF infection表4 CSF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 EVD感染的微生物分析 導致患者EVD感染的主要病原體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25.9%)、表皮葡萄球菌(16.7%)、S.假單孢菌(13.0%)和大腸桿菌(3.7%)。其他病原體(40.7%)包括不動桿菌屬、P黏質沙雷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產氣桿菌以及Proprioniacnes菌屬。
腦室引流是治療神經外科的一種常用手術,但腦室引流術本身也給患者帶來了新的創傷和并發癥,特別是插管后的感染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4]。本研究中EVD術后感染率為23.2%(53/228),與之前研究基本一致。造成顱內感染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因為腦脊液中缺少補體和免疫球蛋白(IgM),沒有吞噬細胞,適宜細菌生長繁殖,細菌一旦入侵腦室,控制感染則相對困難。本研究結果表明,腦室引流后感染發生與以下因素有關。(1)置管時間:保留引流管時間延長,總感染率及敗血癥的發生率增加。當大于gt;11 d時,感染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因此筆者建議引流管如果超過10 d不能拔除,則考慮改內引流。此外如果置管時間過長或引流后位置過高,可造成引流不暢堵塞,導致引流口細菌直接污染,引流液返流或殘留積液,拔管后引流口腦脊液漏等均可增加感染機會。(2)采樣次數:EVD術后每周都要進行2~3次常規CSF采樣,但如果出現臨床疑似EVD相關感染癥狀,如發熱、精神狀態變化以及周圍白細胞增多,可進行反復采樣。目前有爭議認為對CSF采樣只是在出現CSF感染跡象(如發熱、頭疼、頸背僵硬、精神狀況改變和腦神經癥狀)時才進行[5]。本研究也發現采樣次數越多,感染機會也隨之增加,這說明嚴格無菌操作是避免敗血癥發生的首要條件,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或者不確定,應盡可能減少采樣的次數[6]。(3)腦脊液漏:術后常見的腦脊液漏可以造成病原菌的逆行而導致顱內感染,合并顱內感染后導致顱內壓增高,又可加重腦脊液診漏。因此,術后腦脊液漏也是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漏液時間越長,感染概率越大。因此手術中防止腦脊液診漏對預防顱內感染至關重要。
[1]Alleyne CH Jr,Hassan M,Zabramski JM.The efficacy and cost of prophylactic and perioprocedural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s[J].Neurosurgery,2010,47(3):1124-1127.
[2]Arabi Y,Memish ZA,Balkhy HH,et al.Ventriculostomy-associated infections: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J].Am J Infect Control,2005,33(12):137-143.
[3]Cerner-Smidt P,Stenager E,Kock-Jensen C.Treatment of ventricu?lostomy-related infections[J].Acta Neurochir(Wien),2009,91(4):47-49.
[4]Hill M,Baker G,Carter D,et al.A multidesciplinavy approach to end extornal ventricular drain infections in the neurocriticalcave unit[J].J Neurosci Nurs,2012,44(4):188-193.
[5]Lozier AP,Sciacca RR,Romagnoli MF,et al.Ventriculostomy-relat?ed infection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eurosurgery,2009,51(9):170-181.
[6]Lucey MA,Myburgh JA.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s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an audit of compliance with a clinical management protocol[J].Crit Care Resusc,2010,5(1):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