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陽
摘 要:對于民辦高校來說,民辦高等學校的管理有自身的特點,民辦高等學校的管理有別于公辦學校的管理。這種區別,源于民辦高等學校的特殊性質及其運行的特殊狀況。自籌經費,自主辦學,很大程度上受市場調節作用的影響,這些特殊性質決定了民辦高等學校內部管理有其自身的特點,相對而言管理工作就更復雜、更具有挑戰性,因此體現出了管理人員的重要性,也進一步體現出要對管理人員進行職業化培養的必要性。文章首先論述了民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和相關人員的重要性,再分析了管理人員職業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后就問題提出解決的策略。
關鍵詞:民辦高校;管理人員;職業化;培養
一、民辦高校管理人員職業化的重要意義
(一)民辦高校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員的重要性。人類社會中“組織”的出現與發展是一個特別現象,尤其當組織結構較大時,只有通過管理才能實現它的的有效運行。民辦高校作為教育機構,具有與一般企業不同的文化性質,必須實現培養人才和為社會服務的功能,這也讓民辦高校的管理工作有區別于其他組織。
管理人員是民辦高校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要素,隨著社會的發展,民辦高校的辦學規模和辦學環境也在不斷變化,要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力需要大量高素質的管理人員。
(二)管理人員職業化的意義。教育越來越普及,要求接受教育的人越來越多,民辦高校在我國教育體制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競爭也更加激烈。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民辦高校要求有一支專業、職業化的隊伍對高校的管理工作進行規范。從管理人員的角度來看,實現職業化是他們提高自身素質的途徑,也是適應民辦高校管理發展規律的要求。
二、民辦高校管理人員職業化的問題
(一)缺乏對管理人員職業化的理念。目前,部分民辦高校為提高管理人員職業化的程度,開始試點實行教育職員制度,試圖推進高校管理工作的發展。但是在試行的過程中發現,無論是高校領導、教職工還是管理人員對于管理人員職業化都沒有樹立正確的理念,所以在推行工作的過程中偏離了方向。部分民辦高校僅僅在對教師的學歷和專業上做出要求,僅僅重視教師的發展,而對管理人員卻未做相應嚴格要求和價值取向。
(二)管理機制和管理體系的不健全。民辦高校在加強管理人員職業化的過程中沒有建立或者建立之后沒有完善相關機制,導致管理人員的分工不明確,管理隊伍之間不規范,人員對于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更不會有所創新。
三、推進民辦高校管理人員職業化的策略
(一)轉變觀念,強化理念。首先,轉變民辦學校中一部分的人員對管理人員職業化培養的錯誤觀念,如有些人認為管理沒有任何的技術要求,是一件任何人都能做好的事,也無需進行職業化的建設。另外,在學校中,對于領導決策部門來說,必須知道管理工作作為一種職業是有其發展要求和發展規律的,必須讓高校的管理人員跟隨社會的需求發展,重視管理人員的地位。對管理人員自身來說,也要重視自己的崗位和工作,強化職業化的理念,才能投入工作中去,提高工作質量。
(二)建立健全管理人員職業化培養的機制。一套完善的機制可以保證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權責分明,建設一支優秀的管理隊伍,更好的完成工作。其中職業化的考核制度和對管理人員的激勵懲罰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對管理人員的職業化水平進行考核,促使他們積極學習。對考核以及管理活動中表現突出的人員進行相應的獎勵,例如把管理職業化水平的高低與管理人員的評職稱聯系在一起,不僅可以激勵他們主動提升管理水平,還能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探索最適合民辦學校的管理方式。對于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管理人員進行相應的懲罰,督促他們提高工作質量。
(三)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高校管理人員職業化的培養要求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道德水平隨之提升。學校應當組織管理人員開展各類培訓,包括上崗前培訓、在職培訓以及管理人員定向培訓等,更新管理人員的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使之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管理人員自身要加強危機意識,不斷充實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通過多閱讀書籍和學習相關知識的途徑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通過與同事之間進行交流,獲取他人優秀的管理經驗。
除開專業技能之外,管理人員加強自身思道德素質的建設,增強崗位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的管理工作中去。
結束語:對于民辦高校來說,雖然教學才是主體,但是對教育教學的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視。只有通過轉變陳舊的觀念加強理念建設,完善管理人員職業化體系建設以及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素質才能推進管理人員職業化培養的進程,實現民辦高校的教學目標,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為社會做出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高嶺梅.高校基層教育教學管理人員職業化培養的思考[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33(5)
[2] 黃燕玲.芻議高校管理人員職業化[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