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利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羽毛球運動作為一項高雅且具魅力的體育項目,在國際上享有深遠影響力及極強的美譽度,其運動技術性要求細膩,技術動作變化快,要達到一定的技術高度存在一定的難度。羽毛球在高校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1996年就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立了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羽毛球分會,這是我國高校羽毛球活動的組織領導機構。羽毛球分會從當初的幾所高校會員發展至今已有40多所高校加入,并成功舉辦了十五屆全國大學生錦標賽,為大學生羽毛球技術的交流合作及宣傳擴大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推動了我國高校羽毛球事業的發展。為此,研究目前高校羽毛球教學開展現狀,對促進高校羽毛球發展、推動羽毛球教學改革很有裨益。
隨著新課標體育課程的“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進一步落實,國家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這是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專門為高校制定的指導性文件,高校應嚴格以《綱要》為指導進行教學任務。但通過高校羽毛球教學數據調查結果來看,羽毛球并未完成大綱所要求規定的任務,無法按質按量保證系統的教學任務完成。
高校羽毛球教學的目的不是將學生培養成專業的比賽能手,而在于以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最近的大學生體制健康調查結果表明,高校大學生雖然飲食方面得到很好的改善,個人技能指標及形態指標有所提高,但學生身體素質卻明顯下降,這應當引起高校羽毛球教學部門深思。
體育教學的學科能力指的是,學生適應并能勝任體育學科活動及調節與之學科相要求的自身學生行為及健身指標,實現學生生理、心理相統一。為此,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是高校羽毛球教學的根本目的,提高學生羽毛球學科能力是直接目的,二者相輔相成。由此可以發現,大學羽毛球學科能力的提高能有效促使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反之又促進大學生羽毛球學科能力的深入發展。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及終身體育性質的運動,具有簡易性與復雜性、普及性及提高性、趣味性及競爭性相統一的獨特個性,而這些均是符合大學生體育鍛煉要求,符合大學生生理及心理特點,因而在高校中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受到廣大師生青睞。羽毛球運動備受好評,特別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我國羽毛球隊員創造佳績,再次向世人展示了羽毛球魅力,在高校掀起一股熱潮。但目前,高校羽毛球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也存在系列有悖羽毛球健康發展的問題。通過調查發現,當前普通高校主要存在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羽毛球場地及器材不足、羽毛球教法簡易及羽毛球教練師資隊伍不強與相關大學生比賽匱乏等方面。
(1)由于高校學生來自不同地區及學校,對羽毛球的認識及掌握水平參差不齊,因而羽毛球教練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難以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同時,在羽毛球的教法上,教學方法單調,練習內容枯燥,單個技術動作重復安排過多。讓羽毛球的競技性難以發揮,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調查發現,我國普通高校在體育器材及場地上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需要。就羽毛球而言,羽毛球屬于極易損耗的教學必需品,由于消耗過大,往往學校并沒有大量的庫存,有時還需要學生自己購買。且由于羽毛球教學在很多高校的教學場地是在室外,受到天氣及環境影響較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阻礙了羽毛球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
(3)高校羽毛球還缺乏專業的教練員,大部分高校的羽毛球教學都是由體育教師擔任,因這些體育教師并不是專業的羽毛球人員,也就僅僅懂得一些基礎的羽毛球知識,并不具備教導專業的羽毛球技術及相關技能的能力。所以在羽毛球課程上缺乏相關經驗,在教學過程中也僅僅只有簡易的訓練手段及方法,這就造就了高校羽毛球教學質量較差,羽毛球難以推廣發展。
(4)高校羽毛球比賽極少,目前全國也僅僅只有一項高校羽毛球錦標賽。諸如其它的高級別比賽,如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等,并沒有“真正”的大學生參加。在高校具備的各項賽事中,羽毛球比賽很少,學生想參加比賽也卻沒有機會,這在某種程度上打擊學生學習羽毛球的積極性,也限制高校羽毛球的推廣發展。
羽毛球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這就要求高校務必要重視羽毛球運動,讓羽毛球服務于大學生發展。針對上述現狀,通過調研及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教學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內容具有針對性的解決上述問題,以達到高校人才培養的目的,適合現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羽毛球發展的需要。
在高校羽毛球教學過程中,羽毛球教練或體育教師要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前提下,把羽毛球運動提升到培養學生素質這一高度上。在具體的教學中,要以分層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真正認識并重視羽毛球運動,這能有效鍛煉學生體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身心得到均衡發展。同時,在教學手段上要堅持羽毛球娛樂性、趣味性、競技性及全面性原則,選取適當的難度及適宜的運動方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合理的運動負荷,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身心全面發展,進而有效培養學生學習羽毛球的興趣。
由于高校羽毛球運動場地及器材匱乏,為此,高校應該不斷追加羽毛球運動投入資金,完善羽毛球室內運動場地及相關器材,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開展羽毛球訓練。此外,學校還應該開放羽毛球場地使用,提高場地利用率,保證學生在正常學習的同時能夠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羽毛球技能的鍛煉。
高校可適當引進高水平羽毛球教練,加強現有體育教師培養力度,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培訓工作,特別是年輕的骨干教師要重點培養。此外,學校應創造機會讓羽毛球教師進行進修深造,鼓勵他們參加各項賽事,從中汲取經驗及相關羽毛球專業技能,讓教師羽毛球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時,學校還應該加大對羽毛球課程的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手段,拓展學生的學習時間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自覺參與到羽毛球的鍛煉之中,為高校體育運動打下基礎,為高校羽毛球運動的深入推廣奠定基石。
為提升學生羽毛球技能、拓寬學生對羽毛球的認識,高校可通過羽毛球分會組織羽毛球興趣小組進行相關高校羽毛球比賽聯誼賽事,讓教學課堂延伸到課外比賽,讓學生相互交流心得體會,以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高校羽毛球運動尚處于初級起步階段,但未來發展形勢光明。高校應著力解決教學場地與器材問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師資建設,加快教學改革,才能滿足學生學習羽毛球的需要,才能適應高校體育教學及社會的需要。只有這樣,高校羽毛球才能發展得更好。
[1]劉軍輝,張弛.普通高校羽毛球選修課教學現狀研究[J].體育世界,2011(6).
[2]邵金艇.對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現狀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0).
[3]王海.高校羽毛球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運動,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