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琳
(中國政法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2249)
高校體育課堂瑜伽運動的健康促進與實施路徑①
巢琳
(中國政法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2249)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和深化,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時代性成為新時期高校體育的一個特征。瑜伽作為一項流行的健身項目,受到了高校大學生的廣泛歡迎,也開始走進了越來越多的大學校園?;诖?本文以高校瑜伽教學為研究對象,在分析瑜伽教學對大學生身體健康促進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校體育課堂瑜伽教學的實施路徑,通過本研究以期為高校瑜伽教學提供理論參考。
瑜伽運動 大學生 心理健康 調適
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大學生通過練習瑜伽,能夠緩解大學生因為就業、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引導大學生心理向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練習瑜伽對于大學生提升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競爭心態等都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瑜伽作為一項深受大學生歡迎的項目,其養生與保健功能明顯。瑜伽作為一項時尚性的運動方式,形神兼備、動靜結合的運動方式,能夠給現代人緊張的生活帶來愉快的放松和調節。
在瑜伽練習的過程中,需要瑜伽練習者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完成肌肉、韌帶拉伸、扭轉、動作保持等,同時要求瑜伽練習者通過調整呼吸,將自己的意念集中于被伸展的身體部位。因此,瑜伽一方面能夠促進肌肉鍛煉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夠提升練習者血液循環的速度,對于調整人體的內循環有著重要的意義。并且,因為瑜伽這一運動練習者是在放松狀態下進行的,能夠加速練習者靜脈血的回流,進而減輕了練習者心臟的負擔,對于提升血管的彈性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瑜伽練習講究清凈用意、意守丹田,在放松的同時,肌肉有序的活動,清凈是練習者精神方面的靜,即心神寧靜、神態、情緒平靜,這種靜是心理的靜,而不是動作的靜止。但是不管心理還是運動,瑜伽練習者是通過意識來引導動作。大學生在進行了科學的瑜伽練習之后,會體會到周身舒適、身心舒暢等良好的體驗。
科學的瑜伽練習,首先能夠發展大學生用意識指導行為的能力,這是因為瑜伽練習的時候基本的原則是心靜用意,在進行練習的時候,需要思想集中。其次瑜伽練習的過程也是意志提升的一個過程,系統的瑜伽訓練,在提升瑜伽動作練習水平的同時,練習者的意志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通過調心、調身、調息,達到“天人合一”的良好練習狀態,是瑜伽對大學生心理調適的最優結果。瑜伽這一運動是以哲理作為基礎的,注重意識呼吸的引導,大學生練習者的肢體以緩和松靜的形式,做有氧運動。因為在瑜伽練習的過程中,注重意識引導的練習,在瑜伽動作熟練掌握之后,練習者對瑜伽的哲理理解也會逐步的深入,此時大學生瑜伽練習者能夠切實體會身心合一的境界,獲得輕松愉悅的感受,使得不良的心理情緒等得到有效的緩解與調整。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瑜伽同其他的體育練習相同,系統、科學的瑜伽練習,將會對大學生練習者的抑郁等不良的情緒產生明顯的調節作用,有利于緩解大學生存在的敵對等一些不良心理狀態的保持。
在瑜伽練習的過程中能夠提升練習者的身體意識,使其客觀化即將自己的身體作為一個客觀的、外在的觀察對象進行控制,通過對身體的觀察和評價,構筑一個客觀真實的練習環境。瑜伽練習注重松、靜、穩三個原則。因此,系統的瑜伽練習能夠提升練習者的意識,進而提升身體的自尊水平。
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是在不斷的獲得積極的成功體驗、創造與實現價值的過程。大學生在獲得自我統一的過程中,第一需要確定理想自我的準確性與統一性,這種準確與統一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在正確分析的基礎上與現實的自我作出一個對比,通過有針對性地探究二者之間的矛盾,找出存在的差距獲得統一。大學生在瑜伽練習的過程中,能夠解決自我意識的矛盾,獲得適度的自我價值感,進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瑜伽練習的過程中,一方面注重柔和緩慢,動作的連貫均勻和圓活自然;另一方面注重情緒的穩定和心態的平和。同時,瑜伽練習的過程中強調清心寡欲、排除雜念。瑜伽練習的這些要求,對消除大學生因為學習、生活等造成的壓力,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平衡態的實現有著積極的作用。瑜伽作為一種有氧運動,科學的練習瑜伽能夠有效的改善大學生的睡眠,促進大學生情緒的良好發展,對于消除學習、生活產生的緊張等有著良好的改善作用。瑜伽練習能夠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大學生的自律性,降低因為就業、人際交往造成焦慮感。瑜伽這一運動對發展大學生的獨立意識、個體的創新能力有明顯的作用。大學生通過瑜伽練習和鍛煉在降低憂慮、抑郁、恐慌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同時瑜伽練習對于改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也有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在堅持練習瑜伽的過程中,瑜伽運動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大學生練習者的意志品質也在不斷的提升。科學的瑜伽練習對于發展大學生練習者頑強、自信、堅強等優秀意志品質,克服懶惰、浮躁、意志力低等不良因素,提升大學生的寬以待人、凝聚力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學生進入校園以后,就開始加入了一個準社會的人際交往圈子。瑜伽運動對于發展大學生的個性、提升人際交往的自信心、塑造開朗樂觀的性格等有著非常明顯的功效。這是因為在瑜伽練習的過程中,講究舍己從人,從客觀事物的角度出發,對周圍的事物和人謙遜隨和,進而不斷塑造自身的道德修養,提升人際之間交流的和諧度。在瑜伽運動練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交流與了解,能夠就自己最為美麗真實的一面展示給同伴,在不斷的交往中提升自己,使個體能更快、更好的適應人際交往環境。
鑒于瑜伽練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對提升大學生自尊、自信、人際交往能力的價值。在高校瑜伽教學過程中,學校要通過開設瑜伽課程,為創建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激發大學生熱愛生活、健康生活的意識,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課程支持,使大學生能夠在一個健康、積極、樂觀的人生環境中成長。在高校瑜伽運動開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體育課、宣傳欄、學校網站、瑜伽社團等途徑,加大對瑜伽運動的宣傳,提升大學生對瑜伽運動的功能、價值認識,激發大學生瑜伽練習的興趣。此外可以通過社團展示、瑜伽講座等形式來吸引大學生的廣泛參與。
高校在開展瑜伽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好瑜伽課程設置的規劃,通過選項課、瑜伽社團等進行組織和實施。在瑜伽課程的安排方面,可以根據高校專業學習任務的特點和整體課程的特征來進行設置。所設置的瑜伽課程,要契合學生的興趣和年齡等特征,在優化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加大對瑜伽課評價方法的研究,以實現課程評價對大學生瑜伽練習興趣、練習效果的促進。通過瑜伽課程的合理設置,能夠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這項運動中,讓更多的大學生體驗瑜伽帶來的心理健康促進。
在我國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高校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加,這就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通過瑜伽課來提升大學生新時期的心理適應能力,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瑜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按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進行以瑜伽為主的運動處方的編制,從健康促進的角度,來提升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水平。
高校在瑜伽運動開展的過程中,良好的軟硬件是保證瑜伽教學開展的基礎條件。因此,高校需要不斷的加大對瑜伽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打造一支年富力強,專業程度高的瑜伽教師隊伍。同時,提升瑜伽練習場館的改造與升級。軟硬件的建設和優化為高校瑜伽運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總之,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瑜伽作為一項深受大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需要高校在開展瑜伽教學的過程中,在不斷加強瑜伽教學組織、課程設置與評價的基礎上,創新瑜伽教學組織、評價形式。通過科學的安排和組織,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到這項運動中,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學習和鍛煉的條件。
[1]郁晶晶.高校瑜伽教學若干問題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
[2]曹細娟.高等院校瑜伽教學模式的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7).
[3]薛萌.對高校瑜伽課程教學手段改革的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2).
[4]陳燕.普通高校瑜伽教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J].內江科技,2010(4).
G807.4
A
2095-2813(2014)01(b)-0059-02
巢琳(1983,12—),漢,江蘇省丹陽市,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