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強
(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挖掘高職體育教改熱點 促進職業體育發展
唐志強
(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體育教學改革一直以來都是業界關注的熱點問題,體育教改的目的是通過現代化科學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乃至國民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為我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國家將高職院校的體育教改作為全面推廣的試點,其體育教改的政策、內容及效果將對后續工作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該文針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改的現狀、內容、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體育教改方案和措施。
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教育改革 職業體育
高職院校在我國教學體系中有著比較重要的地位,主要目標是向現代化進程中輸送高層次、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的理念傳進我國的時間很短,職業院校的起步和建設比較落后,特別是教育理念核心、教學模式框架以及教學內容步驟等核心環節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而隨著職業教育需求量的膨脹,職業院校大幅度擴招,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超出了計劃水平;這種拔苗助長式的發展必然產生很多嚴重而復雜的后續問題。目前我國高職體育教育主要存在問題的是教育理念不清晰、教育制度不健全、教學內容不豐富、教學目標不合理、課程結構不系統、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評價指標不全面以及考核制度不適用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等,因此,我國職業學院體育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2.1 “健康第一”是高職體育教育的基本目標
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都是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強健的身體是開展的接觸,因而健康是體育教學的先決條件和最終歸宿。體育教學是高職教學中的必修課,而且體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終身教育課程,必須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把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才能更好的為國家的發展和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國家教育部門要求根據國際趨勢及國內需求,對高職體育教學課程的理念、性質、內容、方法、結構以及評級體系進行改革和完善,是高職體育教學更好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2.2 高職體育要從身體發展全面走向身心健康
根據調查資料可得,我國以前的體育教學主要目的強身健體,主要方法是通過體育鍛煉而完成。而21世紀是信息大爆炸時代,一個健康的身體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現代教育又將體育教學的目的確定為以身體健康為基礎,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現在國家以及企業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需要的人才必須是德、智、體全方位、深層次的。因此現代職業體育教育要著重培養學生體育健身的意識和興趣,從心理上確實接受體育教學新的理念,在擁有健康的身體和高尚情操的基礎上,向現代化需求的全面人才發展。
2.3 新時期高職體育課程教學的整體要求
體育教學的改革處于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而具有鮮明的特點,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理念的轉變,即傳統的強身培養理念過渡為身心健康而又不是個性的人文教育理念。因此,新時期高職體育教學應該是將課堂上老師的理論灌輸、課外的體育運動技能培訓、身心健康特別教育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等綜合起來,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增強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專業素養。
第一,要樹立學生樂于參與運動的意識,形成勤于鍛煉的習慣。體育課程安排的要求是以學生體育健身和終身教育意識的培養為基礎,采取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的教學方式,使得高職體育教學達到國際水平。根據該要求可以指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有體育知識傳授、運動方案的制定及體育社會實踐的落實等。
第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和競技運動技巧安全和諧培養的力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需要多種方法綜合正確的應用。例如,通過體育運動控制自身情緒的方法,通過體育意志品質改善心理狀態,通過體育社會實踐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心理素養,通過體育競技鍛煉及比賽體驗體育的快樂等。競技運動技巧安全的掌握就是指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避免在體育活動中受傷,受傷之后能及時正確的處理從而保護自己。體育競技技巧的教學需要傳統將傳統的身體力行、科學的鍛煉器材及多媒體教學視頻等結合起來,教學內容應該包括體育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體育實踐技巧的掌握,包括基本體能、球類、田徑、美術、舞蹈等等,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合理運用各種體育器械,及時更新多媒體數據庫,從而豐富與充實教學方案及內容,使之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第三,要尊重課程教學的差異性。必須承認每一門體育課程都有其個性化的地方,每一個學生都是個性鮮明的個體,這種差異性使得課程教學不能依靠統一的教學方法,完善的教學體系必然是從課程自身差異的最大實際出發,因人而異。課程內容都包括理論知識和運動實踐知識,理論知識主要是健康鍛煉方式的學習、測試及評價;運動實踐知識主要有素質、靈敏、耐力、彈跳、柔韌五項基本框架。例如理論知識和運動實踐知識就不能采用同一的教學方法,理論知識主要以老師的講解、課本及多媒體資料的融會貫通為主,運動實踐主要以老師的現場指導與講解,機械的正確使用,合理的練習及視頻模仿等為主。
第四,要與社會發展相適應。體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務社會,所以在體育教學中要注意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領悟體育的深刻內涵,通過社會實踐培養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參與社區體育事務的興趣。體育教學社會實踐的主要方式是秉承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結合體育社會特征,根據學生的體育能力和興趣,完成相應的社交體育活動。
3.1 高職院校要明確體育教學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的名稱與其他學校不同,其科學內涵也必然不同。職業院校培養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其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的職業性。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方向的引路燈,因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第一重任是培養目標的精確劃分,即培養職業性的體育人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是針對全體學生制定的,要將職業性的概念灌輸給每一位學生,并促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展現職業人才的應有素質,必須從多方面加強學生體育職業性教育。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常識,結合學生的職業特點,科學的安排體育實踐鍛煉,強健學生的體魄,美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其社會適應性和抗挫能力。
3.2 體育教學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眾所周知,現代社會國家、企業、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隱蔽化,而學生畢業的就業率持續走低,工作難求的現狀難以改變。而這個時代的學生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的疼愛及嬌生慣養形成了他們的性格缺陷,那就是不能吃苦、缺乏毅力、自我控制能力差、遇困難即推算,這使得他們在社會競爭中處于淘汰邊緣。因此,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意志品質培養的催化劑,因為體育鍛煉本身就是意志錘煉的過程,也是吃苦奮強的過程。因此,體育教學要有計劃有目標的培養學生的毅力和良好品質。例如,在體育運動教學中,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標準的完成相應的動作和任務,通過鼓勵、打氣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堅持到底的毅力。
3.3 高職體育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國目前正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各種發展中的問題短期難以解決,特別是學生就業難的難題。社會競爭激烈,人才競爭激烈對高職學生形成了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認為自己學歷不如本科生、能力不如本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都處于待業狀態,自己找到心儀工作的幾率就更小了,這使得他們都處于對未來迷茫的懼怕心理和自卑心理中。因此,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就是提供高職學生更多超越自我、認識自我、克服心理障礙的機會。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要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就必須將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擺在同樣重要的高度。學校要通過合理的課程安排,通過理論教學改善學生的思想意識,通過體育實踐活動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并釋放心理壓力,從而正確的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4 高職體育教學要重視對學生職業體能的培養
高職教育就是向社會運輸高素質的實際應用型人才,因而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必須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學生畢業后將是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技術人才,所以在學習階段在掌握自己專業相關技能,并能熟練的應用于實踐工作中,對學生的職業體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建筑專業的學生需要相當好的體能儲備,還可能面臨類似高空攀爬等現場作業,所以體育教學中要進行與之相關的訓練,鍛煉學生攀登、怕越及耐高溫、耐寒的能力。
3.5 體育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對學生進行有關保健教育
高職學生畢業平均年齡為十七八歲,這個階段心理還不成熟,身體處于發育期,身心都具有較強的可塑性。而鑒于從事職業的長期性,他們面臨職業病的幾率高于其他人群。因此,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必須針對學生的專業特征進行有關的保健教育。采取的方式主要以老師的傳授為主,并在老師指導下,通過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就行身體和心理壓力疏解。比如,要教會學生如何用簡單的保健型武術套路消除神經疲勞的問題,如果選擇一些娛樂性的活動項目,使學生在工作之余,能夠更好地進行娛樂活動,使學生能夠勞逸結合,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這對學生未來工作生活都有積極的意義。
該文主要從三方面路數了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及操作重點,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我國高職體育的發展與現狀,主要針對高職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論述;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國新時期高職體育教育的新要求,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闡述和解釋;第三部分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進行研究,提出了五方面的改革重點及實施要點。
[1]李篤實.高技能人才培養條件下的職業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6):108-109.
[2]徐博.淺談高職體育教改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J].才智,2014 (2):193.
[3]馮元喜.新形勢下高職體育教育發展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 (7):241.
G807.02
A
2095-2813(2014)12(a)-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