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初
(揭陽區錫場鎮華清初級中學 廣東揭陽 515549)
在人生的成長和思維發展過程中,由于對事物了解更為具體化,在想象力和創造力上的思想逐漸受到禁錮。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目前學校教育體系重要的組成環節。在課堂教育中,學校應當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握學生培養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相比于其他學科教育,體育教育的教學形式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給予學生進行活動體驗和實踐教學,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鄧小平同志曾在新西伯利亞發言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在我國的教育方針戰略的發展中,一直重視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和完善創新機制。所謂創新教育,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的健康個性,造就創造性人才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本文也在創新能力培養的體育教學背景下,對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調查和研究,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促進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國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出臺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修訂稿)》的政策標準,旨在推動學生的在課堂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視創新意識和實踐經驗的培養。筆者在部分學校調查走訪中發現,發現領導和相關教師均認同對學生有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但絕大部分老師對于培養的目標和方法只是有了簡單了解,并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和應用于課堂教學環節中。所有接受調查的學生都能夠對創新能力進行簡單定義,但真正了解也僅占少數部分。學生在調查中反映,由于自己本科和文化的局限性,無法正確概括和敘述創新能力的內涵,其次是學校對于學生沒有進行充分的創新教育,在創新教育的培養過程中也沒有表現出積極的態度。而在體育教學中關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優秀課堂教學實例不夠,在這方面缺乏教學研究案例,學校在推廣過程中也缺少了示范教學。
新時期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已經不局限在科學文化知識和身體素質,而是涵蓋德、智、體、美多方面的多元性發展。創新能力是智力的體現,也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組成部分。學校通過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國家義務教務全面普及的今日,學生的素質不斷提高,社會競爭也日益激烈,人才的競爭是社會競爭最顯著的特征。在一些高水平高科技的開發研究項目,國家對于創新性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學校在對學生培養過程中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創新性人才提供有效保證。
在調查走訪中解到中小學教學領導、體育教師和學生對與創新能力的有關理論知識和體系缺乏了解、創新意識培養薄弱。只有少部分體育教師通過自己學習了解體育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絕大部分教師和學生只停留在知道的層面。
同時,市委、縣委教育部門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缺少專業的培訓。對于下層管理學校沒有進行相關講座、培訓和學習指導,沒有下發相關指導性資料和文件。
由于在傳統的“重文輕武”的教學理念和當今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學校對于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在調查中發現,將體育課改成自習或者體育課被占用的現象時有發生,而在體育教學的教學進度和管理中也缺乏一定的管理措施和力度,這就是體育教學進程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嚴重影響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由于學校經費有限,不能滿足在體育教學中對教學器材的需求。在體育教學課堂中,由于場地和器材的限制,導致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無法滿足,使其創新型意識和思維受到局限。
部分學校注重文化課知識的培養,在體育教學師資方面長期不重視,是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學校很少組織針對于體育教師的培訓和學習,體育老師在工作崗位也較少慘叫各類賽事比賽,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得到專業技巧的交流,在傳授過程中,也局限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走訪調查發現,大多體育教學課程一般只開展了籃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較為簡單的大眾體育項目的教學,并套用了傳統的技巧和方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產生強烈的興趣,無法激發其學習欲望,抑制了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學校在體育教學課程中明確限定了教學范圍,不支持教師利用地理資源開展教學,嚴重局限了教學活動范圍,無法做到因地制宜。
目前,我國大部分學校對學生的體育考核通過體育成績測量評分來實現。這樣的考核系統不能完全衡量出學生專業素質水平和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成績是課堂的目標,這就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重視技能和技巧的培養,忽略了創新能力的提高。
負責學校管理的相關部門以及政府應當加強對于教師和學生進行專業的創新能力培養的知識宣傳、培訓和指導,讓師生充分了解到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對教師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專業指導,組織學習,增強課堂教學技巧,促進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運用興趣教學、快樂教學、成功教學、小器材等教學法巧妙地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育監管部門和學校部門應當出臺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激發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保證體育教學進程順利進行。對于用于體育教學的資金進行監督,切實投入到場館建設和器材購買使用上去,保證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為學生的創新培養提供有利條件。而硬件設施設施舍,也是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增長知識和開闊眼見,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教師群體和學生群體中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在體育教學中充分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合理、多方位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創造性的意識。對于表現突出的教師和學生設施獎勵機制,在體育教學過程和各環節中充分激發師生的積極性,保證課堂傳力展開,促進學生創新培養。
[1]查引娟,袁建萍.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12):39.
[2]劉中良,王衛寧.試論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109-111.
[3]楊偉.體育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甘肅科技,2009(10):183-184.
[4]壽小玉,王珍.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7):195-196.
[5]周華.淺議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3):117-119.
[6]繆志瓊.論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02.
[7]蘇會欣.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J].中國科技信息,2009(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