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新生 王文斌
(山西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淺談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新視角有關合作學習的探討①
赤新生 王文斌
(山西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合作學習是一種活動目標相互合作的互動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方法為高校提供了教學的新視角,在體育課堂上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多維度互動,形成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新視角,還更新了成績評價機制。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行合作學習方式有利于更順利地開展新課改后的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該文通過對比體育合作學習模式和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指出合作學習模式對體育教育教學新視角的積極作用,提出了合作學習模式的幾種合作學習方法。
高校體育 教學新視角 合作學習
體育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為了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新課改下體育課在高校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體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在提高學生體育理論、操作技術的同時不斷培養學生堅持鍛煉身體的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為未來打下身體基礎和心理基礎。體育運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創新,各種運動流派層出不窮,比如健美操、跑酷、騎山地車等新興體育活動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這些體育運動各有特色,不但更具視覺沖擊力,所需的技術也更加復雜。傳統的體育教學因此受到了挑戰[1]。如何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突出的體育能力成為各高校體育教學方面的討論重點。該文探討了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對比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提出一些在體育教學中實行合作學習的一些方法措施。
合作學習的概念是由羅伯特.斯萊文最早提出的,最初指的是小組學習,主要是通過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地學習,而教師設置的小組獲勝獎勵可以使小組間形成合作競爭關系,激發組內凝聚力和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內成員對小組的責任是均等的,人人都有表現機會和成功機會,這是合作學習的特點所在。合作學習實際上是一種集體激發自主學習的方法,它通過組內合作、組內競爭、組間合作、組間競爭等方式使學生自主性地進行探究和學習。
目前階段國內對合作學習大致有三個觀點:第一,小組合作方法,就是將學生合理分成較為均等的學習小組,使小組成員享受同等的教學資源。第二,集體合作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集合兩個或以上的學生在一起進行合作學習,互相合作提高學習質量。第三,將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思想,運用在教學形式之中。合作學習體現在五個方面:依賴性、責任性、互動性、技能性和自我評價[2]。
而體育合作學習可以理解為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動態體育運動相互促進,評價標準是以團體成績為主,促進整體學生共同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一種新視角的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充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具有很強的自由性,學生們對運動的愛好不一,這給體育教學的組織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過分統一的組織活動會占用學生練習愛好運動的時間,而過分的自由活動又會導致以請假、曠課等方式來逃避體育課學習,導致很多學生的體育成績并不理想,優秀率較低,甚至成績還在及格線上浮動。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三點:第一,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妨礙了學生之間的體育交流活動;第二,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學生非但不處于主體地位反而處于被動接受體育鍛煉的位置;第三,教學目的不明顯和教學內容陳舊。大多數體育課采用的是傳統教材內容,無法引起學生興趣,而且沒有目的性,教學質量也就不高。為了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學會腦體并用,綜合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應該開展另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也就是合作學習模式。
合作學習模式在不同的國家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在美國合作學習主要看重的是體育技能、競爭意識的提高,而歐洲和其他地方的國家有些則更注重培養學生運動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借鑒他國合作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對我國體育教育方面是有益的,為體育教學展現了一種新視角下的教學模式[3]。
合作學習通常是將學習水平不同、體育能力不同的各個同學合理平均地組成小組,由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能力弱的學生,為了集體榮譽,使全員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和提高,形成相互鼓勵、相互促進的一種團隊關系。在學生努力去完成同一個任務時,他們之間是存在著一種同舟共濟的依賴性的,這種依賴性可以是合作的、競爭的、個人奮斗的;合作是為了渡過難關,競爭是為了集體榮譽,個人奮斗是為了表現自己,為小組爭光。這種合作學習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掌握,還能夠增加集體凝聚力,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體育是競爭性的,也可以是合作性的,個人榮譽需要個人的努力去爭取,團體榮譽則需要整體的努力和配合去取得。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是體育課堂教學中非常適合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除了能提高學生體育成績、增強體質以外,還能夠培養學生領導與參與,自我探究,主動學習的性格,從而讓學生占據主體地位,激發學生活動熱情和創新能力,學會分享榮譽和分擔責任。在共同努力中讓學生感覺到一種責任感;在信任與被信任、認同與被認同之中為每一個學生創造出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在合作學習中發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特長,取長補短,完成小組任務,這是傳統體育教學中所不具備的特點。
3.1 進行課前設計
課前設計是指在開展一節體育課前,教師要先針對擁有的資源、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等安排出一個主題,并做出一份整體設計,預期可能達到的效果是否能夠滿足教學目標。首先就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基本資料,結合他們的能力、性格、特長、興趣等方面,制定一個合理的能顧及到全部學生的主題;其次教師根據所設主題進行目標確定和學習環節計劃;再次要合理劃分小組,讓各個小組的能力大致處在一個水平線上;還要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合理的教學方法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最后要及時監控課堂進度,使各個環節得以順利開展,確保合作學習模式的成功[4]。
3.2 分組合作學習
這是合作學習實施階段。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先按照計劃將學生分組,然后簡單介紹教學主題和教學目的,再重點講解合作學習的目的。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先是要了解本節課的內容,然后根據小組任務自由討論,通過交流探討等手段做到合理分工,相互幫助完成任務。最后在各小組完成任務以后,要通過比賽或者展示來表現各小組的任務成果,讓學生相互鼓勵,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3.3 掌控各小組的學習進度
課堂學習中教師要經常巡查各小組的學習進度,合理給出建議,引導他們自我調節,相互制約,養成自覺完成任務的習慣。并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加以指導,使各小組間的分工環節得以順利開展。
3.4 更新評價機制
傳統的體育評價制度還是按照學生個人的達標成績給學生打分,讓學生被迫相互競爭,可能會導致學生之間不和諧的關系。所以在進行評價打分時要盡量照顧到全體學生,更新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重在激勵。評價的重點應該在于學生的進步上,而不是結果的評比上,讓每一個參與者的努力都得到肯定,盡量客觀、科學地進行評價,而在肯定個人的努力上還要強調小組的成績,把個人的努力表現作為加分融進小組成績中,激勵學生努力學習[5]。另外,還要充分引導學生客觀地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合作學習方法應用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不但能增強學生體質、運動能力以及專業技能的操作,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整體榮譽,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所以在今后的體育教學教學中,應該大力實施合作學習模式,借鑒國外合作學習模式的優點,設計合作學習環節,科學合理地分組,系統地提高整體學生的綜合體育能力。對學生來說即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又能夠在集體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子,學會分享快樂和分擔責任,對小組目標進行積極大膽的思考,主動探究學習體育技巧,培養鍛煉身體的習慣。由此可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非常適用于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模式,是值得體育教育者學習、借鑒,以及充分應用的一種新視角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
[1]朱瑩珍.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對大學生體育學習合作意愿與行為的影響研究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11.
[2]劉成兵.關于合作教學模式背景下的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2-13.
[3]胡曉娟.新課程視角下體育合作學習模式的理論與方法[J].體育與科學,2007,28(6):83-86.
[4]周軍.合作學習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2):5-52.
[5]覃俊平,譚濤.體育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4):4-41.
G807
A
2095-2813(2014)12(a)-0129-02
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JG2013040)。
赤新生(1970,1—),男,山西五寨人,畢業于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王文斌(1972,10—),男,山西長子人,畢業于山西大學體育系,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