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明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中學 江蘇蘇州 215300)
分層教學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①
曹明明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中學 江蘇蘇州 215300)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學承擔著重要的教育任務,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但中學生在身體上和興趣偏好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共同進步,就必須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處理好體育教學與學生素質發展之間的關系,為此,該文闡述了分層教學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情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分層教學的實施的建議。
分層教學 中學體育 素質教育 因材施教
素質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體育作為完善學生素質教育和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要從教學理念著手倡導以人為本。進而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因此,體育教學絕不能因面向全體學生而搞一刀切,要依據學生實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就是在對學生合理分層的前提之下,對教學的內容、目標和評價等進行分層,進而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工作,確保每位學生均能開發自身潛能、學有所長體驗成功。
1.1 實施分層教學的作用對象為全體學生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人也沒用相同的葉子,所有事物天生都是有差異的。各學生之間首先最明顯的差異就是體質,這是由遺傳的相關因素決定的。人體具有較大的可塑性,特別是在青少年期間通過鍛煉等,可顯著的改善上述的各項指標。少年時期相對人們的體質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人們的體質在此期間由漸變變為突變。人們的生長發育就像農作物一樣,錯過了“農時”也就意味著錯過了生長發育的機會。差異其次體現在學生掌握運動的能力方面,部分學生學習掌握技術動作較為困難,這與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方法、倡導的教學理念息息相關,因此可以認為是教師培養的不到位導致學生間的差異。從學生的角度講,其的素質和掌握技術的能力有差異,部分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較差,我們要明白學生的掌握能力是有差異的。差異再次體現在學生的鍛煉習慣上,好的鍛煉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有著較高的要求,只有那些有著較好心理素質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學生才能養成此習慣,當然在此期間肯定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嚴格要求。那些沒有良好鍛煉習慣的學生,隨著時間的增長身體素質也逐漸變差,并且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還會受到自然、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智力的水平、掌握技能的水平、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決定著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所以,要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運用分層教學法。
1.2 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
現行的應試教育重視選拔,以成績評判學生,素質教育則與其完全不同。后者注重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將學生視為主體主張全面性原則,力求每位學生均能和諧自主的追求個性化發展。要客觀的了解自己所有的教學對象,并在此基礎之上對全體學生進行層次劃分。依據學生特點制定不同的練習要求,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3 實施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主動開展自主學習
部分學生的天性比較懶惰,身體素質也比較差,又有著一定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的技術不如別人,長此以往極易產生厭學情緒。興趣是改善學生學習狀況的關鍵。實施分層教學,創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便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也就會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教師指導學生要視學生情況區別對待,因其層次而提出不同要求,不以學生的成績排隊,確保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認真的聽、專心的思考、刻苦主動的參加訓練。
1.4 在中學體育課堂實施分層教育有利于考核機制的完善
通過考試有助于教師獲知自身的教學效果,發現自身教學工作的不足,令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說考試是教師和學生賴以獲得訊息的重要反饋機制。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更多的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忽視了學生間因身體素質、形態、體質年齡等諸多因素所造成的明顯差異。如若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應用分層教學,教師則會依據學生具體學情,如起點和學習能力等,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考核標準。
2.1 系統全面的了解教學對象的情況
分層教學開展的前提要求:教師應當對自己學生的具體學情做全面了解。全面的了解每位學生的具體學情雖然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為了確保教學層次教學內容與目標制定的合理有據,教師必當要嚴格落實這一環節。教師在新接手一個教學班級時,不妨通過調查表格的方式(表1)來對全體教學對象的身體素質、體質特點、年齡等信息做一個大概的調查。還可選擇不同類型的活動項目來對這些教學對象的身體素質進行初步的了解。如可開展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和短跑等。同時在日常的技能課堂教學中,為每位學生建立檔案記錄其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教師了解了全體學生的具體學情,才是邁出了分層教學的第一步。
2.2 進行層次的合理劃分
教學層次的劃分必須要在教師對教學對象做系統的了解之后才能開展,了解教學對象的詳細訊息是分層次教學的基本要求。這里的層次劃分要考慮到多方的影響因素,遠要比教學分組復雜的多。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學生的具體學情、性別和體質狀況等。并且教學層次的劃分也是動態的,即要隨著教學內容和學生實況等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例如:在進行田徑教學中,可將學生分為快、中、慢三個層次;在力量訓練時,可將學生劃分為強、中、弱三個層次;針對某位同學而言,在田徑練習時由于其的奔跑較強可能被劃分到快組,而在力量練習時其又可能因為力量較弱被分在弱的層次。因此,教師在劃分教學層次時一定要考慮到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況等因素。
2.3 依據課程標準,在教學總目標的指導下,為各層次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
在完成了教學層次的劃分之后,緊接著要開展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在該環節需要各體育教師明白這一點即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服務于教學總目標和課程標準。另外,體育教學的總目標和課程標準以及相應的教學內容等都有著系統的規定。體育教師只有在詳細了解了課程標準和教學總目標的相關內容后,才能制定出符合各個教學層次的教學目標與相關要求,才能妥善處理好分層教學工作。例如在開展籃球的行進間雙手投籃放入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在教授第一節課是時記錄好學生的學習進程,并依據記錄結果將學生劃分為快、中、慢三個教學層次,對被劃分到快層次學生的教學要求為,不僅要熟練的掌握技術動作,還要在將其運用到比賽,并在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對于那些被劃分到中慢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有參與學習的熱情,能夠比較熟練的掌握相應的技術動作,在考核中取得中等或良好的成績。
2.4 參照不同的教學目標,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的制定絕不能一概而論,不通層次要有著不同的教學目標,并為其選定對應的教學方法。敲定出合適的教學方案,該教學法也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進行田徑教學中,可將學生分為快、中、慢三個層次,要求快組的學生以提高自身無氧代謝能力為主要鍛煉目的,多開展放松快速跑。如可開展60m重復跑等。對于那些中低層次的學生來講,主張其多多練習技術動作,主攻快速完成動作的練習。如可開展:高抬腿跑、后蹬跑、快速擺臂和起跑練習等。
2.5 完善反饋和激勵機制,對教學層次的劃分進行及時調整
每位學生都有自身的長處,相對而言也有自己的不足。學生的能力和現有水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其接受教育的深入其的能力和水平也會進一步的得到提高。因此,不可將任何一位學生長時間的劃分到中下游的教學層次,也不能給中下游的學生冠以差生的稱謂,更不能將分層次教學理解為對學生的按成績排隊、輕視差生的手段。否則,勢必會打擊中下游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信心,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一定要令學生清楚自身所在與前一層次的教學目標,完善系統的信息反饋機制。并開展施行教學層次的末尾淘汰制度,保持教學層次劃分的靈活性,以便能夠對其進行實時調整。如此就能確保分層教學有著較好的流動性,學生也始終有著明確的努力方向,從而不斷的激勵著學生向著更高層次努力奮進。最后必定會在班級內形成一個你爭我敢趕的競爭氛圍,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1]杜強.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次教學法的實施策略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12):43-44.
[2]張光露.淺析分層教學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運用的意義與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5):98-99.
[3]趙猛,李占平,高原.實施體育分層教學優化學生的個性品質[J].中國成人教育,2010(3):124-125.
[4]卓英韜.論高中體育教育現象[J].新課程(上),2012(1):36.
[5]張偉民.對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的若干思考[J].體育師友,2010 (4):8-9.
[6]“如何在體育實踐課中實施分層教學”的討論與爭鳴[J].中國學校體育,2009(7):93.
G807.3
A
2095-2813(2014)11(c)-0073-02
曹明明(1979—),男,江蘇昆山人,本科,中學一級(中級),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