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賀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江蘇南通 226010)
江蘇農村村級體育發展狀況與理論研究①
李慶賀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江蘇南通 226010)
江蘇省轄1.8萬個行政村,農村居民39.8%,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政策規劃、社會經濟、文化等諸多社會因素的限制,江蘇農村體育發展滯后,呈現出區域發展非均衡性特征,因此通過對江蘇村級體育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從而加速農村現代化的實現,促進農村體育人口身體素質提高。該文通過問卷調查和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江蘇省村級體育的發展狀況進行研究,指出江蘇村級體育發展存在的嚴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研究,為促進江蘇農村村級體育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借鑒作用。
村級體育 發展狀況 研究
行政村是介于鄉鎮和自然村之間的有建制的我國最基層的行政組織和社區。該文通過對村級發展的現狀進行研究,找出村級體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進行理論分析,為促進村級體育健康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樣蘇南、蘇北有建制的行政村。
1.2 研究方法
1.2.1 資料法
通過查找村級體育研究的相關資料以及《江蘇省統計年鑒》,為該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對農村村級體育狀況進行調查研究,隨機在蘇南、蘇北發文問卷200份,收回198份,有效問卷190份,有效率95%。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定級單元劃分需要遵循主導因素差異原則和相似性原則,主要方法有重置法、地塊法、網格法和多邊形法[12]。本次金安區采用地塊法來劃定定級單元。土地利用現狀圖以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為基準,綜合金安區多年耕地等別更新數據,以確定獲取最新的耕地分布圖。本次金安區定級單元共計39858個。
2.1 村級體育的組織管理
村級體育是農村體育的最基本組織單位,村級體育發展的好與壞直接決定農村體育的發展,村級體育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對村級體育的組織與管理,只有良好組織與管理才能實現村級體育的健康發展,通過調查發現85.1%的行政村將村級體育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規劃之中;有68%的行政村的村級體育有固定的資金預算;有56%的行政村將村級體育納入到村委會議事議程上來。但是我們調查也發現有,分別有32%、44%、38%的行政村沒有固定的資金預算、沒有將村級體育納入到村委會的議事日程和專門的村委會管理機構,從上述調查可以發現,江蘇省村級體育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全面健身計劃》第二階段的要求存在巨大差距,從客觀上講,政府對農村體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對村級體育的財政投入太少,對村級體育的監管不到位,從而使得基層體育行政部門的功能弱化,阻礙農村體育的健康發展。
從調查發現,蘇南、蘇北在村級體育的組織管理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由于蘇南經濟相對發展較快而蘇北經濟相對較為落后,因此政府部門在村級體育的投入和監管方面也存在巨大差異,蘇南有99%的農村將村級體育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規劃中去,而蘇北只有62%的行政村納入;蘇南有95%的行政村有專門的管理機構,而蘇北只有49%的農村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在經費投入方面,將村級體育列入固定支出預算的蘇南為92%、蘇北為45%。這說明村級體育的發展不僅受到區域和文化的限制,同時受到經濟的限制,經濟因素對江蘇村級體育的發展起著致命的限制作用。
在調查中發現,村級體育經費的來源方面蘇南蘇北也存在巨大的差異,蘇北地區村級體育經費來源主要靠政府部門的直接撥款,而蘇南地區村級體育經費的來源呈現多樣化,既有政府撥款,也有企事業單位的贊助,同時還有村委會自身的創收。
2.2 村級體育的組織形式
發展農村體育事業,既包括政府和群眾的組織形式,也包括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廣大農村體育愛好者的組織形式,農村體育指導員是受過專門的體育理論和實踐知識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是傳授體育知識,推行全面健身計劃的精干力量,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門,對推進新農村體育建設起著作用。調查可以發現有村文化站的行政村占55.26%;有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行政村占17.11%;有體育活動組織的行政村占27.63%。這說明江蘇農村村級體育活動組織確實,村級體育沒有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村級體育的發展。
從調查發現,有45%的行政村沒開展過任何體育項目,充分反映了政府部門對農村體育活動的重視不夠,也反映農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淡薄,從調查發現,江蘇省村級活動的開展呈現地區不平衡現象,在未開展任何體育活動的行政村中,蘇北地區占30%,而蘇南只有15%,這充分說明了開展體育活動與否與村級經濟水平呈高度相關。
從調查中發現,行政村開展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主要集中在跑步與散步占18.4%、廣場舞占13.68%、棋牌占8.21%、乒乓球占11.25%、臺球占6.08%、游泳占7.90%。從開展的項目來看,農民所從事的項目都是簡單易行的,對身體素質要求不高,不需要掌握高超的運動技能,所從事的項目受運動場地的限制較少,這些項目符合農村體育開展的特點,又具有地區特色,從所參加的運動項目來說,符合新農村建設的特點,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村體育的發展。在經濟欠發達的蘇北,農民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主要集中在跑步散步、廣場舞方面,因為這些運動項目不受運動場地的限制,對參與者技能要求也很低,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蘇北地區低于場地缺乏,一些對場地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在該地區開展較少。農村在選擇參加體育活動的項目上,與所處的地理環境還存在一定的關系,一些富有地方性、民族性的廣大農村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大家參與率也較高,廣大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也較高。
2.4 村級體育的場地設施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江蘇行政村村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集中在:公路街道占40%、公園廣場占11%、農村空地占13%、體育館和收費體育場所俱樂部各占6%和1%。我們清晰地發現江蘇農村體育場所嚴重缺乏,農民用于體育健身的場所只能就地取材,集中在公路街道和農村空地上,專門的體育場館仍然非常缺乏,政府部門對農村體育場地的投入太少,很多地方的體育設施和場地年多失修,變成農民放置雜物的場地,有的地區雖然興建一些體育場館,但由于與農民的需求不相符合,導致出現很多場地“過?!钡募傧?,這些體育場館和設施閑置,不是真的在數量上絕對過剩,而是由于農民缺乏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對某個項目的運動場地不熟悉,導致修建的體育場地變成無用的體育場地,農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受到抑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然有20%的行政村沒有任何的體育設施和場地,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蘇北偏遠農村,受到經濟和交通等方面的影響,地方經濟落后,群體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較差。農村體育設施是農民參與健身活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載體,場地設施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農民的體育需求,這就導致農村體育開展失去應有的平臺,從根本上制約了農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農民的體育愿望落空,成為阻礙江蘇農村體育開展的瓶頸。
3.1 讓一部分優勢區域優先發展,發揮優勢區域的帶頭模范作用
對蘇南村級體育開展較好的地區優先發展,充分發揮經濟發達,體育活動開展較好的農村帶頭模范作用,組織優勢區域的體育活動組織者或者社會體育指導員到村級體育落后的農村傳授經驗,宣傳先進體育理念,將體育活動開展較好的農村拍攝成宣傳片,進行正面宣傳,組織體育活動開展較好的農村到其他村鎮進行體育表演,從而發揮帶頭作用,充分發揮新農村建設試點區域的示范作用,從而推動不同類型的村級體育創新發展,突出地區特色,依托城市中心區域向農村區域逐步推進,村級體育的發展,要充分依托城市中心區域體育發展的良好文化氛圍。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契機,通過發展中心區域周邊村級體育的理念,做到逐步輻射所有村級體育發展,促進整個社會體育協調發展。
3.2 突出地方體育特色,弘揚地方體育傳統,找準切入點,有重點進行發展
在江蘇村級體育發展過程中,要重點突出地方的特色,對農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要重點扶持、重點發展,因為一些農村傳統體育項目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在某一地區已經生根,很容易被廣大農民所接受,而且該運動項目有很好的群眾基礎,開展起來比較得心應手。通過對傳統運動項目的開展,使農民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從而為開展其他體育活動奠定基礎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促進地區體育文化的形成。在村級體育開展的過程中,要找準切入點,有重點地發展一些運動項目,另外在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地方實際情況,比如體育場地的大小、種類、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體育專長以及農民所從事的職業等等,所選擇的運動項目要貼近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在村級體育的開展過程中,要重點提高村級體育的管理水平,打造農村體育品牌,構建“示范性村級體育的發展模式”,有計劃地扶持和發展落后地區的村級體育發展,做到層層推進,逐步提高,全面發展的健康型農村體育發展模式,整體推進江蘇地區農村體育的整體協調發展。
[1]鄧躍寧,楊英,李峰,等.四川農村村級體育分區域推進發展研究——以“非均衡-協調發展”理論為視角[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0(1):39-42.
[2]汪志芳.農村公共產品需求表達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
[3]劉建平,何建軍,劉文高.農業稅取消后農村公共品供給能力下降的現象及對策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06(5):171.
G812.42
A
2095-2813(2014)12(a)-0174-02
李慶賀(1981—),男,江蘇贛榆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