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濱
(隴東學院體育學院 甘肅慶陽 745000)
利用高校體育資源提供體育賽事外包服務的構想①
邵濱
(隴東學院體育學院 甘肅慶陽 745000)
從全國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的結果來看,教育系統擁有絕對多數的體育場地且大部分屬于設施優良的體育場館,其中高校占有的比例非常大。高校還擁有專業的體育賽事組織、管理、裁判、志愿者等人員,并且具備體育賽事舉辦的經驗。這些體育軟硬件資源在我國高校的集中程度是其他任何單位無法比擬的,提高這些體育資源的使用效率,既是社會現實的體育服務需求,也可以為高校帶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經過實際的調研與綜合分析,體育賽事外包是當前切實可行的方式之一。
高校 體育賽事 服務 外包
外包(Outsourcing)或稱外判,是商業活動決策之一,指將非核心業務下放給專門營運該項運作的外間第三者,原因是為了節省成本、集中精力于核心業務、善用資源、獲得獨立及專業人士服務等。體育賽事外包,是指企業或單位將要舉辦的員工運動會外包給專門提供體育賽事承辦的組織或單位,由專業人員提供運動項目策劃、運動場地服務、運動賽事競賽組織管理等一系列的賽事服務,并可根據發包方(企業或單位)的要求進行賽事內容的專門定制。
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加速了我國全民體育健身的發展進程,掀起了全社會運動健身的熱潮,街頭巷尾、公園小區以及各種規模的體育場館,早晨和傍晚都能看到人們鍛煉的身影。在其中不少健身地點,還自發形成了一些小型的健身群體和組織。從體育運動健身的社會特點來看,它是具有“展示性”特點的,即體育健身參與者在健身的過程中,其健身的行為和過程是公開的,對社會是“開放的”,其他的社會成員可以看到,這就產生了“展示”的需要。另一方面,各級事業單位、廠礦企業、中小學校,也不斷改善職員、教師、學生的運動場地、環境和設施,并安排固定的時間鼓勵他們經常進行運動健身或組織一些小型比賽和聯賽。這些單位,通常每年都有召開職工、學生運動會的慣例和要求,而隨著體育賽事舉辦與組織專業化、大眾整體競技運動水平弱化、參與運動內容休閑化、運動競賽性質業余化、運動氛圍趣味化的趨勢,單位每年一次的體育賽事,不論是參與率(參加的運動員和全體員工人數之比),還是運動項目開設的適宜性與趣味性,都已經不能滿足員工的需要。這些單位依靠現有的資源,已很難提高運動賽事的參與率或多增設受歡迎的運動項目,為體育賽事的“外包”服務提供了市場需求也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最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即便是工作繁忙的人員,在閑暇時選擇體育健身、休閑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人群中,不乏一些具有一定運動水平想參加區域比賽的,運動水平普通但想在區域進行運動能力定位的,甚至有一些為了提高交際能力、擴大交際范圍而想參加區域比賽的,這都為區域內的賽事舉辦打下了市場基礎。
此外,大眾體育人群參與運動賽事的更廣泛的方式是觀看比賽,特別是現場觀看自己家人、朋友、同事、同學、或認識的人的運動參與過程,對促進相互了解、增進相互情感、提升關系融洽度具有良好的價值,這亦是一種參與體育賽事的需求。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省級運動會四年一屆,市級運動會每屆相隔二到四年不等,參與賽事的運動員水平比較專業,比賽過程常常極具觀賞性,導致場館門票供不應求,這類賽事滿足不了大眾觀看運動賽事的需求。綜上,目前我國社會大眾體育的社會參與人群,在社區(縣、鄉),單位、學校這些基層都有廣泛的參加體育賽事的需求:觀看或參與。為高校提供體育賽事外包服務形成了市場。
3.1 組織管理優勢
高校至少每年舉辦一次全校性的體育賽事,從參賽人數和規模來講,一般都不亞于市級的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很多高校還有著舉辦國內和國際大型賽事的組織管理經驗,相比較各市級、區級的其它單位,有絕對的體育賽事組織管理優勢。
3.2 人力資源優勢
高校中,有許多擁有不同項目的國際級裁判、國家級裁判、國家一級裁判等稱號的裁判員。同時,其中的大部分均是教師,具備培養低一級稱號裁判員的資質和能力,學生中也有很多經培訓考核已具備國家一級裁判員、國家二級裁判員等稱號的同學。能夠公平公正、嚴肅認真地完成各類體育賽事的裁判工作,這是其它任何單位都難以比擬的絕對優勢。
3.3 場地設施優勢
近年來,我國高校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在招生人數大幅度增加的同時,校內各項基礎設施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特別是高校近幾年新建的體育場館設施,都具有比較高的規格,從運動員和觀眾角度來講,適合舉辦多種規模的賽事。這樣的場地設施條件,也是一般事業單位和企業、個人所不具備的。
3.4 運動項目設計的優勢
高校作為一個學習、創新、交流的平臺,利用自身體育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優勢,可以開發出很多適合大眾需求的項目,如:家庭式項目、青年人項目、中年人項目、老年人項目、女性項目、小學生趣味項目、中學生競技趣味項目等,甚至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定制專門的運動項目,在設計好運動項目內容之后,更重要的是制訂有關的比賽規則,既保障參賽人員在比賽中的基本安全,同時提供公平的比賽環境。
3.5 交通比較優勢
高校一般地處所在城市的主城區或中心地帶的周邊,交通便利,通往高校的道路一般情況下車流量較低,校內外道路等基礎設施良好,適合舉辦大、中、小型體育賽事,相比較專門的體育場館,具有停車便利、周邊配套設施齊全、消費價格合理、文化氛圍濃厚等優勢。
3.6 相關服務設施的容納彈性優勢
高校校園占地面積較大,周邊的住宿、餐飲等服務業較為發達,對于外來人員短期的居住和生活有較高的容納彈性,這一特點非常適合進行體育比賽這樣的短期服務項目。
體育賽事外包服務屬于服務業,是第三產業的組成部分,其收費的基本內容也與服務業基本相似,包括比賽項目設計費、前期準備與籌備費用、場地租賃使用費用、裁判員與工作人員費用、獎品購買與發放、場地衛生管理費用、運動成績統計費用等。高校作為具有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功能的綜合性單位,在提供體育賽事外包服務的時候,可以綜合考慮其收益,對一些非營利性的單位,如:中小學校、事業單位,可以采取半公益半收費的方式,減免場地費用;對營利性較強的企業和單位,可以按照服務業的規范進行市場定價,制訂出合理的收費標準。收費標準的確定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的成本。
(1)場地器材的基本維護費用。在體育賽事的舉辦過程中,對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會產生使用損耗,一些新設置的項目還要購買新的器材,這部分的費用應當由使用者承擔,主要是場地養護、器材損耗(購買)、看臺維護三個方面。新購置的器材可以采用一次性付費,也可以采用代管租賃的形式綜合承擔費用。
(2)賽事組織管理人員的勞務費用。從運動項目的設計,運動員人數的確定,到組織比賽、判定名次,至團體總分的計算,各單項成績記錄的保留,都需要大量組織管理人員進行仔細地計劃和周密地安排。因此,這一項目的費用是提供賽事外包服務費用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3)賽事裁判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在賽事組織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辦公消耗的費用。如成績記錄與宣布,運動成績在賽事多個部門的遞交,裁判過程中的一些紙、筆、計算機、打印機的使用等。
(4)獎品設置和發放。獎品設置一般由舉辦單位提出標準,可以獎勵一至三名,亦可以獎勵一至六名或一至八名。獎品可以由舉辦單位按照項目數量和獎品設置進行購買,也可委托賽事外包單位進行購買,發放過程亦是如此。
(5)主要場所的衛生費用。運動場地及其周邊人流量的增加必然會給衛生方面帶來額外的負擔,特別是看臺衛生的打掃,需要在賽事舉辦期間進行衛生的基本清理,這部分的支出需要由舉辦單位支付。
(6)安保與救護費用。體育賽事舉辦期間現場的人員密度較高,為維持良好穩定的秩序,就需要投入一定的安全保障人員和設施,這雖是賽事外圍管理的支出,但也屬于總費用的一部分。還有,在比賽進行階段,可能會出現運動員、觀眾以及其他人員意外受傷需要救護的情況,必須安排專業醫護人員,保障救護的及時與有效,這部分費用也應納入賽事總費用。
(7)費用計算的方式。一般采用兩種方式計算費用。第一種是精細預算上述的每一項支出,最后核算出費用總額,優點是可以看到其中的每一項支出的具體金額,便于調整審定經費和預算之間的差額,適用于各級別的賽事。第二種是按照賽事組織管理人員參與的數量和賽事舉辦的天數進行估算,通常是按照每人每天(或半天)進行基本定價,再加入場地租賃費用,即可根據賽事舉辦的時間計算出費用總額,優點是便于計算、有利于基本保障,適用于大中型賽事,特別是公共性質較強的賽事,如:市、區、縣的中學生運動會;缺點是費用支出項目模糊,不利于面向小型的賽事外包需求單位。
由于目前尚沒有高校提供賽事外包服務方面的經驗,加上高校屬于教育系統中的事業單位,身份比較特殊,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賽事承辦資格的問題。按照目前的法律條文,可以自行成立賽事外包服務的公司或機構,由該公司或機構直接進行賽事服務的出售,這樣雖然相對正規,但是增加了成本,在沒有賽事的期間也會形成運行成本,而且這樣的機構相對獨立,不利于高校對其進行管理。另外一種就是在高校的體育運動委員會增加提供體育賽事外包服務的項目管理內容,由學校體委承辦,體育院部具體執行,這樣的形式比較靈活,有利于綜合管理、統籌安排,既可以做到對高校體育教學最小程度的干擾和影響,又可以對社會提供專業的體育賽事服務。
(2)賽事服務收費及其分配的問題。對于有營利能力的企業和單位,按照上面的收費辦法進行收費;對于非營利性的單位,如學校,收取費用時可對場地、項目設計費進行減免。體育賽事服務收取的費用,一般考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高校校方除留取場地維護費用外,其余費用在到賬后全部下撥到具體組織管理賽事的體育院系部。這樣可以使得高校體育人力資源得到比較高效的使用,達到高校體育資源合理配置的效果。
(3)賽事項目設計的問題。從良好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賽事服務要保持高質量和吸引力,除了組織管理人員細致周到的安排與服務之外,就是不斷地開發出新的更適合舉辦單位參賽者的項目,包括競技性項目和非競技性項目,項目設計最好針對舉辦單位參賽者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主要是裁判規則和比賽辦法兩個方面。管理中將賽事服務費用按一定比例安排項目設計基金,為項目的開發與設計提供保障。其中一些特色鮮明的項目設計還可以申報專利,進行所有權保護。
高校具有比較良好的體育場地設施和專業的體育人力資源,這些資源既是高校特有的,也是社會共有的。服務社會又是高校最根本的功能。將這二者結合的有效途徑就是為社會提供專業體育賽事服務。目前看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全民健身服務條件還不成熟,而提供賽事外包服務是可行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之一。賽事中運動員的參與和觀眾的觀看,又會推動全民健身的發展,提高各種運動項目在群眾中的參與人數。這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全民健身,增進群眾運動意識,培養生活中的運動健身習慣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此外,經過了體育賽事服務實踐和鍛煉的高校大學生在體育賽事組織方面所具備的能力,在終身體育意識方面所得到的提升是巨大的,這將會為我國基層體育賽事的組織和舉辦培養大批的人才,而這在全民健身方面更具深遠的意義。
[1](美)帕克豪斯,著.體育管理學——基礎與應用[M].3版.秦椿林,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段建伶.項目管理知識與實務[M].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
[3]周三多,陳傳明,魯明泓.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5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4]劉兵.新編體育管理學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G8
A
2095-2813(2014)12(a)-0214-02
邵濱(1979—),男,漢,山東金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