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延邊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延吉 133000)
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研究
王博
(延邊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延吉 133000)
武術本身屬于一種體育項目,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武術教學作為體育教育中重要部分,對推動我國體育教學事業和鍛煉學生的身體,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國很多普通高校都開展了武術課。經過多年的武術教學改進,武術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但是,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展,高校武術教學的一些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并不能完全發揮武術教學的作用,因此,高校武術教學迫切需要改革。
高校 武術教學 教學現狀 改革措施
眾所周知,現階段,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已經作為一門特殊的體育課程逐漸納入到普通高校教學體系,充分展示了我國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和博大精深。特別是武術具有的防身、健身以及健美等特有功能,尤其受到廣大青少年的推崇和喜愛,高校也越來越重視武術教學。然而,由于武術教學經驗缺乏、教學歷史短暫、教師隊伍不精等諸多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武術教學的實際效果,并不能發揮出武術所傳達出的精神和功能。該文主要針對高校武術教學的現狀進行解讀,并提出了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措施。
1.1 學生學習興趣低
眾所周知,武術教學在高校成為一門特殊的課程,必須有著一定的教材。現階段,各大高校武術教學使用的教材仍然是舊的教材,教材更新慢,缺少自主教學的創新,相對來講,教材比較陳舊,缺乏新穎性。另外,高校武術教學內容也比較單一,男子通常學習初級三路長拳、太極拳、棍術等,女子通常學習劍術、防身術以及太極拳等。由于高校武術教學教材陳舊和教學內容單一,導致高校武術教學形式比較單調,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通常是以學生模仿為主,老師示范。這樣在高校武術教學中,教材內容陳舊,教學形式單一,無法激起學生興趣,教學成果和教學效率大大降低,并不能發揮武術教學的實際效果。
1.2 武術教學內容陳舊
當前的武術教學內容仍然是以競技武術為主要內容,這種教學內容導致以下方面的后果。首先,高校武術教學內容不能有效地繼承與發展中國武術。競技武術只是武術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其文化趨向與傳統武術并不相同,并不能代表優秀傳統文化。舉例來講:一方面武術沒有散打實用;另一方面,競技武術對西方競技體育所崇尚的更快、更高、更遠的價值取向體現得并不全面。其次,高校武術教學內容導致當前武術教學內容單一,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當前高校的武術教學內容主要是初級長拳、24式太極拳、初級棍、初級劍等。舉例來講:長拳對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身體素質以及武術基本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學起來困難重重,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1.3 高校武術教學師資薄弱
師資隊伍結構是指教師隊伍的各種要素數量構成比例以及相互組合的關系。它主要是指由教師學歷、年齡以及職稱構成的一個整體動態結構,是衡量師資力量的綜合性指標。據目前統計得知,當前高校武術教學師資力量通常存在一些問題,師資力量不強,專業技能不強,文化素養也有待提高。另外,高校武術教師數量較少,學歷普遍較低,從而導致武術教學能力不足。這樣就不可避免的導致武術教學效率不高,武術教學成果不突出,從而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樣武術教學無形中成為了一種形式,武術傳達的真正教育功能被扼殺,嚴重損害了武術教育的形象和地位。
1.4 缺乏武術精神的弘揚
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只注重學生武術基本技術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武德的教育。習武先修德,中國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武術精神是武術可以源遠流長的核心力量。武術精神的弘揚,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道德,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武術精神的學習還可以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更好的為校園文明的建設起到推動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武術精神的弘揚放到重要的位置。
通過以上簡單分析了高校武術教學的現狀,說明高校武術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教學弊端,嚴重影響了高校武術教學成績和教學效果,不同程度的對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鑒于此,創新高校武術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完善高校武術教學師資力量,改革高校武術教學,十分關鍵。
2.1 改革武術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興趣
高校武術教學內容過于陳舊,毫無創新新穎之意,是高校學生缺乏武術學習激情,教學成果不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當前改革高校武術教學內容是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重點。鑒于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當前高校武術課程開設的情況,根據實際情況來改革和創新編制與高校學生學習相互適應的武術教材內容,借鑒大家普遍熟悉的初級甲組、乙組套路,套路創編難度也可與初級套路相接近,主要目的是縮短套路長度,由兩段來組成一個套路。從而減少沒有相關的動作,增加一些相對簡單的組合動作、漂亮的動作起式、定勢以及收勢等,從而完善和創新高效武術教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練習興趣。
2.2 武術教學中恰當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武術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學習武術的同時還能夠感受中國武術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還包括很多與武術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武術的過程中,不僅了解到武術文化的魅力,還能領略到與武術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目前,高校武術學習的主要對象是青少年,學習武術不僅能夠鍛煉身體,增強體魄和防身技能,同時還能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在高校武術教學中恰當的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與武術相關的文化,武術拳法以及拳理無處不表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思想。這樣通過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武術教學中去,能夠極大的增強學生對武術學習的樂趣,從而豐富武術教學知識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2.3 規范武術動作技術
武術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武術動作技術,因此規范的武術動作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武術的美好形象。目前高校在武術動作技術上存在很大問題,武術動作技術不規范。舉例來講:24式太極拳,高校在授課時,并沒有突出楊式太極拳的特點和風格,發力順序、動作起止點以及意識運用方面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這種武術動作技術不規范的傳播方式不利于太極拳的繼承和發揚光大。鑒于此,規范武術動作技術,對每一個武術動作都表現到位和充分,簡化基礎武術動作,充分掌握武術動作技術,十分必要。
2.4 改善高校武術教學師資
武術師資力量是高校武術教學中的重要因素,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武術教學教師隊伍,對提高高校武術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發揮著重要性作用。因此,改革高校武術教師隊伍,提高高校武術教師綜合素質是高校武術教學改革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首先,高校要完善武術教師結構,高薪聘請或招聘一些資質深,高學歷上的武術教師,他們對武術教學技能掌握的比較嫻熟,專業水平較高,在教學中自然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其次,高校加強對武術教師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并實施定期考核,全面鞏固和加強高校武術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武術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中國文化,對現代人們的成長和發展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和功能,同時也作為一種特殊的體育運動,有利于推動我國體育教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鑒于此,我們必須認真分析高校武術教學的現狀,從高校武術教學實際情況出發,從而不斷提出高校武術教學改革的策略和建議,旨在提高和改善高校武術教學的效果。希望本文對高校武術教學改革能夠提供一些微薄建議和指導。
[1]劉旭東,劉朝生.加強課堂“有效教學”促進高校武術教學改革[J].武術科學:搏擊·學術版,2009,4(19):141-142.
[2]劉惠英.高校武術教學的現狀分析及改革探索[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10(9):180-183.
[3]何凌翔.普通高校武術教學的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21):382-384.
[4]張亮亮,張云龍.論高校武術段位制實施與武術教學的相關研究——以上海高校為例[J].搏擊(武術科學),2011,7(8):282-284.
[5]張健.武術段位制與高校武術教學的互利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6):152-154.
[6]李光全,張元河.方法、現狀與中國意識:高校武術教學改革新探——基于武術原初素質和精要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11(17):281-285.
G807
A
2095-2813(2014)11(c)-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