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明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廣東廣州 510970)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楊貴明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廣東廣州 510970)
現階段,我國正在不斷實施與普及素質教育,各大高校也紛紛參與到改革當中并推行改革措施,此外,我國教育部還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目前,雖然各個地方高校在推動學校體育改革發展取得重要進展,但是由于缺乏管理規范和基本制度保障,一些地方高校思想認識不足,學校體育工作遇到諸多困難,仍是薄弱環節,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本文就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展開探究,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為今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經驗。
高校 體育教學改革 面臨問題 對策
隨著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國家對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大,對體育教育改革方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當前我國教育部已經統一印發并部署實施《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等文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為目標,旨在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以督促各地政府有關部門落實責任為目標,旨在推動各地加強學校體育工作[1]。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學校體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這是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頒布以來,黨中央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確的要求[2]。這些新政策大力地推動了我國各地體育教育改革步伐,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雖也得到了相應的推動發展,但仍面臨一定的問題。
1.1高校對體育教學不重視
許多高校設置體育課程為選修課程,這樣的安排嚴重忽視了體育課程的重要性。高校將體育課程作為選修課讓學生進行選修,讓學生覺得體育課可有可無,導致很多學生不重視體育課程,僅僅抱著修完學分就完事的態度,因此,無法達到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學生的健康質量也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嚴重違背了我國體育教育改革目標。此外,有些高校在體育課程的安排上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愛好需要進行設置,導致出現兩極化的局面:有些高校在體育課程中安排的體育項目過多,學生僅僅是對各個體育項目有個表層的了解,沒有具體掌握到某一體育項目;有些高校在體育課程中安排的體育項目過少,導致學生的興趣不高,對體育課程失去學習的動力,因此也只是初步了解某一個體育項目。
1.2傳統體育教學理念影響
當前,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師依舊受傳統體育教學理念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重體育技術的訓練,忽視體育理論的傳授。在高校體育課程安排中,體育實踐課課時占整個體育課程課時的比例超過85%,因此體育理論知識的課時顯得微乎其微。缺乏體育理論知識教育,導致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不到位,沒有意識到體育課程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僅僅保持“有體育課上就鍛煉一次,沒有體育課上就不鍛煉”的狀態,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形成自主鍛煉身體的習慣,嚴重與“健康第一”“終身體育”[3]的體育思想脫節。
1.3高校體育教師教學目標不明確
“以人為本”是我國體育教學的重要原則,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便是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習慣,以增強學生的體質,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但在實際高校體育教學中,許多體育教師沒有根據新課改教學目標制定正確的教學提綱,在實際體育教學過程中,仍然將教學重點放在體育技能方面,嚴重忽視對學生體質的培養。
1.4高校體育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
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自身能動性的發揮,學生上課只是根據教師的教法機械性地完成任務量,缺乏積極性,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該摒棄傳統教學模式,重新調動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與積極性。
1.5高校體育基礎設備欠缺
許多高校在體育基礎設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因此,體育基礎設施少,且陳舊,缺乏安全設施,這樣嚴重限制了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人身安全。因此,高校只有加大對體育基礎設備的投入,更新與豐富體育設施,提高體育設備的安全性,才能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1高校提高對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視
各大高校應該提高對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視,首先轉變思想觀念,加大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其次,將體育課程納入必考科目,與成績掛鉤,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讓學生真正鍛煉身體,提高自身體質。最后,實施基礎體育課程與選修體育課程相結合模式,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的同時又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掌握一項專門的體育技能。
2.2高校體育教師應采用新的教學理念
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將傳統的教學理念摒棄,創新教學理念,使其符合時代要求,符合社會需求,打破“重技能,輕理念”的教學局面,兼顧體育理論知識與體育技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以培養社會需求型體育人才為己任,強化學生鍛煉意識,努力讓學生養成自主鍛煉習慣。
2.3高校體育教師應轉變教學模式
高校體育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重視開發學生的體育天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促進學生養成經常鍛煉的習慣。例如,高校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長設計培養方案,讓學生能更好地開發自己的特長潛力,同時高校體育教師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個性化與實際教學情況相結合,更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又如,高校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資源輔助教學,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拓寬學生對體育界的認識,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例如,高校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某一場籃球比賽,讓學生通過觀看比賽,學會相應的比賽規則和籃球術語,同時,教師可以一邊播放一邊講解球員用到的籃球技能,提高學生對籃球技能的掌握。這樣既可以吸引學生對體育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對籃球的熱愛與技能的掌握。
2.4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素質
高校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對體育教學質量既有一定的影響,也有一定的聯系。而高校體育教師的素質高低對整個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好壞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因此,各大高校努力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大對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各個高校應該加大對體育教師的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素質與教學水平。例如可以設置“學校體育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項目”[4],制訂一套體育教師從業運動技能標準,實施兼職體育教師專項培訓制度,提高兼職教師教學和運動技能,提高專業體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授不同運動項目的能力,建立一批最具實力的師資隊伍。同時,還可以建立體育教師考核與評估制度,提高對體育教師的考察,完善體育教學改革體系。
保證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是強國強教、利國利民的大事。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增強學生體質承載著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滿足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既是長遠大計,又是當務之急。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的體質,各大高校應該根據現實教學狀況,采取相應的對策解決存在的問題,對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1]曹永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7(4):62-65.
[2]趙升,范凱斌.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評述[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1,26(3):61-64.
[3]陳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發展走向及改革對策的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1,26(5):103-105.
[4]孫萌,張楠.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18):120-122.
G807.02
A
2095-2813(2014)10(a)-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