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娟 門樹元
中國步入改革開放而立之年,投資環境日趨完善,巨大的市場吸引著大批外資涌入,民族品牌在對接和碰撞中收獲多多,教訓也不少,但讓外資和平融入中國,公平參與競爭,當是中國經濟自信迎接全球競爭的良性趨勢。
短短幾個字“可口可樂并購匯源”瞬間在中國大地上刮起了龍卷風,這不得不讓人想到中國的品牌以及近些年來激烈的市場競爭。本文通過多個實例闡述了匯源事件的深刻內涵以及對該事件的分析。
一、匯源事件簡介
匯源事件前后前后經歷七個月,經歷了八個階段,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這個事件的過程。
(1)2008年09月03日匯源果汁發布公告稱,可口可樂將以24億美元收購匯源全部股份。(2)2008年09月19日,可口可樂已將收購匯源的相關申請材料遞交到商務部。(3)2008年11月6日,商務部表示申請材料尚未達標 未立案。(4)2008年12月2日,匯源果汁與可口可樂公司公布公告稱,已向商務部提交反壟斷審批申請,而商務部正就此進行審批。(5)2008年12月05日商務部首次公開表態,已經對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申請進行立案受理并購案,在立案審批后,審查將分為兩個階段。(6)09年01月06日商務部針對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案的反壟斷審查已經進入第二階段。(7)2009年3月18日中國商務部表示,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未通過反壟斷調查,因為收購會影響或限制競爭,不利于中國果汁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匯源事件的分析
匯源事件前前后后吸引了各方注意力,消費者,商界精英,學者,甚至政府部門,足以說明匯源不僅僅是匯源的并購,這是一個代表,一次商業經濟的未來趨勢,有可能我們一步不慎,以后就是崎嶇的山路,讓我們寸步難行,因此我們必須關注它,深入的剖析它。
關于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探討,主要涉及三方面問題:
(一)飲料制造業。飲料制造業是一個傳統行業,成長性比較低。但同時也是一個增加值率較高的行業,全國行業的平均增加值率約為26%,而飲料業為36%。
我國飲料制造業根據行業劃分標準,屬于C15行業,包括
4級行業:(1)酒精制造; (2)酒的制造; (3)軟飲料制造 ;(4)精制茶加工。
與可口可樂和匯源有關的是第三個三級子行業,而可口可樂屬于碳酸飲料制造,匯源屬于果菜汁及果菜汁飲料制造,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屬于具有密切關聯的跨部門收購。
(二)跨國并購問題。(1)跨國并購是重要的外商直接投資方式,對于匯源,可口可樂也采取了這樣的投資方式。外資對東道國的直接投資主要有三種方式:新建投資、跨國并購和置換投資。
(2)發達國家是參與跨國并購的主體。發達國家是參與跨國并購的主體,占世界出售額和購買額總額的80%以上。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主要發達國家多是跨國并購的出售方,而且是涉及重要的行業,品牌并購占了絕大比例。可口可樂就是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來做交易的。
(3)跨國并購對東道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表明,無論是跨國并購還是新建投資,對東道國經濟發展的影響途徑和方式都有所不同。長期來看,兩種進入方式對東道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幾乎是一樣的。經濟條件下都是做出對自己利益有利的決定。
(三)反壟斷問題。(1)可口可樂在華已經處于較高的市場壟斷地位。可口可樂是世界著名的500強跨國公司,國際化程度很高。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的投資企業大約有29家,在碳酸飲料行業中,市場地位已經居于支配地位。2005年市場份額占全行業的44%,2006年為45%,2008年為51%。匯源公司在行業中,市場地位較弱,而且逐年下降。2005年為9.6%,2006年為8.4%,2008年為7.4%。這是引起收購事件的導火線。
(2)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后的市場結構屬于較弱的霸占型。如果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后,行業就涉及到碳酸和果蔬兩個子行業,理論上分析,收購后的市場結構是混合產品生產,并購后的飲料業市場結構是較弱的集中霸占型。
(3)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理解跨國公司的市場行為。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非常明顯,而且日益深化。根據比較優勢原則,滿足最優化的要求,將產業鏈加以分割,建立一個新的國際分工體系。可口可樂公司也一樣,是國際競爭導致其全球生產和全球運營的策略行為。
三、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國外大量知名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意識到了品牌對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提高核心競爭力等方面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基于“匯源事件”我們要學習那些良性發展或已做成了百年企業的榜樣們,借助他們成功經驗來發展自己的品牌。這將決定企業走怎樣的發展道路,能否走遠、走長。
參考文獻:
[1] [英]湯姆.布萊科特,鮑勃.博德.品牌聯合[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2] [英]馬特黑格.品牌的成長[M].九州出版社.2006-01.
[3] 劉永炬.別拿品牌不當回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