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滿
摘要 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情感因素對學習者有很大的影響,動機作為情感因素的組成部分,其影響也不容小覷,而語言學習的動機一般分為融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通過教學實踐中發現來華留學生學習動機不同,學習效果也不盡相同。以一名布隆迪留學生的作文為例,可以分析出融合型動機對其漢語習得有哪些積極影響。
關鍵詞 二語習得;融合型動機;留學生;積極影響
一、引言
二語習得,是指母語習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語言的學習。據有關調查顯示,二語習得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個方面。智力因素是指人天生就具備的語言認知機制,這種機制與生俱來;非智力因素則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方法、性格特征和文化因素等。[1]學習動機作為非智力因素中的一部分,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根據Rober Gardnerand Wallace Lambert的理論,存在兩種語言學習動機,即融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二者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而將二者結合能獲得比單一動機理想得多的效果。[2]融合型動機是指學習者學習目的語是因為對目的語群體充滿興趣,理解目的語群體的文化,希望與目的語群體有更多的接觸,甚至希望成為目的語群體的一員。融合型動機的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熱情很高、興趣很濃,有助于漢語習得。通過寫作課教學實踐結識了一名來自布隆迪的留學生,通過對其了解和離開中國前寫給我看的一篇文章,使我有了對學習動機對二語習得的影響的探討的想法,然后發現其文章中反映出學習漢語的原因正符合融合型動機。融合性動機對其影響有哪些,下文中我將以還原作文的形式進行分析。
二、融合型動機的積極影響
這名布隆迪留學生的作文題目是《期待了十五年》,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我不僅覺得感動,還因此想到了學習動機的力量。注:下文中將統一稱呼這名學生為R學生。
(一)融合性動機對留學生二語習得具有激勵作用
融合型動機往往能夠激勵學習者,有些留學生最初學習漢語往往只是因為對中國的好奇和喜歡,這樣的動機激勵他們要努力獲取學習的機會,就如R學生在作文第一段提到的那樣:“我上了小學的那年,我才明白,人們說的話也可以被寫下來。在我生活中,我曾經遇到了很多產品上面貼著一些簽條。人們說它們是為說明產品的用法和來源的。我的好奇心讓我比較了不少簽條才發現與眾不同之一,上面寫著一種異乎尋常的書法。我的愛好讓我去了電影院。我沒想到那樣的書法也流行在電影里。據說這是一門叫中文的語言。我們課堂里也學了兩個兄弟的旅游經歷。當他們游覽一個水電站的時候,他們碰到了幾位工程師,話說得十分費解難怪是中國話。我對這門語言的興趣一天比一天強,心里總是想是否有一天我會看得明白這門語言,看的懂電影講的道理,跟中國人順利地交流。充滿渴望的我,我耐心等待了這一天。”這是一個從兒童時期就開始的渴望和期盼,這也是融合型動機的最好詮釋。這種動機激勵了他的成長,使他慢慢努力,一點一點接近自己的夢想。
(二)融合性動機對留學生學習態度具有積極影響
學習動機決定學習態度,動機和態度也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的。學習態度可分為積極和消極態度兩種。留學生學習態度積極會對目的語學習有比較強烈的興趣,也會很樂于去接觸目的語及其文化。反之,消極的態度則會影響學習效果,對二語習得不利。R學生在文中提到:“一天早晨,在大學校園,當我準備上自習,我看了看公告欄卻沒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個通知說我們大學與渤海大學簽了合作,還建立了一個教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學院:孔子學院。我連忙去了辦公室報名。充滿興趣和活力,我上了課,參加了活動。孔子學院給了一年的獎學金來華學習中文。到了渤海大學,我利用了這次機會來積累知識,加強我的語言能力。”R學生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的學習態度都極其端正,這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受融合型動機的影響,他心中有夢想、有堅持,還有對中國語言的向往。
(三)融合型動機對文化適應具有積極影響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學習者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同時也是對目的語文化的習得和適應過程。文化適應模式的核心內容是:第二語言習得只是文化適應的一部分,學習者始終處于從不適應過渡到適應的連續系統中,學習者對目的語群體的文化適應程度將決定其習得目的語的水平(1978b:34)。[3]”R學生來到中國后最初是不適應的,但是在克服了“文化休克“階段,慢慢地適應在中國的生活,進入了文化適應階段。如:我又去了北普陀山,去了很多公園和錦州市的名勝古跡,對中國的一切攢了不絕口。我還參加了漢語水平五級考試。雖然這次考試不僅太費勁而且很有挑戰,但是如果我能夠及格,我會佩服自己的疲勞和積極心態。”
R學生的堅持與意志讓人感動和佩服,而這一切的開始都是因為喜歡、好奇和向往。因此,可以說融合型動機如同人的信念和意志一般,具備融合型動機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就如同掌握了一把開啟希望之門的鑰匙,而過程固然辛苦,結果也定然甘甜。如今的他回國之后繼續學習漢語,他說自己要做和漢語有關的工作。這說明融合型動機是一個好的開始,而最終轉變為工具型動機也是必然,二者有機結合會使學習效果更佳。
三、結語
融合型動機在留學生二語習得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布隆迪留學生的一篇文章為例,充分說明了融合型動機對留學生漢語習得三個積極影響,分別為:一是融合型動機對留學生二語習得具有激勵作用;二是融合型動機對留學生學習態度具有積極影響;三是融合型動機對文化適應具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陳果,二語習得中的動機因素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2] 鄭曉琴,論“融合性動機”和“工具型動機”對學習效率及應試表現的影響[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7.
[3] 陳紅平|劉維,文化適應模式與中國人的二語習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31期 總第182期.
[4] 黃耀華,從文化適應模式出發看融合性動機對英語專業學生外語學習的影響[J],教育論叢,2010.
[5] 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