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萍
摘要:指出了景洪市已經實現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一期建設任務,目前正在實施二期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對景洪市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10多年來取得的主要成績和經驗進行了分析、總結,提出了相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天然林保護;建設;思考
中圖分類號:S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1006902
1引言
西雙版納是我國著名的生態資源寶庫,擁有全球北回歸線附近唯一的一片熱帶雨林和許多珍稀動植物。1998年,國家把金沙江上游和西雙版納林區的51個縣市列為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實施范圍,并全面停止天然林資源的商業采伐。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天然林集中分布區域之一,西雙版納州轄景洪、勐海、勐臘一市二縣,總面積19582km2,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按國家規劃,分為一期和二期,分階段實施,一期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時間1998~2010年,共13年,二期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時間2011年~2020年,共10年。景洪市位于西雙版納州的中央地帶,州府所在地,面積7003km2,通過15年的努力,已經完成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一期的所有公益林建設任務,目前正在實施二期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
2景洪市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基本情況
景洪市于1998年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以來,至今已實施15年,已完成天然林保護森林管護面積583萬畝,實施天公益林工程建設6206萬畝。其中,人工造林646萬畝,封山育林4949萬畝,飛播造林61萬畝,各工程項目造林的成活率均在95%以上,保存率達到90%。以及天然林保護配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自2001年實施以來,該市業已完成退耕還林任務88萬畝,其中,退耕還林38萬畝、荒山造林5萬畝,被譽為“綠海明珠”的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積極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停伐天然林、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目前景洪市境內森林覆蓋率已達到8446%,城市綠地覆蓋率達到4665%(表1)。
3景洪市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實施以來所取得的成果
通過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妥善安置森工企業富余人員,使景洪市5830000畝天然林資源都得到有效保護,生態公益林面積明顯增加。據統計,自1998~2010年期間,景洪市境內新增森林面積564599畝,新增森林面積452萬畝,同時通過針闊混交,喬灌結合的公益林建設,加之行之有效的森林保護而促進自然生態恢復,林分蓄積明顯增加,林分的質量必將大幅提高,林種結構更趨合理,天保工程實施后,景洪市的熱帶雨林將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得到改善,森林生態功能顯著增強,增加森林蓄水能力1439萬m3,工程區森林總蓄水能力達到141827萬m3,全市水土流失面積明顯減少,各種生態性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顯著降低。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林區社會穩定發展,職工安居樂業,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表1景洪市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一期任務完成情況萬畝
任務計劃
年度1森林管護
面積1公益林建設合計1人工造林1飛播造林1封山育林1苗圃
建設合計1583.00162060916460016100015149201891998年111370201600111364201999年1552.00110958919000111005001892000年1583.0018000111800012001年1583.001620001600011600014000012002年1583.001360001600011500011500012003年1583.00130000150001500012000012004年1343.0015000011000011000013000012005年1343.0017500011000011500015000012006年1343.0013100011000113000012007年1343.0012200017000111500012008年1343.001250001500011200001擴大內需113500015000113000012009年1343.002010年1343.00
4在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中存在的問題
(1)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景洪市是以傣、哈尼、基諾、布朗、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縣,由于受歷史、自然等諸多因素制約、壩區經濟發展迅速,比較富裕;山區社會發育層次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基礎差,文化落后,社會經濟發展緩慢。
(2)景洪市經濟林面積大,林副產品發展快,橡膠、茶葉產業已發展成為國家基地,熱帶水果也有了長足發展,村民受經濟利益驅使,毀林開懇種植經濟作物的現象嚴重基礎,嚴重影響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的實施。
(3)基礎設施薄弱,硬件設備老化,各鄉鎮林業站交通、通訊工具缺乏,不利于森林管護和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
(4)隨著多年的天然林停止采伐和民用狩獵槍枝的收繳,野生動物相應逐年增多,農民莊稼受損,以及人、畜受野生動物傷害的案件逐年增多,需要國家逐年增加野生動物肇事補償經費。
(5)造成森工企業固定資產閑置情況。天然林停伐后,景洪市地方森工企業原來集采、運、貯等固定資產閑置共1392萬元,其中機器設備505.1萬元,房屋資產764.2萬元,場地122.9萬元。
5景洪市在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實施的幾點經驗和做法
5.1加強領導、協調組織,推進工程管理順利實施
要搞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除了完善的規劃設計,重要的是要加強管理,有效的推進工程實施,加給領導、協調組織,景洪市天保工程領導小組加強對工程建設的領導,協調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工程建設。天保辦做好與森林防火、資源林政、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公安、林業科技推廣,苗木培育等部門的協調工作。endprint
5.2加強宣傳工作
景洪市天保辦通過建造固定的天保工程標志牌,印發天保工程宣傳手冊,印發森林防火宣傳手冊,印發有關法律、法規、條例、條令手冊,粘貼標語,進行電視、廣播、電影廣告等宣傳方式,使天保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有關規章制度深入工程區群眾心中,廣泛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
5.3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措施
景洪市是多民族聚居市,少數民族較多,各民族有自己的傳統習慣,各地都有有效管護森林資源的經驗措施,景洪市天保辦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對全市每一個責任區制訂科學、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措施。配合鄉鎮人民政府(人大)制定完善的村規民約,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5.4深化企業改革,調整產品結構
對于景洪市地方森工企業而言,深化企業改革,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文件規定和嚴格執行實施方案,努力做好森工企業職工的分流安置轉產工作,完善分流職工的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工作,徹底關閉市內以木材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同時妥善處理企業欠帳問題,將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任務主要落實給國營林場實施,把林場職工由砍樹人變為栽樹人,看林人,據統計,景洪市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共分流安置富余人員287人,森工企業職工全部得到妥善分流安置,緩解了林區就業壓力,同時,把森工企業職工從森林采伐轉向營造林工程和森林管護,解決了企業面臨的資源危機和經濟危機,確保了林區的社會安定團結,從而保障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
5.5科技興林,提高天保工程建設質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天保工程建設中,也要根據生態建設和產業開發需要,堅持科教興林,嚴格做好項目總體規劃設計,按方案規劃嚴格進行工程項目實施,在建設過程中,培養和培訓大批的林業科技工作者,林業干部職工和廣大林農,完善科技保障體系建設,加強和科研和科研合作,選擇必要的小型科研項目加強研究,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職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
5.6增加群眾收入,緩解就業矛盾
景洪市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除分流安置地方森工企業職工外,每年還可安排410名農村勞力作為長年護林員進行森林管護,同時,公益林建設還可提供約15.1萬個季節性勞動機會,這將大幅增加群眾收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
參考文獻:
[1] 西雙版納年鑒編輯委員會.西雙版納年鑒2012[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2] 云南省林業廳,云南省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文件資料匯編[R].昆明:云南省林業廳,2008.endprint
5.2加強宣傳工作
景洪市天保辦通過建造固定的天保工程標志牌,印發天保工程宣傳手冊,印發森林防火宣傳手冊,印發有關法律、法規、條例、條令手冊,粘貼標語,進行電視、廣播、電影廣告等宣傳方式,使天保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有關規章制度深入工程區群眾心中,廣泛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
5.3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措施
景洪市是多民族聚居市,少數民族較多,各民族有自己的傳統習慣,各地都有有效管護森林資源的經驗措施,景洪市天保辦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對全市每一個責任區制訂科學、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措施。配合鄉鎮人民政府(人大)制定完善的村規民約,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5.4深化企業改革,調整產品結構
對于景洪市地方森工企業而言,深化企業改革,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文件規定和嚴格執行實施方案,努力做好森工企業職工的分流安置轉產工作,完善分流職工的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工作,徹底關閉市內以木材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同時妥善處理企業欠帳問題,將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任務主要落實給國營林場實施,把林場職工由砍樹人變為栽樹人,看林人,據統計,景洪市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共分流安置富余人員287人,森工企業職工全部得到妥善分流安置,緩解了林區就業壓力,同時,把森工企業職工從森林采伐轉向營造林工程和森林管護,解決了企業面臨的資源危機和經濟危機,確保了林區的社會安定團結,從而保障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
5.5科技興林,提高天保工程建設質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天保工程建設中,也要根據生態建設和產業開發需要,堅持科教興林,嚴格做好項目總體規劃設計,按方案規劃嚴格進行工程項目實施,在建設過程中,培養和培訓大批的林業科技工作者,林業干部職工和廣大林農,完善科技保障體系建設,加強和科研和科研合作,選擇必要的小型科研項目加強研究,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職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
5.6增加群眾收入,緩解就業矛盾
景洪市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除分流安置地方森工企業職工外,每年還可安排410名農村勞力作為長年護林員進行森林管護,同時,公益林建設還可提供約15.1萬個季節性勞動機會,這將大幅增加群眾收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
參考文獻:
[1] 西雙版納年鑒編輯委員會.西雙版納年鑒2012[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2] 云南省林業廳,云南省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文件資料匯編[R].昆明:云南省林業廳,2008.endprint
5.2加強宣傳工作
景洪市天保辦通過建造固定的天保工程標志牌,印發天保工程宣傳手冊,印發森林防火宣傳手冊,印發有關法律、法規、條例、條令手冊,粘貼標語,進行電視、廣播、電影廣告等宣傳方式,使天保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有關規章制度深入工程區群眾心中,廣泛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
5.3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措施
景洪市是多民族聚居市,少數民族較多,各民族有自己的傳統習慣,各地都有有效管護森林資源的經驗措施,景洪市天保辦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對全市每一個責任區制訂科學、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措施。配合鄉鎮人民政府(人大)制定完善的村規民約,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5.4深化企業改革,調整產品結構
對于景洪市地方森工企業而言,深化企業改革,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文件規定和嚴格執行實施方案,努力做好森工企業職工的分流安置轉產工作,完善分流職工的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工作,徹底關閉市內以木材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同時妥善處理企業欠帳問題,將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任務主要落實給國營林場實施,把林場職工由砍樹人變為栽樹人,看林人,據統計,景洪市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共分流安置富余人員287人,森工企業職工全部得到妥善分流安置,緩解了林區就業壓力,同時,把森工企業職工從森林采伐轉向營造林工程和森林管護,解決了企業面臨的資源危機和經濟危機,確保了林區的社會安定團結,從而保障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
5.5科技興林,提高天保工程建設質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天保工程建設中,也要根據生態建設和產業開發需要,堅持科教興林,嚴格做好項目總體規劃設計,按方案規劃嚴格進行工程項目實施,在建設過程中,培養和培訓大批的林業科技工作者,林業干部職工和廣大林農,完善科技保障體系建設,加強和科研和科研合作,選擇必要的小型科研項目加強研究,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職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
5.6增加群眾收入,緩解就業矛盾
景洪市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除分流安置地方森工企業職工外,每年還可安排410名農村勞力作為長年護林員進行森林管護,同時,公益林建設還可提供約15.1萬個季節性勞動機會,這將大幅增加群眾收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
參考文獻:
[1] 西雙版納年鑒編輯委員會.西雙版納年鑒2012[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2] 云南省林業廳,云南省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文件資料匯編[R].昆明:云南省林業廳,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