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嵐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舞蹈文化產業的興起是發展的必然產物。政府提出把文化產業確定為影響未來發展的戰略產業。湖南是我國的文化大省,文化產業發展較快,帶動了湖南省舞蹈文化產業的發展,但由于種種原因發展比其他產業遲緩。如何在當今新形勢下加快舞蹈文化產業發展,打造舞蹈文化產業品牌,為湖南文化產業的繁榮做出貢獻?對湖南舞蹈文化產業現狀的調查,是湖南舞蹈文化產業發展對策研究的理論依據。以此推動舞蹈文化的產業化進程,促進舞蹈文化產業大發展。
關鍵詞:商業化;舞蹈產業;發展
一、湖南舞蹈產業發展現狀
(一)傳統舞蹈地位受到沖擊。舞蹈是八大藝術之一,在很久以前就成為人們情感表達、情緒宣泄的載體,湖南的傳統舞蹈與我國其他地區的舞蹈相比更具有本民族淳樸、熱情等鮮明的文化特色與性格。湖南的舞蹈在近五十年來受到了來自各種外來因素與事件的影響,呈現出比較復雜和矛盾的發展狀況,它既因西方傳統舞蹈的熏陶形成了高度封閉的訓練學習模式,又時常受到其他藝術領域變革的沖擊,正處于搖擺與再次定位的階段。伴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西方舞蹈正在逐漸對湖南的本土舞蹈形成沖擊,強勢的外來藝術形式加上人們對本民族傳統舞蹈的淡忘與忽視,湖南民族民間舞正在逐步的遠離大眾的視野,這樣的局面顯然是值得舞蹈領域的專業人士以及公眾的共同關注的。湖南的傳統舞蹈正迫切的需要得到來自其他行業的支撐與鼓舞,一味的用單薄的舞蹈藝術來對抗強大的商業力量與同業競爭并不能幫助其盡快的擺脫頹勢,相反的,它更需要傳統文化產業、有眼光的新興商業力量以及政府部門和群眾百姓的扶持,這樣才能夠讓舞蹈產業、特別是湖南的本土舞蹈再次獲得新生。
(二)舞蹈產業與群眾逐漸疏離。舞蹈界的大師級人物賈作光曾經說過“群眾不跳舞、不愛舞,產業化也是空談”,這句話不僅強調了百姓參與舞蹈事業的重要性,還提出群眾的力量才是舞蹈稱之為產業的基礎。舞蹈能夠從一種相對孤立的藝術形式逐漸發展成為能夠帶動經濟效益并支撐其持續發展的產業離不開公眾的關注與支持。就目前的舞蹈產業來看,愿意購票付費觀看歌舞劇、舞蹈表演等舞臺舞蹈的人們越來越少,更多的人們愿意選擇通過網絡觀看視頻或者直接選擇更加直白、通俗的娛樂項目進行享受,舞蹈產業所賴以支撐的群眾基礎正在逐漸瓦解。實際上,舞蹈并不像向大多數人想象的晦澀難懂、高深抽象,只要人們愿意靜下心來,融入其中的進行觀賞,都能夠從中得到共鳴或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欣賞角度,但是舞蹈產業仍然不能敵過影院、演唱會的門庭若市,這難免不讓舞蹈工作者以及藝術家們唏噓不已。本身來自于人類勞動的舞蹈藝術如何再一次的反饋到群眾身上成為了人們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方向,如果舞蹈產業持續以這種“高冷”的姿態存在于我國的藝術領域,不要說讓舞蹈朝著產業化、商業化方向發展,就算傳統舞蹈藝術的延續和生存都將成為難題。
(三)舞蹈產業的平臺不多且比較混亂。想要將舞蹈發展轉型成為一項產業,必要的媒介支持和平臺是不可或缺的。湖南的舞蹈藝術也不可能僅憑藝術領域的魅力得到強勁且持久的發展,更多還需要借助相關的舞蹈產業平臺得以展示、發揚以及獲得受益。目前將舞蹈與利益掛鉤的推廣平臺包括舞蹈培訓工作室、媒體網站等等,類似這些渠道在對外傳播舞蹈藝術資源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它們對各種舞蹈類別、演藝形式進行了比較到位的展示,并在其中獲得了應有的報酬。但畢竟這些渠道并沒有相對正規的認證資格,在具體的推廣過程中仍然還會顯得有條不紊,嚴重的甚至會涉及人員分歧、收入糾紛以及合同問題,這些瑕疵不可避免的影響了舞蹈產業的正規化發展,也一定程度的為舞蹈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從經濟角度看,如此的平臺推廣是不經濟的,它大多以小團體、小品牌形式存在,缺乏比較專業的規模優勢,由此進行的舞蹈教學、舞蹈演藝以及推廣孤掌難鳴,并不能達到助力舞蹈產業的根本目的。舞蹈藝術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領域,涉及多種形式的藝術表現、以及多角度的拓展方向,單靠民間存在的小微產業力量并不能托舉起整個舞蹈藝術領域對振興舞蹈產業的希望,舞蹈工作者、藝術家以及團體也應該及時的認清舞蹈產業發展缺乏權威平臺的現實,進一步的聚集社會力量與資源才能讓舞蹈產業發展實現有規劃、有目的的穩步前進。
(四)對湖南舞蹈文化產業缺乏研究、缺乏管理。據調查反映,有關部門對湖南省舞蹈文化及其產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應有的重視。某些領導片面的看待問題,不愿意在形式及內容的改革創新方面下功夫,也不愿意在財政上給予相關的支持,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發展民間蹈舞文化產業缺乏積極地、科學地、全面地探索和研究。
盡管理順了基本的體制框架,文化體制也進行了初步的改革,但由于思想觀念不入流,也還是使得國有舞蹈文化企業和單位,在新體制下仍然按照舊機制運行;另一方面省內國企文化單位體制改革進展緩慢,對改革持觀望態度。湖南省雖然成立了國有文化資產部門和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部門,但大多數國企仍按舊機制運行的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舞蹈文化產業在全省國民經濟中所占的份額不大。由政府扶持少數的舞蹈文化產業,沒有充分與市場有機結合,缺乏活力,創新力度不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要求,現代化的舞蹈文化產品生產和組織管理方式沒能起到充分作用。上述的這些缺陷都是與舞蹈文化產業結構本身的不合理、不科學、不規范息息相關的。各地區市縣鄉民間舞蹈文化產業組織形式規模小,處于分散化自由狀態,管理制度差,從而導致了民間舞蹈文化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
二、湖南舞蹈文化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一)強調傳統舞蹈的商業化發展。舞蹈產業是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傳統形式的文化產業相比較還是有著一定的提升空間和先天優勢的。舞蹈本身所特有的肢體動作以及與音樂的配合能夠使之區別與文字文化、語言文化等,能夠向人們傳達出生動、深刻的情感色彩,并能夠較快的對觀者產生情緒渲染和傳達的作用,這樣生動的文化藝術形式就應該被人們盡早的發掘并使之參與商業化流程,從而迅速的讓舞蹈產業得到來自社會大眾的效果反饋與感情上的鼓舞。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的傳統舞蹈更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商業化轉變,并以湖南傳統文化作為品牌,來獲得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以及來自政府的扶持。近些年備受關注的舞劇包括《邊城》、《古漢伊人》、《南風》等都不約而同的將視角置于最本土、老百姓最熟悉、也最具傳統藝術特色的領域,這樣的題材和主旨不僅能夠更加深刻的突出其對民族文化、民族藝術的傳承與保護,還能夠在國際舞蹈領域獲得一席之地,讓世界更加真切的看到中國、感受到中國。在2012以來年頗受關注的大型舞劇《魅力湘西》向人們傳達了南風特色的風土人情與原生態的精彩表演,成為了國家文藝精品。與此同時,張家界魅力湘西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迅速形成,并快速的與房地產業、旅游業達成了合作,推出了“魅力湘西”特色旅游項目,如今,“白天觀奇山秀水,晚上賞魅力湘西”正成為海內外華人和國際友人們的共識。在endprint
2007年春的湖南旅游產業大會、2008年夏的“珠洽會”和2008年秋的湖南國際旅游節上,成為湖南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由一部舞劇帶來的商業鏈條以及地區經濟繁榮展現在人們面前。由此可見,舞蹈產業特別是具有特色的傳統舞蹈具有著足夠的發掘潛力,它與商業鏈條的聯結更能夠為人們創造財富,同時,由商業反哺舞蹈藝術本身,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顯著效果。
(二)關注群眾舞蹈中的商業化空間。所謂群眾舞蹈并不是指某一個人或者幾個人掌握或者演繹的舞蹈,這一說法突出強調著群眾舞蹈的集體性、現象性,它更加深刻的代表著某種群眾生活狀態與社會現象,將與舞蹈產業的商業化轉型密切相關。群眾舞蹈是群眾文化中的一部分,大多是根據老百姓的業余生活、興趣愛好所達成的一種自娛自樂、自我放松的行為,參與者們以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為目的,看似與商業并沒有任何關系。但實際上,越能夠體現人類能動性的活動,人們越能夠從中獲得商機。就以目前最火爆的廣場舞為例,這些自發組織起來的以強身健體、放松心情為目的的中老年人就已經形成了一個集體,人們可以根據這個集體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基礎舞蹈訓練、具有一定難度的專業舞蹈輔導,并定期的舉辦相應的競賽。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幫助熱衷于廣場舞的中老年人得到更加專業和健康的指導,還能夠做好舞蹈產業推廣的基礎工作,讓舞蹈的根深深的植入基層群眾,實現舞蹈事業的“親民”“愛民”。廣場舞只是一個比較鮮明的例子,人們還可以根據不同群體的舞蹈喜好進行細致到位的方案調整。街舞、瑜伽、拉丁等等都能夠被人們引導到百姓當中,而這其中的商機就有賴于經濟人士獨到的眼光與大膽的創新了。
(三)逐步拓展舞蹈產業的推廣平臺。不僅是舞蹈產業,任何領域的事物想要與商業掛鉤都需要良好的推廣平臺與巧妙的營銷手段,除了比較傳統的賽事、會展等宣傳平臺,網絡、媒體也是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以湖南衛視推出的舞動奇跡節目為例,盡管難以與舞蹈選秀脫離干系,但是它的確為中國舞蹈事業以及整個產業開辟了新的視角,提供了足夠搶眼的推廣平臺。它雖然不如傳統并占主流的歌唱類選秀更加奪人眼球,但節目中專業的導師配備以及極其華麗的硬件設施都使舞蹈藝術這個逐漸遠離人們日常生活的藝術形式再次鮮活的展現在舞臺之上,隨之而來的除了表面上的名次、舞者個人發展等新聞,還包括人們對舞蹈領域的思考,以及對舞者掙錢養“舞蹈”現狀的反思。不管接下來人們對該節目以及選手、導師等有著怎樣的異議,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次藝術與商業的結合,舞蹈產業的商業化又增加了電視欄目這條道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經濟效應以及影響力也讓人們對商業化發展有了新的理解與設想。如今社會中各種先進的媒介力量都能夠成為舞蹈產業向商業化靠攏的助推力,而項目的成敗就在于藝術與商業的轉化生硬或流暢、二者的結合有機或有悖常理,這其中的奧秘還需要人們繼續與之有關的種種嘗試。
(四)培育和監管文化市場,構建和諧高效民間舞蹈文化產業服務體系。要想繁榮民間舞蹈文化,推進湖南民間舞蹈文化產業發展進程,首先,要提高全省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加強構建高效和諧湖南民間舞蹈文化產業服務體系建設。其次,我們可以創立民間舞蹈文化名優產品,培植民間舞蹈文化交易市場等,多方位、多角度培育和監管市場。再次,我們需要加快全省民間舞蹈文化產業團隊建設,不斷挖掘傳統民間舞蹈表演形式,積極開創民間舞蹈服裝、道具等相關的新興產業,逐漸使其與民間舞蹈文化產業形成輔助產業鏈條。
總結 :舞蹈產業本身作為一個與人們品味以及接受程度有關的事物,在與商業結合、走商業化道路的過程中就會面臨復雜的反映情況以及參差不齊的認可度,所以想要讓舞蹈藝術走下神壇,“接接地氣”,還需要人們對群眾的態度、市場的趨勢以及舞蹈藝術的特色進行更加規范和有針對性事先研究,這樣才能擺正舞蹈產業在整個市場以及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也才能夠逐步實現其商業方向的轉型。
參考文獻:
[1] 孟倩倩.淺談舞蹈產業商業化趨勢下舞蹈藝術的良性發展[J].藝術科技.2014.7(3):209-209
[2] 陳娟.淺析中國舞蹈產業化的發展創新[J].安徽文學:下月刊.2014(1):138-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