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有君
摘 要:綏化市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在我國農產品供應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同發達地區相比,綏化市農產品供應鏈模式還存在著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利用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和導向,加強市場主體建設、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基礎設施以及建立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的質量保證體系等才能有效的促進綏化市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
關鍵詞:綏化市;農產品供應鏈;發展模式分析
一、綏化市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現狀
綏化市政府著重關注農產品物流的建設工作,目前正在著力打造黑龍江省物流中心。綏化市農產品物流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發展規模以及發展廣度上來說,綏化市農產品物流在黑龍江省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長安農產品物流公司涵蓋了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服務的30%,創造年收益超過3000萬。但是綏化市由于沒有引進先進的保鮮加工技術、對信息化建設以及交通網絡建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農產品物流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全市主要的農產品運輸通路僅占到20%,建成信息化、網絡化的物流企業僅占到10%左右。從中可以看出綏化市的農產品物流供應還存在著很多迫切要求改善的地方。
二、綏化市農產品供應鏈發展模式存在問題分析
(一)農產品物流供應主體不發達。綏化市農產品供應鏈的主體主要是農民、供銷社以及個體商販等,大型農產品物流企業十分稀少,據目前有關數據得知綏化市大型物流企業僅占到整個物流主體的16%左右,九臺市的大型物流企業則占到了30%左右。目前綏化市大型的物流公司有肇東北大荒物流公司、德邦物流公司以及長安物流公司等。農產品物流從業主體數量較多,但交易方式普遍單一、交易規模普遍較小,規模效益普遍偏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沖擊。
(二)物流基礎設施、設備落后,物流效率低。物流基礎設施落后是造成農產品物流效益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這主要表現在交通不發達、機動運輸力量偏低、專業設備運輸總量偏低等,而同樣位于黑龍江省的愛輝縣就已經建立了完善的交通網絡,這有效的促進了黑龍江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的進一步發展。只有不斷提高綏化市的交通運輸水平以及冷藏保鮮技術,才能在本質上促進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的進一步發展。
(三)農產品物流質量監督體系不健全。農產品物流產品的來源、流向、以及流程質量監督體系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農產品物流效益的提高。缺乏專門的監督管理部門、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以及沒有明確的懲戒措施是造成綏化市農產品物流服務質量偏低的主要原因。目前,一些主要的商品糧基地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物流質量監督體系。只有在源頭上加強農產品質量的監督,不斷完善監督體系,才能徹底控制物流產品的質量。
(四)農產品物流技術落后,農產品的附加值低。黑龍江省雖然有倍豐這樣的優秀農業物流品牌,但農產品物流技術落后、流通環節偏多、農產品附加值低是阻礙綏化市農產品物流行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原因,這主要表現在:農產品物流的包裝技術偏低。這不僅造成了農產品保鮮、保質期短,還大大降低了農產品進一步升值的可能性。而愛輝縣精簡了主要的流通手續,積極引進相應的農產品物流技術,已經成為黑龍江省主要的高附加值農產品物流基地。
農產品保鮮技術落后。雖然綏化市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身生產基地,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冷藏鏈條,再加上保鮮技術落后,物流絕大部分產品都為常溫或者自然物流為主,這不僅使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出現大量的損失,還造成了農產品物流種類的單一;加工技術落后是綏化市農產品物流行業存在的又一問題,目前,由于加工技術的落后,絕大部分產品無法申請專利,造成綏化市生產的絕大多數產品都屬于無品牌、無包裝以及無保障的產品,加工環節的缺失也造成了農產品附加值普遍偏低的現象。
三、綏化市農產品供應鏈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利用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和導向,加強市場主體建
設。促進農產品供應鏈進一步完善的關鍵就在于促進市場主體的建設。黑龍江綏化市的農產品物流市場大都以大型農業企業為龍頭,在經營中壟斷貨源與銷售渠道,減少了市場資源的可流動性。因此,政府應緊急支持個體經營者的成長,對個體經營者基于政策以及經濟上的支持,盡快培養出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經營企業,從而打破現有的市場壟斷情況。鼓勵并支持農民與大型的農業集團合作,通過建立生產基地、樹立名牌產品,進一步促進農民市場主體地位的形成。同時政府應不斷加強物流中心的建設,從而促進農民以及個體經營者對市場主導位置的掌握。
(二)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基礎設施。(1)重視農村道路建設。交通是農產品物流運輸的主要載體,是農產品物流整個體系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因此,要想促進綏化市農產品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加強農村道路的建設,積極興建鄉鎮道路,完善鄉村交通網絡,積極利用地方、集體以及外資的力量,不斷提高交通網絡的深度以及力度,從而實現農產品價值的盡快轉變。(2)加強農產品儲運工具和設備的開發生產。要大力發展和改進農用機動車,促進綏化市農產品冷藏保鮮物流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在根本上降低倉儲、運輸環節的損耗。(3)完善冷凍,冷藏保鮮鏈設施。一要對加工設備采取控溫裝備,進一步減少季節因素對農產品物流的影響;二是要采取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對物流貨物進行管理,控制供貨期以及保鮮期,減少倉儲、運輸過程中的浪費現象。
(三)建立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的質量保證體系。農產品的質量在農產品物流整個體系中至關重要,包括從田地到經銷商手中的全過程。保持農產品安全以及質量的關鍵就在于各市場主體是否遵循安全的市場生產行為,以及政府是否對整個農產品供應體系實施安全有效的管理。為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以及進一步擴大市場主體地位,綏化市應強化食品供應鏈上每一主體的質量意識,從而開發名牌產品,做到農產品內在質量與外在包裝的雙優;同時應提高農產品生產者的道德意識與法律意識,積極采取安全生產行為,使用標準化的農藥以及喂養飼料,防止農藥的殘留與超標;加工商應該對農產品的采購以及加工采取科學、安全的監控體系,積極與政府監管部門取得聯系;同時政府應當加強農產品市場準入標準的監控,加強對質量監管體系、檢測體系、監督體系以及品牌認證體系的建設,進一步促進農產品生產以及流通體系的完善。
(四)提高農產品物流技術水平,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綏化市的農產品物流大都經過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4個環節,在整條物流供應、消費鏈上,技術的創新是促進物流行業進步的最主要因素。在生產過程中,應采取標準化生產,將標準化操作貫穿于種子的加工、包裝以及質量檢驗上,實現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標準化、規范化,走上現代化的軌道。同時應積極培育現代化的品牌,打響名牌戰略,積極樹立品牌形象,通過提高品牌知名度與認知度,培養綏化市的自主品牌,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
結束語:綜上所述,發展農產品物流是促進綏化市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徑。黑龍江省綏化市擁有著良好的地理環境以及社會環境,農產品物流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目前綏化市農產品物流供應主體不發達,農產品物流技術落后,農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嚴重影響了綏化市農產品供應鏈的進一步發展。本文通過分析提出綏化市農產品物流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必須采取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模式,建立以物流中心為主導的糧食供應體系以及地方超市為主體的鮮活農產品供應體系;建立可以基于產品生命周期以及農產品循環系統,以及農產品綠色運作模式,輔助農產品物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物流在綏化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效的促進當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生菊,徐升華,張浩.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知識共享的內涵與過程[J].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5)
[2] 徐生菊,徐升華.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研究進展[J]. 貴州農業科學. 201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