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學者一直都比較偏重于應收賬款的研究,對應付賬款的研究相對比較缺乏,也得不到企業管理者足夠的重視。基于此,本文以成本和風險控制為視角,對應付賬款管理方法和體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應付賬款;資金成本;OPM
商業信用是買賣雙方由于取得物資或服務與支付貨款在時間上不一致而產生的負債。應付賬款是一種低成本的融資選擇,當企業受到信貸市場約束的時候,應付賬款就變得尤為重要。雖然應付賬款的付款周期不長,但從一個較長的期間來看,企業的應付賬款往往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在企業債務中占據著相當的比重。有數據顯示,滬深100家上市公司2011年應付賬款余額平均占流動負債的40.51%,占流動資產的比重為36.93%。但是長期以來,我國會計理論界和會計實務界一直都比較偏重于應收賬款的研究,而疏于應付賬款的研究。由于這一原因,應付賬款管理長期得不到企業管理層足夠的重視。惡意拖欠貨款的現象時有發生,對長期掛賬的應付賬款管理消極,嚴重地惡化了與供應商的關系。因此,加強應付賬款管理,合理控制應付賬款的規模,對于緩解企業資約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十分迫切。
一、應付賬款的功能
(一)緩解信貸約束。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為了擴大生產、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供應商常常以讓渡商品的形式高買方授信。應付賬款信用支付方式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了主要的結算方式之一。
(二)降低融資成本。理論上企業利用商業信用融資比金融機構更具有成本優勢。在公司無法通過正常的信用途徑融資時,商業信用顯得非常重要。
(三)提高信貸靈活度。通常,應付賬款的水平會隨著企業的各種商業行為上升或下降。當企業面臨流動性問題的時候,與供應商商議延期付款比跟銀行重新商談貸款條件所付出的代價要低。當企業面臨財務困境的時候,供應商會比銀行更趨向于采取一種更為寬松的償還政策。
(四)減少資金占用。應付賬款使得企業能夠用銷售收入與購貨款相匹配,如果缺少了應付賬款這一信用結算方式,企業就必須在購貨的時候立即支付貨款。如果企業不能確定或者不能準確的預測其購貨的頻率,企業就需要將它們持有的現金維持在一種預防性的水平以應對貨款支付的問題,這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種機會成本。如果利用應付賬款進行結算,商品或服務的交付與之后的付款就可以分開了,這使得企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它們付款的不確定性。
(五)避免質量損失。供方在出售產品或服務時通常會提供有信用選擇的契約付款條件,付款條件傳達了關于產品質量的信息。通常買賣雙方之間知曉的關于產品質量的信息是不對稱的,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會導致企業的逆向選擇行為。低質量產品的賣方可能會通過折扣高、期限短的合同引導買方盡早或者提前付款,使得賣方可以盡早的轉移相關的產品風險。高質量產品的賣方通過折扣低、期限長的合同向買方傳遞一種對產品質量有信心的信號。因此,應付賬款這種信用支付方式被看作是一種隱性的保障產品質量的擔保。買方在付款之前會有一段期間可以檢驗產品,確定收到的產品的質量是否符合他們的要求。如果產品不能滿足買方的期望,購買者可以拒絕付款或者要求退貨。
二、應付賬款管理的原則
(一)應付賬款成本。(1)隱含成本。使用應付賬款作為融資來源的時候需要進行權衡,因為可能會損失提早付款的一些優惠條件,把應付賬款作為一種融資的來源付出的代價可能也會很高,因為在應付賬款中與提前償付貨款的現金折扣相聯系的隱含利率通常也很高。(2)信用透支成本。如果供應商還有其他可選擇的客戶,很可能就會停止產品的供應,從而影響企業的采購活動與生產環節。
(二)替代融資成本。替代融資成本即放棄應付賬款之后,企業需要自籌資金所發生的資金成本。
三、應付賬款管理策略
(一)應付賬款風險控制。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之一。企業應當根據在市場中的地位,財務狀況,以及信貸約束情況、適時調整應付賬款規模。
(二)應付賬款規模控制。為了維持企業經營所需的流動資產,企業必須以一定的流動負債獲得資金的支持與保障。企業應當匹配資產與負債的期限,以確保資產產生的現金流足以支付這一期間的負債。
(三)建立供應商伙伴關系。企業應當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尋求供應商的資金支持,主動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和穩定的合作關系,爭取增加備用信用額度,以應對不時出現的資金需要。
(四)實施營運資本OPM戰略管理。OPM是英文Overall(全方位),Particular(精細化),Management(管理)的縮寫,其意思是指全方位的、精細致化的管理體系。根據OPM戰略,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市場優勢提高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充分利用供應商的信用政策,把自身占用在應收賬款和存貨方面的資金轉嫁給供應商,利用供應商的資金來運營自身的事業。
四、應付賬款管理應考慮的因素
(一)企業資產的規模。有研究發現,企業資產規模與應付賬款規模相關。因為,企業資產規模越大,對債務的擔保能力越強。而且企業資產規模越大,市場地位也就越高,與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也越強,能夠從供應商一方獲得更多的商業信用。
(二)企業的內源融資能力。邁耶斯提出的優序融資理論指出,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由于債權人無法有效控制風險,外部融資供給受到約束。因此,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相對于外部融資,企業更偏向于內部融資;相對于長期債務融資,企業更偏向于短期債務融資。大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由于融資信號的作用,相對于股權融資,企業更偏向于使用債權融資。因此,內部盈余充分的企業可適當降低對供應商信用融資的依賴。
(三)企業的外源融資能力。既然應付賬款是銀行融資方式的替代,那么應付賬款規模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銀行信貸資源的可利用性。當企業從銀行融資受到限制時,對供應商商業信用融資方式的依賴性開始增強。反之,當企業外部融資額度存在剩余,對供應商資金的依賴性顯著減弱。
(四)企業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較高的毛利率市場競爭力強勁的一個重要信號。透過這一信號,供應商會對企業信用能力給予更高的評價,從而能夠從供應商處獲得更多的商業信用融資額度。反之,供應商可能會采取比較嚴厲的信用政策,提高信用標準,降低信用額度。因此,當企業盈利能力較強時,應當盡可能使用應付賬款融資,并設法擴大其規模,以規避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約束。
(五)企業的成長能力。銷售增長率是衡量企業成長能力的一個重要信號。企業一旦進入成長期,為了支撐銷售規模,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同時,為了保證目標資本結構不受破壞,需要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同步增長。但是由于受到權益資本增長的約束,銀行信貸也會受到約束。此時,就有必要與供應商使用,采取更加靈活的融資方式,以規避信貸約束,從而加強對應付賬款的利用。而且企業進入成長期以后,說明市場對企業產品的需求越多,這會向供應商傳遞一種積極的信號,愿意為下游客戶提供更多的信用支持。因此,成長型企業,應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與供應商對立聯盟關系,尋求供應商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 應付賬款付款時機的策略選擇研究朱愛英,黃國其價值工程2011,(01).
[2] 營運資本管理的OPM戰略對國內企業發展的啟示田馳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3,(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