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
摘 要: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政策措施,目前,世界各國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一般采用法律強制、規劃引導、市場拉動等政策措施。
關鍵詞:法律強制;規劃引導;市場拉動
一、法律強制
法律強制作為政府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在低碳經濟發展中也是一個重要選擇。世界各國在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中,都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及降低能源需求。并把這一目標,通過一系列法律或政策文件的形式對外公布,以此為基礎,制定價格、稅收、投資等優惠政策來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進入新世紀,我國通過法律手段,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方面進行了很多實踐。如,2003年1月1日頒布實施的《清潔生產促進法》,總則第二條就明確“不斷采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就明確了”。同時,還明確了推進清潔生產的實施、鼓勵措施及法律責任。為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我國還先后出臺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節約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我國的法律法規雖然出臺不少,但與國際先進經驗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國際上,很多國家分別從氣候變化法、清潔能源法、低碳經濟法三方面頒布相關的法律。如英國的《氣候變化法》、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法》《可再生能源供暖法》,美國的《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等,這些法律的頒布實施,有效促進了低碳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的立法很有借鑒意義。
二、規劃引導
在推動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法律手段固然重要,但是,立法過程經常會因各種原因而進展非常緩慢。而政府通過規則引導低碳經濟發展則顯得更為快捷,正因如此,規劃引導也成為各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政策選擇。
我國在2006年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中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大戰略任務。提出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②并且提出了包括推進結構調整、加強工業節能、實施節能工程、加強管理節能、倡導社會節能在內的多項措施。2007年6月,我國政府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強調通過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技術進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過發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通過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并加強了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制定。③
2007年7月,中國政府發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中國未來15年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解決偏遠地區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和農村生活燃料短缺問題,推行有機廢棄物的能源化利用,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產業化發展。④在以后幾年里,我國政府又相繼發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年8月2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關于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的報告》從多個方面加快低碳能源的利用和推廣,這些規劃對發展低碳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
同時,我們還要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好做法。如,日本制定的低碳發展規劃主要分為三大類:能源戰略規劃、低碳社會規劃、經濟轉型規劃。這些規劃的發布引導,使日本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當然,歐盟也為發展低碳經濟作了一系列規劃引導,如最引人注目的《歐洲戰略能源技術計劃:邁向低碳未來》,它的基本宗旨就是全力推進低碳技術的創新與開發,實現歐盟能源政治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目標。在《歐洲戰略能源技術計劃:邁向低碳未來》中,歐盟從組織體系、計劃實施、開發領域和資源整合等方面規劃引領低碳技術的創新。所有這些規劃有利于開闊我們的視野。
三、市場拉動
(一)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是政府作為社會的代表和環境的所有者,把排放一定數量溫室氣體的權利以免費或拍賣的方式分配給排放者,排放者根據分配數量合法的排放溫室氣體,或者在排放權市場上有償地交換或轉讓這種權利。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又稱為“限額—交易”體系。如果一個公司排放的數量低于預期的二氧化碳,他就可以出售剩余額度;而那些超額排放的公司就必須購買額外的額度,從而避免政府的處罰,這樣就實現了政府對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控制。目前,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對促進低碳經濟轉型發揮著重要作用。
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場分為配額交易市場和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其中配額交易市場較早出現的是,2002年4月英國正式啟動的“排放交易體系(UK ETS),比較典型的是歐盟2005年1月啟動的排放貿易交易體系(EU ETS),是目前最大的跨國家、多部門參與的溫室氣體排放貿易體系,涵蓋了歐盟現有的20多個成員國,近1.15萬個工業排放實體,排放總量占到歐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45%,到2008年,EU ETS的交易量已經占到全球碳交易市場總量的66.7%,交易額度占75%。大大降低了歐盟各國的減排目標。此外,澳大利亞的NSW/ACT,它為澳大利亞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提供了強大動力,并不斷刺激澳大利亞經濟實現低排放、可持續增長,為澳大利亞的未來繁榮打下了堅實基礎。而新西蘭的碳排放交易權計劃不僅包含了二氧化碳,還包括甲烷,這將更有利于空氣質量的提高和環境的改善。
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另一種形式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則是更多的通過新建立交易所和會員制的形式來進行。如我國的“熊貓標準”,就是專門針對我國市場設立的第一個自愿減排標準。
(二)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是利用市場機制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政策,主要用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我國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第一次提出將會采取可再生資源生產的配額制,并強制能源企業在生產銷售的能源產品中,可再生能源一定占到要求的比例。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監會發布《關于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的通知》,標志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費用分攤制度正式啟動,我國也開始在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上進行嘗試。
(三)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基于節能公司的發展而發展,并通過與能源用戶分享節能收益來實現贏利發展。如美國1992年通過的相關法案,允許政府機構與節能服務公司按合同能源管理機制開展節能項目,以達到既不增加政府預算又能取得節能效果的雙重目的。加拿大在魁北克與電力公司成立加拿大節能服務公司,幾年來,充分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為各國探索者提供了成功樣板。
雖然法律強制、規劃引導、市場拉動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盡相同,但是這些政策手段卻大大推動了各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當這些政策手段綜合運用時,更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有能力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做更多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2003年1月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 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