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躍
摘 要:簡述了芒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對策。主要包括:抓規劃制合理調整布局特色業;抓龍頭企業帶動,發揮龍頭示范作用;抓基礎建設,推廣產業全面發展等。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問題;對策;芒市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2-28-02
1 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芒市市委政府強勢推動特色產業發展,確立了“特色農業穩市”的發展戰略,培植了“糧、糖、茶、畜”4大支柱產業;以優質稻、馬鈴薯、甜脆玉米、冬早蔬菜、晾曬煙為主的訂單農業開發成效顯著;以咖啡、堅果、核桃、橡膠為主的生物特色產業開發穩步推進,對經濟、社會的推動作用初見端倪。農業生產逐步走入協調、穩步、健康發展的軌道。截至2013年,全市種植糧食面積4.35萬hm2,總產20.08萬t,產值5.1億元。其中:完成以“遮放貢”米為主的優質稻種植面積4.65萬hm2,產量23.31萬t,產值2.2億元;冬農開發面積2.08萬hm2(不含甘蔗、生物特色產業),總產量13.02萬t、總產值49 559萬元。冬農項目區農民人均增收1 461元,冬季農業開發規模和效益大幅提升,冬馬鈴薯、鮮食甜脆玉米、冬早蔬菜和煙葉的推廣種植,成為廣大農民增收的新亮點。茶葉面積1.01萬hm2,收獲面積達0.87萬hm2,產量10 043t,產值12 000萬元;甘蔗保存面積1.32萬hm2,預計甘蔗總產量80萬t,產值3.444億元;咖啡面積0.68萬hm2,投產面積0.21萬hm2,產咖啡鮮果2.76萬t,產值突破1億元,橡膠種植面積達0.72萬hm2(其中:民營橡膠0.62萬hm2,農墾橡膠0.11萬hm2),開割面積0.20萬hm2,年產干膠2 452.72t,實現農業產值6 131萬元;堅果種植總面積達0.27萬hm2,其中投產面積0.68萬hm2;核桃種植面積0.68萬hm2(去冬今春新植0.13萬hm2),實現總產313.5t,總產值1 097萬元;漁業養殖總面積達0.15萬hm2,實現水產品產量8 420t、產值達10 104萬元。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綜合效益不高 由于市級財政困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普遍老化,病險水庫較多,不能充分發揮蓄水功能。加之我市降雨主要集中在雨季,造成干冬季節缺水嚴重,對冬農作物影響較大,農業產量不穩定,農業綜合效益不高。
2.2 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緩慢,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貢獻率低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糧、糖、茶、咖啡等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農業科技普及率不高,市場體系、服務體系不健全,農產品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較弱。
2.3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的能力不強 受企業自身發展能力制約,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還不大,科技支撐作用不明顯,產業發展速度緩慢。
2.4 產業組織化程度低 我市農業產業組織機構發展滯后,內部惡性競爭,產業開發的綜合效益不高。
3 發展對策
按照省委、省政府“立足高原特色、體現現代農業特征、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調快調優一產”的思路和“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的全新定位,在確保糧食穩定的基礎上,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補齊農業產業發展短板,增強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走穩定的、可持續的芒市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道路,逐步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3.1 抓規劃制定,合理調整布局特色產業 按照市委確定的“壩區種好蔗、養好畜、突出冬季農業和生物資源開發,發展煙葉;山區種好茶、養好畜、發展林竹,組織好勞務輸出”的發展思路,緊扣《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農業重點產業發展規劃(2008—2020年)》結合本市具體情況做好切實可行的科學規劃。以規劃為引領,著力打破鄉鎮、村委會和自然村區劃限制,做到全市抓特色產業一盤棋、一條心。
3.2 抓龍頭帶動,發揮龍頭企業示范作用 按照“壯大現有的,培育本土的,引進外來的”的原則,重點扶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較高、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一批有經濟實力、帶動力較強的農產品流通型龍頭企業。通過突出龍頭企業與農業特色產業基地之間的地緣關系,鼓勵、支持和引導龍頭企業向優勢產業帶內集聚,形成優勢農業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示范作用。
3.3 抓基地建設,推動產業全面發展 按照“企業基地示范、種植大戶帶動、做大做強基地建設”的要求,通過龍頭企業示范引領,著力培育一大批固定的種植和養殖大戶,樹立起看得見、摸得著、可鑒可學的典型,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和身邊發展的變化,進而推進全市農業特色產業遍地開花。
3.4 抓品牌打造,壯大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按照“政府扶持引導,企業拓展市場,共同打造品牌”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在品牌打造中的職能作用,努力為企業發展提供完備的基礎設施、良好的投資環境、高效的行政服務、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等有利條件。通過企業自身的發展,充分利用市內和市外2個市場,逐步向國內、國外拓展經營范圍,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5 抓科技支撐,確保產業健康高效發展 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將標準化生產、設施農業、循環農業、農業機械、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實用技術運用到生產中,切實提高基地良種覆蓋率和實用技術使用率。支持龍頭企業技改,積極促進科技研發合作,開展品種馴化和改良,運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4 結語
總之,加快推進芒市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事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更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立足市情,突出優勢,緊緊圍繞國家、省、州關于發展農業產業的戰略規劃,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確保農業產業化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劍昆.農業產業化發展淺見[J].云南農業,2014(1):13.
[2]普紹宏.楚雄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調查報告[J].云南農業,2014(3):14-17.
[3]羅新祥.雙江縣“產業興縣”戰略成效初現[J].云南農業,2014(3):28.
[4]芒市2013年農村集體經濟統計表.
[5]芒市2013年統計年鑒.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