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
學習動機與學習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系,“高的動機水平有利于取得學習上的成功,學習上的成功又反過來增強動機水平”。因此,我們教師了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學成功的重要條件。在英語教學中,“動機一直被為教學的關鍵,不論是聽說讀寫還是語法教學,如果不能激發學生的動機,教學則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作為英語教師,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一、激發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
1. 期望激勵策略。“教師的期望是對學生潛能的認可,對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說來,高期望會帶來強動機。”不論是對全班同學提出期望還是對個別學生提出期望,也不管是對優生還是對差生,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2. 目標激勵策略。高爾基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我覺信這是個真理。”所以遠大的學習目標必將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該策略要注意把遠景目標同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并且目標要明確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能激發人為之奮斗,堅持不懈,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該策略可通過幫助學生制訂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確定行動的措施。我們在每天授課前也應讓學生明確該堂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產生達到目標的欲望,才能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成績。
3. 及時反饋策略。學習結果的反饋具有信息作用,通過結果反饋,學生能夠知道在學習上取得了多大的進步,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目標,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所以,我們對學生的考試成績,作文或作業的批改評價應及時告訴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間隔越短,效果越顯著。
4. 評價激勵策略。評價是指在分數之外,教師還可評等級、寫評語、表揚或批評等,這種評價可以起強化動機的作用。我們在對學生的課堂提問、課堂活動的參與、課外作業、英語作文、甚至測驗的試卷都不可只打一個分數或等級,必須根據各自的答題情況、個性特點及性別差異加上適當的評語、進行表揚或批評。適當表揚的效果明顯高于批評;但批評比既不表揚也不批評的效果好。獎賞會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且有持久性。因此,我們應當以鼓勵、贊賞為主。正如教育心理學家蓋杰和伯令納所說“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5. 成功體驗策略。最能使人產生自我能力感的方法就是讓人獲得成功的體驗。有的心理學家說:“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努力。”渴求成功是人類的基本動機之一。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地給予每位學生滿足和成功的機會,特別是對一個成績平平的學生來說,哪怕獲得了點滴的成功都會激動不已。在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置、內容的安排、作業的設計、問題的準備都要有層次性,既要讓差生感到不太難,又讓優生感到具有挑戰性。
6. 競爭合作策略。競賽是激發學習動機,調動自身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因為競賽能喚起優越感和滿足學生受他人承認、贊揚等心理需求。競賽的形式要注意采取自己與過去的競賽、個人之間的競賽和集體之間的競賽相結合。要多開展小組或班級等集體之間的競賽或自我競賽,以促使其互相幫助,為達到共同目標而共同努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少開展個人之間的競賽,并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優秀”與“落后”,讓“落后者”避免產生焦慮或者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其在過去與現在的進步中看到希望,獲得動力;讓“優勝者”避免產生過分的優越感,自以為是,影響同學間的團結。因而要讓學生牢記“戰勝別人的人是英雄,戰勝自己的人是圣人。”
7. 提高誘力策略。英語教師要設法提高英語的魅力和趣味,提高學好英語的結果的誘惑力,從而調動學生學好英語的熱情。我們要使學生明確(1)學好英語是報效祖國的需要。英語是在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并隨著在社會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其重要性日益突出。科技的進步、經濟的騰飛和國力的增強都有賴于國人英語水平的提高。許多國家都把英語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學好英語是個人發展的需要。英語不只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有的大學的某些科目也將用英語授課;隨著大學擴召,大學生就業困難加劇,考研競爭增強,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考研的競爭就是英語水平的競爭;參加工作后要晉級也要考英語。此外,教師還要挖掘英語語言本身的趣味性,增加其魅力。
8. 引起好奇策略。好奇心是人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事物不斷探索的一種心理趨向。我們英語教師可從以下同個方面引起學生的好奇心。(1)利用英語與漢語在讀音、表達方式和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差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2)注意刺激的變化,如教學方法、課堂活動的組織形式、指令的給予、語音語調、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等都要富于變化,經常給學生以新鮮感,甚至是學生意想不到的;(3) 波多野,稻垣提出用以下策略來“創設問題情境”引起認知矛盾:①通過提出與學生已有知識相矛盾的現象。②先舉出某一法則,然后舉出與這個法則不符的事例。③運用幾種選擇答案的問題。
9. 積極歸因策略。當學生把成功歸因于自身的能力時,成功就會使其增強自信。當學習差生把失敗歸因于能力不足時,就可能失去信心,導致習得無助感;若歸因于努力不夠或學法不當,就會堅持不懈地努力,同時使用各種策略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歸因方法就叫做積極歸因。事實上,努力也的確可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即所謂“勤能補拙”。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特別是差生進行歸因訓練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取得進步時,告訴學生這是努力的結果;進步不明顯時,告訴學生努力還不夠,或者告訴學生“你是進步了,只是感覺不到”,接著告訴陶淵明的這句話:“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但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卻日有所虧。”同時指導學生外語學習的方法。這樣做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克服習得無助感是有良好效果的。
10. 興趣遷移策略。利用興趣的遷移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即學生對某些活動有內在動機,那么就可以采取這些活動與學習聯系起來的方式使之產生對學習的內在動機。如(1)把學生的遠大理想與英語學習聯系起來。(2)把學生對從事外交外貿或公關等職業的興趣與到英語聯系起來。(3)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聯系起來;把學生看小說的興趣與欣賞英語作品聯系起來。(4)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英語歌曲聯系起來等等。
二、結語
盡管本文根據對現代教育理論的研究和筆者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總結了十個激發英語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但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因素是很復雜的,涉及到學生的年齡、性別、個性差異、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社會背景和課堂教學藝術等。因此,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策略的要求也會不盡相同,但人們的基本需要是一致的,只要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就能激發學生的動機。